Vol.128 佛学:出家与禅修

2024-01-22 20:30:1906:45 5.8万
声音简介






提到出家,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剃光头,进寺庙,得一个法号,从此修行佛法。


如果修行的好,说不定还能成为住持,为远道而来的香客与信徒讲佛法。


当然,还有一些扫地、接待香客的人事工作。


总而言之,我们觉得出家就是去寺庙当和尚。


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佛陀时期是根本没有寺庙的,所谓的出家,就是跑到一个深山老林没有人烟的地方,可能有水和果子,但是绝对不会有寺庙。


寺庙建立,一系列麻烦事就来了,得迎接客人,得有管理制度,关键的是你得花钱,花钱可是不对的,因为戒律里面说的清清楚楚“不畜财产”。


但人世间毕竟是人世间,有些东西是无法阻拦的,比如经济规律。


特别是佛学传到中国来,寺庙就开始大肆的建立,出家的味道也就变了。


那到底什么才算做出家呢?有没有一个判断标准呢?


就一条,斩断与尘世间的因果,就叫做出家。


这时候我们要引出一个概念,叫做业报。


业报是啥?业就是因,报就是果。


那是什么在推动因果齿轮运转呢?这股力量叫做业力。


所以,你做的所有事,说的所有话,其实都是在造业,用我们熟悉的话,就是在种下一个因,将来你中的这个因就会还给你一个果,叫做果报。


你说出来话就造了一个口业,做了一个事就造出来一个身业,脑袋里动了个念头就造了一个意业。


口业、身业和意业又有善恶之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这个意思。


除了善业与恶业,还有一种业叫做无记业,这种业非善非恶,处于中间地带,无记业不会带来任何的果报。


所以,你就得出家。


出家之后,没有与世俗的任何关系,你也就很难去造业,无论善业与恶业,似乎都与你没关系了,所以有人说,佛家和道家不一样,道家济世救人,佛家却什么都不管,这其实是有说法的,因为一旦管了,哪怕造了善业,也会得到一个善报。


但是佛家不想要善报,因为他的目的是跳出因果律的束缚,所以如果自己一生什么业都没造,全都是无记业,那也就没有果报了,没有因没有果,那不就能够跳出六道轮回涅槃了吗。


因此,出家的唯一目的,就是尽量的避免造业,避免与人产生关联种下因,抛弃妻子断绝人际,都是为了超脱轮回,摆脱因果律。


从这个意义角度上看,去寺庙就不等于出家,因为依旧没能断绝与尘世的关系。


理解了出家的根本含义,你再从深山老林发现一个隐居修行的人,也就不会大惊小怪了,而对他最大的尊敬,就是千万别跟他接触,让他造出一个业。


好了,我们已经完成了修行的第一步,出家,出了家之后我们就得修行了,怎么修行呢?


我给你提供一种方法,叫做禅修。


禅修的方法我们很熟悉,和瑜伽的冥想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修炼的目的是有区别的。


冥想我们不谈了,禅修的话给你提供一套教材,叫做《达摩多罗禅经》。


用最简单的语言,就是你得学会把自己看散架了,这本经书里从你出生到你死去的过程都给你讲的清清楚楚,而且讲的很恶心,我给你截取一小段:


容止悉已灭   舍离威仪姿   死尸渐渐异   其色日毁变
  青等诸不净   如是次第现   膖胀脓烂溃   流漫极臭处
  种种诸虫出   见已离色欲   观察本所著   已坏食不尽


总而言之,禅修的方法就是闭上眼睛,去内观自己的身体,而且还不能只看现在的身体,还得加上之前的身体的未来的身体。


从皮肉到骨骼,从血管到毛孔,甚至还要观察你体内的寄生虫,就连出生的时候你也得想,你死去的时候逐渐腐烂的样子你也得想。


等有一天,你再看到自己,不是看到一个整体的人,而是看成一堆散架的元素拼凑在一起,你就成功大半了。


那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第一个,让你感觉到自己的肉身是如此的糟糕和恶心,让你更加清楚的知道这个世界是一片苦海,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并且,能消除你“贪嗔痴”的欲望,也能消除你的妄念。


第二个,锻炼你看“蕴”的能力,蕴就是五蕴皆空的蕴,也就是你能够看人不是看成整体,而是看成零散的元素,换句话说,你能练出一双看待一切事物都是缘起性空的眼睛。


第三个,禅修到高深之处,你会感觉到自己与宇宙合体,也就是我们之前讲的梵我合一,一旦你能达到梵我合一了,你也就能看透这个世界的一切了,自然就涅槃成佛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悠着跑

脱离因果(?),脱离苦海,途径就是尽力避免业报,但现实难有无业无报的环境,与人交互就可能有业报,只好做到心中不挂念

duhsvdido

无记业得到愚痴的果报,而不是没有因果

有人冒充我余音

我们这里说造业和不要脸的意思相近

xwzjswjjhxhy

修心,养性。

猜你喜欢
佛学

透过平实流畅的语言,领你进入佛陀的世界,契悟佛教的奥秘。

by:九妹吉祥

常随佛学

故事分享,禅语感悟,

by:coolguy_Th

佛学国学

经文,学习,阿弥陀佛

by:善缘堂二瓢字清风

佛学故事

多一点知识,多一份理解

by:吴语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