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中庸解读第八讲04

2024-04-14 12:51:5909:58 1988
声音简介

你光是修道、开悟了,学问不够不行啊!——“道问学”。有道、没有德性,有道、没有学问,你不能宏扬、不能利他的。所以像佛家的菩萨五明之学,才是真正的大彻大悟了。先是内明,明心见性;然后世间一切的学问乃至魔、外道,世界上没有不清楚的,才是菩萨境界。那个佛教菩萨五明之学拿中庸来讲,“遵德性而道问学”。非常重要!

那么这一句话,后来到了宋朝,理学家两派的争论。譬如陆象山这一派,陆象山是宋朝的大儒了,注重“遵德性”。历史上批评他贪,不是“笃”。什么思想?开悟、静坐、修定;见了性,学问自然好。朱熹这一派:“道问学”。啊,这个静坐修道啊,不容易开悟,不容易到达这个悟;必须要学问渊博了,集义之所生,最后才能到达。所以朱、陆,这个朱熹同陆象山的“朱陆争”。王阳明是走的陆象山的。那么,在中国文化学术史,所以讲王阳明啊、陆象山的“遵德性”。“遵德性”一派到了明朝晚年的流弊呀,“圣人满街走,贤人多如狗。”个个都觉得开悟了,就是像今天的佛学,禅宗到处流行,这个也开悟,那个也开悟,都悟到腿肚子里去了差不多,那******,那已经到了菩萨满街走了,贤人多如狗了!很可怕!所以“遵德性”的流弊。“道问学”的流弊呢?就是朱熹这一派,一直到了八股文章啊,**啊,之乎者也啊,写八股文章。然后像到了满清末期,说一个人都考取了举人了,功名还不错,结果到朋友家里,他说你要看什么书啊?《史记》。《史记》谁做的?司马迁。“司马迁是汉人啊?是哪一朝的进士啊?”那个朋友就告诉他,司马迁不是进士。“不是进士的书我不要看,那个不写书了。”呵!就是这个路线到达这种境界,这个文化**,不要***,不要**,所以非要推翻不可。这是满清末年的故事。

所以啊,“遵德性而道问学”,两者要并兼。所以不管在家出家一样,内明之学立刻就做,痛下决心,非证道、非悟道(不可)!等于学佛的精神:不起此座。有这个决心,来学问。**行菩萨道,在过去很难哦!过去念书*文章好,像**大师啊,像**文章好,自然科学不一定好啊!叫他生到现在来,文章又要好、佛学还要懂、外文还要好,现在到了今天更难了。越到后世,菩萨就变成萨菩、萨菩了,就越来越难了!所以****不敢来了。像你们学佛的更要大才了,所以没有大才下世了。不单文章好,悟了道,文章好,诗词都不行啊,你行吗?我都会,都很高明啊!现在啊,诗词都不行,你再把外文、中文、日本文,样样科学,什么学,考古学啊、灵魂学啊、什么学,鬼学都要来耶!“道问学”包括了那么多。

“致广大而尽精微。”你要这样,就是你们做学问的基本。要想担负起中国文化,要致广大、渊博,古今中外学问无所不知。你的知识要渊博,修证的也要渊博。你要学佛、学道,修魔道你也要知道啊!不然你怎么教化魔啊?那你说我佛魔不要来往,跟谁两个来往?要度众生,魔不是众生啊!什么叫众生啊?哦,好度的才度,那好度要你来度干什么啊?真是的!学佛都没有学清楚,对不对?佛法之所以在世上,就是要度人,不能度的你能够度,那才是佛的境界。要怎么样做得到呢?“致广大”,胸襟广阔,还不够;“而尽精微”,你那个修养专精,专精到了什么?圣人境界。精而微,不可思议的最高的境界,你证到了,不可思议。所以,“致广大而尽精微”,这个尽就是什么尽呢?你翻过来,前两天讲过的:“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就是这个道理。到了这个境界,你就是圣人,圣人的境界才够得上这个精微,“致广大而尽精微”。

那还不对,“极高明而道中庸。”最后是禅宗,**是禅宗大师们就到达了: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极高明而道中庸。”自己修养,就是大彻大悟成了佛的境界,没有个佛的样子,也没有讲自己是佛,非常平凡。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最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是最崇高、最伟大。所以佛没有说“我是世尊”,世尊是弟子们恭敬他,他没有。所以你看《金刚经》,他化缘的时候还光着脚,脚还沾着泥巴,地上泥巴也**,还洗脚,吃饭。他表示非常平凡。“极高明而道中庸。”非常平凡。

中庸不一定讲平凡,平凡可以**中庸;中庸不一定光是平凡。你如果说我只要平凡、不要高明,那不中庸。“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者,在行为上一切合适,恰到好处;随时随地很合适,恰到好处。所以人家解释中庸是马马虎虎,你说:吃饭不吃饭?“无所谓。”究竟吃不吃了?“无所谓。”这不是中庸啊!那不是中庸。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中庸》解读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儒家学说经典论著,“四书”之一,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专辑按章节录制,分原文、字词释义、原文解释及解读四个部分...

by:亦鸿读书

解读《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

by:周义山

李漫博《解读中庸》

《中庸》乃儒家性命之学,内圣外王之道,是学子修行成圣的路标、修养圣心的窍诀,其揭示的是君子及圣的文化人格。《中庸》思想是对中国文化、文明认知观、生命观、价值观的...

by:千秋叶文创

中庸十讲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

by:眉坞老农

《中庸》解读 │妙音播讲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

by:妙音传统文化讲堂

中庸解读(带文稿)

为衔接中华文化断层而努力!南怀瑾先生作品,敬请收听~

by:菩提雅舍

中庸别讲

杨军教授的《中庸别讲》的补充片段。

by:姜老师的小教室

中庸讲解

《国学经典》开始语:尊敬的各位正本家人大家好!北宋大儒张载有四句很有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本系统肩负时代使命,学习...

by:正本系统广西孝道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