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庸解读第二讲07

2023-06-13 12:49:2606:41 3648
声音简介

李皋,韩愈的那个弟子来见药山禅师,最后老和尚给他手一指,其实老和尚一定读过中庸,“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吗,就是道,不过他没有讲出来。后来李皋就问,“师傅,我不懂呀,你就明白告诉我吧”药山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皋认为自己悟了,悟了以后马上下山就做了一篇文章,叫《复性书》,恢复本性。这一本书出了以后,宋朝理学家都在李皋的复性书里面转了。儒家,宋明理学的根源这样来的,《复性书》影响最大。所以,中庸上这两句话,也就是药山禅师讲的,“言其上下察也”,抬头一看,低头一看,无处不是道,哪里都是道。明心见性,你把眼睛瞪死了,变镜子了也见不到呀。眼睛在不开不闭中就是道吗?他说道处处皆有。这一篇给我们结论,中庸这一篇是中心,传道的: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他说中庸之道在哪里,就在人生,男女夫妇之间,一阴一阳平常生活之间,就是极平常的生活,极朴素及低级的生活,普通,道德基本在这里。修道就跟人生打成两边,变成两样那不是道。修道非要入山不可,那不是道。山里哪里有道,山里马路都没有一条,哪里来的道。道就在那——马路上,大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就是人生本位开始,人生本位你体悟够了,了解了自己,也就是佛家说自己认识自己,也就是明心见性。察乎天地,最后通法界,整个就了解了。在你自己心念之间先了解起,这就是道。道的境界,真得了道境界,那个胸襟气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包含宇宙,那个胸襟就是宇宙,自己个人的胸襟就是宇宙,气象万千。一边学道,坐在那里打坐,愁眉苦脸,然后脑袋,牙齿,腿酸的,牙齿咬的眉头痛,那不是道。

道是非常自在的,非常扩大,春风中,活泼泼的。道的境界,跟着下来引用孔子的话,深刻加以解说。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孔子说人的属性,道就在你这里。你们读过《六祖坛经》,慧明禅师来追六祖,六祖给他赶得没有办法,把衣服一丢,就躲起来了,慧明禅师拿衣钵拿不动,大概那个时候六祖带着强力胶,那个衣钵粘住了。衣钵,一件衣服一个碗他就端不动了,也许虚脱了,跑高山趴上去。然后他就叫了:他说我是为道而来,不为衣钵。六祖就出来,他说“真的”“请你传我道”。所以,他叫他“不思善,不思恶,就在这个时候”,那一个是你的本来面目。所以,慧明禅师这样开悟了。开悟了以后还有一点点怀疑,去问六祖,他说五祖传给你除这个以外还有秘诀没有呀?还有密法没有?六祖说有呀,密密在你那里,不在我这里呀。什么叫密宗,个个有个密宗,密宗就在你那里。告诉你,心就是佛,你找不到心,也就是孔子的话,道不远人,道就在你那里,人之为道而远人,一般人学道,学圣人,一听,第一反感,第二相信,就会找一个道,没有事情找事情做,在那里闭眉闭眼的,那真是很苦呀,咬起牙硬在那里熬腿。他并不知道,道并不远人,人之以为道而远人,拼命去找这个道,越离开远。所以,佛经上说:不增不减。自己没有把道理搞清楚,以为道而远,不可以为道呀。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中庸》解读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儒家学说经典论著,“四书”之一,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专辑按章节录制,分原文、字词释义、原文解释及解读四个部分...

by:亦鸿读书

解读《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

by:周义山

李漫博《解读中庸》

《中庸》乃儒家性命之学,内圣外王之道,是学子修行成圣的路标、修养圣心的窍诀,其揭示的是君子及圣的文化人格。《中庸》思想是对中国文化、文明认知观、生命观、价值观的...

by:千秋叶文创

《中庸》解读 │妙音播讲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

by:妙音传统文化讲堂

中庸十讲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

by:眉坞老农

中庸解读(带文稿)

为衔接中华文化断层而努力!南怀瑾先生作品,敬请收听~

by:菩提雅舍

中庸别讲

杨军教授的《中庸别讲》的补充片段。

by:姜老师的小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