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庸解读第二讲05

2023-07-30 13:45:4411:43 3995
声音简介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之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哉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这个地方是真正的中庸。中庸这本书,子思注,全书著述孔子的学问,道德,学术思想,建立这个中庸的名称。中庸是天下之大本,中庸的道理,讲的是形而上的道体,与发挥人格的行为真正的作用,道德的用,整个合起来叫中庸。实际上,这个道,体在哪里?比如佛家讲明心见性,本体叫真如,体在哪里见?你去找一个体,不但一辈子找不到,学佛的人由凡夫到成佛要经三大阿僧衹劫,八大阿僧衹劫你也找不到。体在哪里?体只有在用上见,体在万有之相上见。换句话,这个道体在哪里?万有的相,就是道的相,万有的用,就是道的用。体在相,用,中,离相用以外另外有个体,这个体也是相,也是用。所以,孔子在易经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上,不可知不可见,形而下者谓之器,哲学的名词,形而上是出在易经的,孔子说的。西洋哲学翻过来叫形而上,就是孔子一句话。

这个道的体在哪里?君子之道,你要见道,明心见性,很容易,费而隐,道无处不在,拿佛家的话,尽虚空遍法界,你的头发到脚指头,到你鞋底下面,地下的泥巴狗屎那里都有,因为他无所不在。但是你要找他找不到。所以,在佛家叫如来藏性,无所不在。可是你要找一个如来藏性,你说我现在打坐,眼睛闭起来躲到如来藏性去,你正是在哪里用,在忙碌,找不到。所以,“君子之道费而隐”,无所不在,就是你找不到,找到了当下就是道。子思在这个地方特别注明,可见他是悟了道,证了道。

道在哪里?“夫妇之愚”,男女之间,“可以与之焉”,男女之间的心里行为,各种行为,就是人与人之间,都是道。但是你说这个最普通,世界上有人,有人就有男人有女人,有男人女人就相爱,相爱并没有离开道,可是爱的合不合于道就是个问题了。“夫妇之愚可以与之”,可是你说就那么容易吗?比如说“夫妇之愚”到达了人生人,多容易呀,我们都是人生出来的,到现在为止人生人究竟怎么样生的,在医学上还是大问题,还没研究完。所以,现在科学研究不靠人而生人,正在研究中,瓶子里头制造人,准备将来空气里头还可以制造人呢,科学家的幻想。你说幻想会不会变成事实,就不会知道了。即使玻璃瓶子造出人,空气里手一指就造出一个人来,也没有希奇。在中国文化看来,空气里头本来就有人,“君子之道费而隐”,人本来在空气里。

拿中国文化解释,不做科学解释很容易,“君子之道费而隐”,人也本在瓶子里呀。这是文学化,那就不是科学了。但是道理的确是这么一个道理。你要知道,道无所不在,你说到处都在吗?你要明心见性,你要见这个道,“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到了他最高深,最奥妙,最真理的处,即使得道的圣人,还不能彻底了解,“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中国文化讲圣人,乃之老子,释伽牟尼佛都包括在内了。还有所不知,这两句话就考死了人。据我所知,只有一个人答得最好的,这两句话。明朝末期禅宗的一位大师,密云悟禅师,解答这两句话透彻得很,只有他。所以,后世很多的儒家都认为,唯有研究了佛法,研究通了以后回转来读儒家的书,整个是合然而惯通,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明朝的憨山大师都注有《大学》《中庸》,理由如此。密云悟禅师怎么答的,密云悟也叫天通悟,因为他也在天通寺主持过方丈的,那个时候的方丈都是政府聘请的,悟了道有道的高僧。密云悟大师同六祖的故事几乎是一样,从小没有读过书,很苦,也是砍柴,后来出家了,出家学参禅,大彻大悟,一代禅师影响明朝末期的历史,非常大的一个人物。后来他的归依弟子,跟他学佛的非常多,有学问的很多,有一位大儒家就跑来问他,他悟道了以后什么书,无书不通。他说:“你考功名都考取了,读了一辈子书这个还不懂?”,“文字上我懂。这个道?师傅,我真是不懂”。他讲这句话,震古烁今,古今以来没有:“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知。圣人若知即是凡夫,凡夫若知即是圣人”。透彻明了。

道理我们如果看过《六祖坛经》你就知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还是小悟,破初关而已。真正悟道是后来五祖再叫他三更入室,在讲一次《金刚经》给他听,又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六祖才大彻大悟,他讲了几句话: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个本性里具足了天人的法,也具足了地狱恶鬼的法,本身里人可以为圣人,也立刻成魔鬼,也可以立刻入地狱,也可以立刻入天堂。所以,具足一切法。密云悟禅师答复,夫妇之愚可以与之,这个东西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我们一世凡夫本来就有道,本来具足,我们凡夫不知道。但是同样的,同凡夫相对是圣人,悟了道的,具足圣人法,圣人也不知。得了道的人还有个我得了道,像小孩子一样,我这个道不能掉了,你不要动,我有道,碰都碰不得,你那个道不值钱的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楚螟蛉

( ´͈ ⌵ `͈ )σண♡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中庸》解读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儒家学说经典论著,“四书”之一,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专辑按章节录制,分原文、字词释义、原文解释及解读四个部分...

by:亦鸿读书

解读《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

by:周义山

李漫博《解读中庸》

《中庸》乃儒家性命之学,内圣外王之道,是学子修行成圣的路标、修养圣心的窍诀,其揭示的是君子及圣的文化人格。《中庸》思想是对中国文化、文明认知观、生命观、价值观的...

by:千秋叶文创

中庸十讲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

by:眉坞老农

《中庸》解读 │妙音播讲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

by:妙音传统文化讲堂

中庸解读(带文稿)

为衔接中华文化断层而努力!南怀瑾先生作品,敬请收听~

by:菩提雅舍

中庸别讲

杨军教授的《中庸别讲》的补充片段。

by:姜老师的小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