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中庸解读第二讲04

2023-07-30 13:16:2912:58 4136
声音简介

为衔接中华文化断层而努力!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上面先提出来强,坚定的意思,有狠心有毅力,有大丈夫气派,对人,才能够说修道做学问。那么,因此才引用孔子话来说明,素隐,行怪,这是两个名词。我们现在街上看到某某什么书的索引,对不对,这个名称词句,就是从孔子这里借来用的。所谓街上卖的书,十三经索引,现在后世用这个引,引出来的引,过去不用这个引出来的引,《红楼梦素隐》,大概你们没有看过,几十年前有部老书叫红楼梦素隐。现在索引那是工具书,查这一部书哪句话哪个字在哪。有些古书用这个素隐,就是说,把本书的作者,同本书的真正含藏的意思特别拿出来,那个叫素隐。有这样的不同,素隐跟索引不同的地方。

可这里讲素隐呢,不是这个意思。就是一个人做的事情,由喜欢研究事情研究到非常古怪的地方,用现代话叫钻牛角尖。一个读书人钻了牛角尖以后,构成了特种的个性,非常古怪。第二种:素隐,行怪,那个行为特别,在中国历史上把素隐行怪又是一个题目。把历史上素隐的人物,行怪的人物,找出来多得很。比如有名的现代人:齐白石,那个刻图章的,会画画的,有时候行怪起来不得了,那也是艺术家,名仕。有一次在北京,有一个很有地位的人,请他刻一个图章。平时他不给人家刻的,他肯给你刻一个图章非常的希奇,然后那个人就派人送了一百块钱营养,等于现在说送一千块钱美金来谢谢。他一看,一百元,派来的佣人送钱来:给你做小费坐车子。

一般人看了行怪,希奇古怪的人很多,你把历史上这些人物多的很。我们这里有一个朋友做过部长的,现在过世了,后来穷得没有饭吃,跑到朋友那里借二千块钱,好久没有上馆子去了,借了钱要上个素菜馆子,到馆子里一个人,叫了一瓶酒,好久没有抽好烟了,又拿了一包三五的烟,拿来以后,三五也打开,好酒也喝上,“要吃什么菜?”“随便你们看哪几样好。”一共吃下来算算五六百块,然后把二千块拿出:“烟酒呢?”“都算了”“不要那么多,只要六百块就好了”,“那多的就给你做小费好了”。回到家里还是没有钱。你说他行怪,他也是用惯了的。他本来也如此,这个小费多少他也不问,也是行怪之一。

行怪人多的很,过去有些文人学问好的,那个行为之怪辟,当然比我还要怪。你看画家,明朝的倪云林,洁僻,爱干净。他的花园里头,什么东西绝不能碰的。不大留朋友住的。结果有一天,一个朋友跟他很要好,他留他过一夜,夜里这个朋友睡到半夜,咳嗽了一声,他听见了,一夜都没有睡着:不晓得这口痰吐在哪里?一早等朋友走了以后,他让佣人从床上找起,找了所有的地方也找不到,窗子前树叶子一颗一颗找,最后找不到,把花园所有树叶子都打下来算了。不晓得这口痰吐在哪里,都有嫌疑。倪云林怪都怪到这样。后来碰到一个非常有权位的人请他画一幅画,决不画,不然要杀他头,他就逃了,逃了以后,碰到明清之间天下大乱,结果给人家抓住了,打他,让他承认是不是倪云林,你只要承认你是倪云林就放了你,硬是一声不吭,打得半死,然后没有办法,看看又把他放了。别人问他:你怎么不叫一声呢?他说一叫就俗气了,就不高雅了(众笑)。

历史上这一类行怪的人集中来多得很。很有名的,南北朝时很有名的,袁季好锻物,袁诗好文好,官不肯出来做官,一天到晚打铁。但是怪的人都出名,有名的,历史上竹林七贤,每一贤都有每一怪。又贤又怪,那是怪味鸡,又咸又怪吃川菜一样。所以,孔子说: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一个人有了学问,真有学问的又非常平常,非常平时,平淡。有了一点才气的,聪明点,一定古古怪怪的。这种人后世有述焉,后世在历史上,文学上都有名,可是不是正道,孔子说:“吾弗为之矣”,我决不干。此所谓孔子,在一般人都为名利。比如晋朝的袁宏:不流芳百世,就遗臭万年。人总要在历史上留名,不留芳百世,给人家骂几千年也是出了名。这样素隐行怪,孔子说,这样我是不做的,我决不做。

这是一种典型,一种规范。第二种好一点,一辈子也努力于道德,努力于学问,年青力志来修行,遵道而行,处处学规矩。可是学了半天,三五十岁,四五十岁了,也修不成功什么一个果呀,水果都修不成一个,他就半途而废了,就不干了,就变了。这样的人有始而无终,不可以,孔子说,我,在我个人,决不这样,也不做。那么真正一个人,所谓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学者,受过教育的,应该怎么做个人,依乎中庸,就是随时为道。一切的学问,为达到内养,内性的,道的境界,必须要依乎中庸。在内念念不离修道,念念不离道德,遁世不见知而不悔,那是一辈子隐着,世界上没有人知道你,谁都不了解你,也没有人知道你有道德,有学问。

在易经上换一个字遁世不见而不愠,不烦闷,决不烦闷,也是孔子说的。一辈子默默无闻,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你,自己不悔,用的已经很好,不过易经上,孔子叙述原文更好,无愠,没有烦恼。所以,我们看孔子的修养,看他的学识,论语的一篇也讲: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没有一个人了解你,但是不怨天不忧人。不愠,不烦闷,觉得我是怎么一个了不起的人,你们都不了解我,看到人眉头就皱起来:你们这些笨人,我是当代的圣人,我是当代的才子。所以,人不知不愠,没有烦恼,才够得上教育完成一个人,受高级教育完成的人。不愠这两个字,我十几年前到日本,同一个教授,我问到大战以后,你们在学术上的变化,他就拿起笔写“愠人很多”,他是个老教授中文很好,我们两个对看一下,笑一笑。愠人,心中不平的,本事没有多大。愠人很多,真正的修养遁世不见而不悔,孔子加一个结论:唯圣者能之。真正有内性修养,,有内性修道的人,才能够做得到。内性修道而如何呢?平凡而平淡。自己觉得比任何人没有了不起,这样才做到了国有道不变塞,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完全是个人。学问之道在此。这一节连起来说明一个人学问,道理,修养有成就的一个规范,标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中庸》解读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儒家学说经典论著,“四书”之一,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专辑按章节录制,分原文、字词释义、原文解释及解读四个部分...

by:亦鸿读书

解读《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

by:周义山

李漫博《解读中庸》

《中庸》乃儒家性命之学,内圣外王之道,是学子修行成圣的路标、修养圣心的窍诀,其揭示的是君子及圣的文化人格。《中庸》思想是对中国文化、文明认知观、生命观、价值观的...

by:千秋叶文创

《中庸》解读 │妙音播讲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

by:妙音传统文化讲堂

中庸十讲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

by:眉坞老农

中庸解读(带文稿)

为衔接中华文化断层而努力!南怀瑾先生作品,敬请收听~

by:菩提雅舍

中庸别讲

杨军教授的《中庸别讲》的补充片段。

by:姜老师的小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