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成 云门说宝镜第六章 密不透风的曹洞纲宗(2)

2018-11-26 16:42:1514:37 592
声音简介
3、如何是行中道

“如荎草味,如金刚杵”,荎草是中药里边的五味子,不知大家咀嚼过这种小草籽没有?酸的?不像;甜的?不像;麻的?不像;辣的?也不像;还有点咸,可以说是五味俱足!金刚杵是韦驮菩萨手中的法器,有点像这个离卦,中间是实的,两头是虚的,中间是细,两头是大。这里用五味子、金刚杵来形容“重离六爻”,实际上是讲曹洞宗的纲宗“偏正五位”。“偏正五位”在曹山洞山时变成“君臣五位”、“王子五位”等等,涉及到我们日常修行的一些功用和对我们的一些提示。

“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途,挟带挟路。”这个就是我们修行当中一定要明白的。以前,像这样的语句都是师父传徒弟,绝不让第二人听到的语句,一人单传,悄悄地说。现在大家看到这里,一定要知晓其中的妙处啊。再者,大家要知道行中道。以前有人问我,冯老师什么是中道啊?我反问他,你平时是开汽车还是蹬脚踏车?他说我平时骑脚踏车。我再问,蹬脚踏车的时候,你是怎么行路的?他一时没有答出来。其实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不论是蹬脚踏车还是走路都要行中道。按常规,一个行人如果走路太靠左就走到机动车道上了,很危险;太靠右又要撞到墙边上了。所以我们都会很自然地向中行,给自己留够安全的空间。

学法也是这样,要给自己留够空间。急不得,急了要出事;缓不得,缓了的话你追不上去。道教炼丹有用文火、武火的说法,这也是借用禅宗里的语言。有时候该笑的时候笑一下,该松缓时候松缓一下,用孔子的话来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一张一弛,或急或缓,或左或右都是很自然的事。如果你天天想要佛法,天天想天天想,比佛还佛,那么你就未必是佛了。

以前有句话说“皇帝不谈权,老和尚不谈禅。”这个道理大家很容易明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都当了皇帝的还说什么权呢?老和尚不说禅,真正佛法不在说上,所以赵州老和尚说:“佛之一字,永不喜闻!”为什么?一个人陷入佛法中,跨不出来,活不出来,就成了教条主义。真正会佛法的人,他不跟你说佛法,即心即佛,他的举手投足,举心动念全在法上,全在正道上。有的人一天到晚满口佛法,而看他的行为举止,是不是与佛法相应呢?未必是。

“正中妙挟”就是告诉我们一定要牢居中道,同时要左右兼顾,上下兼顾。有的人功夫不到家,执着于一念不生,害怕起烦恼,总是盯着自己:我怎么又有烦恼了!如果这样的话就完了。不起烦恼的人,没有。菩萨未成佛时,以菩提为烦恼;菩萨成佛时,以烦恼为菩提。菩萨一样有烦恼。所以起心动念的时候,我们千万别光看到“这个”,一定要在看“这个”时候,把“那个”也要看到。学理的时候要看到行,行的时候要看到理,这样才是“正中妙挟。”

那“敲唱双举”呢?什么叫敲?棒喝是敲,画龙点睛是敲,一剂猛药下去是敲。唱是什么呢?唱是指平常的讲经说法,讲道理,循循善诱。提倡八正道,提倡修行,提倡念佛都是唱。唱是普及性的,是日常性的,是日用性的。敲,是特殊的手段。正如《道德经》所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敲,可以喻为“以奇用兵”;而唱,可以喻为“以正治国”。我们看祖师大彻大悟的公案里,好多都是出其不意而来的。“棒喝”——当你有准备了,“棒喝”就没作用了。它往往都是措不及防,迅雷不及掩耳的那一下。云门祖师所用的“截断众流”的方法,只有在迅雷不及掩耳的情况下,才能截断你的分别思维,使你进入言语道断的状态。这就是敲。但是只敲不唱,没有平时的功行,没有平常的积累,敲能起作用吗?在社会上随便遇到一个人,哪怕他是大学里的知识分子,一见面你就“喝”他一句、“棒”他一下,那人家肯定会说:这人精神病!所以“棒喝”一定是要面对那些真参禅用功上路的人。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冯学成老师讲《宝镜三昧》

云门说宝镜序言冯学成居士我认为他是当今的维摩居士,是深入不二法门的人。他很慈悲,为各地的祖师道场和佛学院奉送了不少禅悦和法喜。尤其是近几年在云...

by:慧光朗照

《宝镜三昧》——冯学成讲述

宝镜三昧歌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护。银盌盛雪,明月藏鹭。类之不济,混则知处。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

by:若无其事哦

冯学成讲述

本专辑是冯学成先生讲述的内容整理,选自微信公众号:龙江国学书院。冯学成先生简介:1949年出生于成都。1969年在四川江油当知青期间,认识了著名的海灯法师。经其...

by:无事无菲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一本能够打开人生境界的奇书”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

by:万万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