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中庸解读第四讲04

2023-09-23 09:07:1217:47 3074
声音简介

那么现在开始第二个榜样,是讲父母也好、家庭也好、儿子也好,那真是我们上次讲到一样的(不晓得是讲到《老子》还是讲到《金刚经》提到的):“父为宰相子封侯,我在堂前翘起腿”,比这个还要好的,而讲一个非常良好的家庭出身,但是遭遇时代(是)一个非常痛苦的时代,形成中国历史“家天下”的最高的榜样,这是谁呢?就是文王,他在我们这里又树立一个典型,那么现在就开始讲这一段。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这是孔子的赞叹,人生的成功那真是没得遗憾;这个“无忧”不是表示无忧无虑,就是没有遗憾,做人做到这样一辈子没有遗憾,那么拿在历史上一个典型、一个榜样,恐怕只有周文王。周文王跟大舜不同,大舜没有凭藉、没有依赖,绝对一个平民,自己站起来,刚才提到过所谓“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最后还道德成圣人,超越于这个物质世界,得道。文王也是一样,但是文王遭遇与他不同,周朝的上辈是姬氏,那么说来文王的祖父、父亲都是历史上的名王而兼圣王;名王是功业,圣王是道德的成就。文王的父亲是王季,也是历史上的圣王,那么有王季的基业的基础,而他自己道德好、学问好。所以我们晓得中国文化里头的宝典,也就是文化的中心的文化《易经》这本书,就是他在坐牢的时候注解,所以叫做《周易》。《易经》有很多、有好几种,有《归藏》、有《连山》,我们现在普通留下来的是《周易》,《周易》就是周文王开始注解,他的儿子周公又跟着注解,最后孔子又加上注解,所谓易更三圣。

那么周文王他当时遭遇的领导他的帝王,是我们历史上有名的暴虐的皇帝纣王,所谓桀、纣都是很暴虐的皇帝,而这些皇帝们有个共同点:学问都很好、文章好,暴虐的皇帝,绝顶聪明,拿后世来讲,诗词歌赋、吹的、玩的、唱的、跳舞的、武功样样都是第一。像历史上写的殷纣王,“疾逾奔马”,他跑步马都跑不过他;“手捉飞禽”,鸟飞过来,他那个气功一来就把它抓下来了;“生裂虎豹”,老虎两条腿被他拿到可以撕得开。所以历史上许多的所谓暴虐的皇帝,他的能力、聪明都是超人一等,超人一等容易走上(暴虐的路子),他眼睛里头根本没有人,没有一个人值得看得上的,所以欠缺了道德修养就要走上这个路子。我们只晓得历史上桀、纣都是最暴虐的皇帝,但是你研究一下桀、纣,他自然会使他暴虐起来,这么一个人物,没有一样别人可以跟他俩比,他自然看部下看老百姓都是笨蛋,这些人他觉得像一个蚂蚁一样,这些没有用,当蚂蚁捏掉算了,养成了这个性格。

文王遭遇这么一个皇帝,所以对他有怀疑能够把他关起来。周文王在牢里(文王也是一方的诸侯哦),没有怨天、没有尤人、没有埋怨,著书,就是推演这个易经八卦。当然历史上写的,那么后来纣王还测验他的(修养和神通),大家都说他是圣人,一定修养很高,有没有这样高的修养?把他的大儿子拿来杀了,杀了以后剁成肉酱,还送来请他吃。——你既然修养道德好,而且又懂得易经,能知过去未来,我看你晓不晓得这是你儿子的肉?——周文王当然知道,眼泪都不能掉哦!面孔给他不知道哦!这个地方是(个)问题,不大是道德的修养,只好是拿佛家讲是最大的忍辱,不然很成问题——吃下去!把自己儿子的肉吃下去。所以纣王放心了:“人家都说他是圣人,什么事情有神通都知道,他连儿子的肉吃了都不知道!”——其实文王知道,所以《封神榜》历史的小说上说,文王等到监视他的人走了,想起那个伤心、吐出来,那个肉说是变成我们现在吃的兔子,我们现在这个长耳朵的兔子,就是文王的儿子伯邑考的肉变的。所以这是历史上故事与神话,故事神话不是完全编的呦,有他的中心思想的道理。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不能够脱离开那个神话的故事哦!你当故事听,(只是听)着玩的。你当成文化哲学来研究,它就是另外有高深的意义与道理还可以参悟出来。

那么这里讲到文王“以王季为父,武王为子”,武王就是(文王的)第二个儿子,所以后来继承文王的志向把纣王推翻了,也替哥哥报了仇了。那么周公是武王的弟弟,这三个都是兄弟呦。实际上文王有百子、一百个儿子,实际上九十九个,后来《封神榜》上给他添了一个,好像同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蹦出来一个干儿子,叫雷震子,有翅膀的、会飞的。所以后来《封神榜》上中国的像前两天下雨、打雷就是周文王的儿子雷震子管的,雷公。

那么,“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那么上面继承,承先启后。“父作之”,这个“父”是代表他的上代,历代的道(德政治)[断录]。“子述之”,他的儿子武王的武功推翻了纣王,建立了周朝,尤其他的弟弟周公,所谓姬旦,他建立了中国文化这个基础,我们几千年来孔子所述所集成(继承)的就是周公周代的文化,从上代下来。他讲到周武王“武王缵大(tai4)王——”,有些本子“大”字上面右边这个角上打一个圈圈,实际上这个字念“太”,不要把这一圈看成一点,就变成“犬”王了,就错了。“大王”就是曾祖父辈,讲文王的父亲“王季”在武王应该称他是祖父了,曾祖父在文字上中国礼貌就是“大王”,——“王季、文王之绪”,文王是武王的父亲,他的祖父就是“王季”,他的曾祖父就是“大王”。三代的,要注意呦,他说武王之所以成功,为周朝的历史上划时代的三千年以后影响的名王,文化的建立、道德政治哲学基础的建立,使中华民族建立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不是偶然的,上代有三代的基础,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第一流的名王,有道德学问都到了极点。所以这句话我们普通念书很容易把它念过去,“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这个“缵”字不是赞叹,绞丝旁这个“缵”,他能够承先启后担负得下来,这是非常难的呦!

譬如你看社会上很多人家庭父亲创业、祖父创业,儿子嘛擎下来就比较玩这个财富,到孙子啊差不多开始就玩,要败了,所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能够继承祖宗之业、成绩而发扬之光大之,非常难的,况且在文化道德上发扬光大是很难。所以中国的古文就是这么一句话,你要会读才晓得他这一句话的语意、文字后面的意思包含是什么,不然你照文字一看很简单嘛!就读懂了,一点味道都没有,就是一种恭维的话。你把它透过了这个文字后面,透过了这个纸的后面,一看,我们一读的时候啊,汗都要流出来!不一定我们做得到。假使在座你不管男同学女同学,你是武王,能不能做到?是个大问题。所以他说:

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他讲过文王以后,讲到他的儿子武王,孔子提出来。刚才说到,他能够继承祖先的文化的基业,事业的基础,道德文明发扬而光大之;发扬光大很难!然后他三代,曾祖父、祖父同他的父亲,只讲政治道德、做人的道德,没有侵略过人家,而到武王的时候“壹戎衣”起而革命,推翻了纣王这样暴虐的皇帝,所以起而革命,所谓是青年一代起来。但是你要知道哦,青年也七八十了,武王起来,姜太公这(些人)都七八十了,因为上古人寿命长,周文王都活到一百多了,但是在百多岁人看来,这个后辈不老实,还起来打仗,呵,就是这样,他七八十了。所以“壹戎衣”,以军事手段来改革这个时代的混乱,来平息时代的灾难,推翻了纣王,所以“壹戎衣”。

所以你们念诗像中国的古诗,大家都晓得李白、杜甫的诗好,杜甫有一首《过昭陵》(杜甫是唐朝人,他当然没有见过唐太宗了),就是到唐太宗的坟前面过,有一首诗:“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开头两句话气派很大,那么来源哪里来呢?所以读中国的文学你要写好必须要多读书,“一戎衣”这个话,就是《中庸》这里头出的。“风尘三尺剑”,讲唐太宗就是同汉高祖一样,汉高祖提三尺剑斩白蛇而起义,老百姓起来,尊为天子,富有四海。唐太宗不然哪,他不是老百姓,他父亲李渊已经威望很大,所谓已经是独霸一方的人物了,那么他是世家公子起来,然而他的功业跟汉高祖俩差不多啊,所以“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这个“一戎衣”就是说,后世的所谓帝王的功勋、天下是打来的。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两个阶段,所以讲王道的天下、周朝以前的三代以上是道德修持来的、修来的、修行来的;三代以下的天下是功业来的,这个功业就经常包含了有“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所以天下是打来的,这个完全不同。所以讲“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结果成立周朝的王朝、政权,身死以后(本身死了以后),“不失天下之显名”,历史上永远不但是名王,(而且)是圣王,“尊为天子,富有四海”,贵到了为天子,除了上帝、上天以外,世上第一人。“富”,做帝王的四海以内一草一木都是他的财产,家天下的都是私有财产,这个是“富有四海”。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中庸》解读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儒家学说经典论著,“四书”之一,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专辑按章节录制,分原文、字词释义、原文解释及解读四个部分...

by:亦鸿读书

解读《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

by:周义山

李漫博《解读中庸》

《中庸》乃儒家性命之学,内圣外王之道,是学子修行成圣的路标、修养圣心的窍诀,其揭示的是君子及圣的文化人格。《中庸》思想是对中国文化、文明认知观、生命观、价值观的...

by:千秋叶文创

中庸十讲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

by:眉坞老农

《中庸》解读 │妙音播讲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

by:妙音传统文化讲堂

中庸解读(带文稿)

为衔接中华文化断层而努力!南怀瑾先生作品,敬请收听~

by:菩提雅舍

中庸别讲

杨军教授的《中庸别讲》的补充片段。

by:姜老师的小教室

中庸讲解

《国学经典》开始语:尊敬的各位正本家人大家好!北宋大儒张载有四句很有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本系统肩负时代使命,学习...

by:正本系统广西孝道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