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中庸解读第八讲01-1

2023-10-16 20:22:0111:08 2093
声音简介

第08讲(1)


乌龟,[引磬响]龟、鳖样子看起来一样,分别很大,作用也很大。所以每一个字如果讲国文来研究,教国文啊,每一个字就要研究清楚了,每一个字、每一个字还要拿着图案来教,什么叫做鼋?什么叫做鳖?什么叫做龟?那很多了。我们现在不是上国文课,这一点就把它……就是很多了。就是说海里头许多海洋水族的生物,都在里头。其实海洋里边,陆地上有的生命——矿物、植物、动物,海里头统统有。海里头的世界比陆地世界又清静、又舒服。我们陆地上有的:陆地上有马,海里有海马;我们陆地有人,海里有海人。什么都有,一切都有。可能海龙王都有,那个世界大可以去玩玩。当然不会游泳跳下去呀,那就玩不到了。“大海不载死尸”,水有个好的德性,死掉的东西它就送上来。所以,死尸在里头它就立刻把它飘出来,不要它。所以呀不要去跳水自杀,呵!死了见不到海龙王的。

所以呀,他说这个大海有那么大,“货财殖焉”,里头啊,大海里头包括了无数的深藏,可以使你发财。“殖焉”,物质的“殖焉”。(我们先休息。)

刚才讲到《中庸》上引用的文字,描述这个物理世界这个天地的广大,那个伟大与畜产的丰富,那么山川土地、天地来形容。实际上他不是在作写风景的文章,他是说明,要我们了解我们这个自性到达至诚境界,它能具足万法,能生起自性的功能、智慧神通的作用无量无边,是这个意思。

那么他现在引用上古的《诗经》里头的周颂的诗:

《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他说周朝的《周颂》(讲周朝文化的盛德),当时的形容的句子,他说文王的内圣学养修养、外面的学问,所谓内圣外王之学,到达了同天地一样。就是中国文化经常讲,天、地、人叫做三才。中国文化把人道的价值、人的价值已经提升到与天地同一个程度(层面)。因为天地本身也有缺陷,不是没有缺陷的。但是弥补天地的缺陷要用人,生命的智慧是最高了。所以人能弥补天地之德、之不足,所以可以参赞天地的化育。而我们现在引用《诗经》所说的“维天之命”,文王的修养到达内圣外王之道的**,所以他承受了天命。“於穆不已”,“於穆”两个字很难解释、不需要解释,这是个形容词,那么拿现代我们念“於(瘀)穆”,古代念“於(音乌)穆”。“於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穆穆”文王,穆穆然,就是形容那个,我们现在用白话一样,形容一个东西很深远、很广大,有什么好句子形容啊?怎么说明?空空洞洞?太小了,没有*。就是讲不出来,只好用“於穆”,那么高远,那么伟大。我们做一个了解,要朗诵,要把它变成朗诵诗:你好伟大啊!好崇高啊!就是那个样子。反正白话诗啊,装模作样的句子都可以把它拿上来。就是称它做“穆穆然”这个意思。

他说这个两句诗所代表的意思,“盖曰”,这个“盖”是在古文的写法。我们白话文怎么写呢?“这个吧……好比是……”就是这样。古代就是一个字“盖”。拿现在写这个转折的文字啊,“这个吗……好比是……”,就是这样。这个盖就包括了这样一个意思。“这个样子嘛……好比像……”,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这个“盖”字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古文啊,我们现在写新文、新的教育入手的人,不懂古文啊,看到这个是废话,盖——盖个什么?都把它拿掉。“之乎也者”,那个之乎也者是*的东西,***,等于我们讲白话“哎哟——”,那个“哟”拖得那么长干什么?“哎哟”就好了嘛!为什么那个“哎哟——”那个“哟”字要拖得那么长呢?凡是“之乎也者”就是文下面那个语调那个虚字。那么开头就是“那么……这个……啊……”都是。“盖”也包括了这个样子。那么这个“哎”,就是那个“盖”。所以过去的“之乎也者”就是现在的“呢吗吧呀”,呢、吗、吧、呀,等等,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古今没有什么差别,你懂了以后觉得蛮好玩的,满好笑的。像古文你不懂,或者翻译用现代文,跳起来你不懂,打滚你就懂了,打滚同跳两个一样的。所以“盖”也是这个道理。

现在承接上文,这两句诗经代表了什么呢?就是等于来说,讲天之所以为天哪,嘿!这个话讲了等于没有讲!天就是天,天就是那么伟大,讲不完的。真的形容只有这个话最好!你说那个伟大,伟大到什么样子?伟大就是伟大!不要再加形容。更加形容都不是,就已经变成第二义,不是第一义。

他说,下面这叫做“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没有办法明显地表达得出来。譬如我们佛经经常用虚空,现在我们大家学佛的人看到佛经一讲空,拼命下意识地构想一个空的境界,所以打起坐来呀,空空洞洞叫做空——那是你的幻想。空,没有一个空空洞洞的境界。那么空之所以为空者,空也!空就是空。那么空怎么叫空?“於乎不显”哪!它没有一个境界啊!你说我有一个境界,那就不是了,那有个限度了,那不叫***。那个空的境界大概水桶那么大、冰箱那么大。你不相信,大家自己觉得空空洞洞了,我如果给你量一量看,无量那么大,你那个意识境界只达到那么,不会想得很高远,那就是妄念的境象。所以真正无妄念、无分别,就是空是什么境界?随时都有,“於乎不显”,没有一个境界。有了境界已经有了限量,无量无边已经有了限量。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396196ckpr

谥(shi)号,读错了!!

菩提雅舍 回复 @1396196ckpr

多谢指正,正在找这个字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中庸》解读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儒家学说经典论著,“四书”之一,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专辑按章节录制,分原文、字词释义、原文解释及解读四个部分...

by:亦鸿读书

解读《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

by:周义山

李漫博《解读中庸》

《中庸》乃儒家性命之学,内圣外王之道,是学子修行成圣的路标、修养圣心的窍诀,其揭示的是君子及圣的文化人格。《中庸》思想是对中国文化、文明认知观、生命观、价值观的...

by:千秋叶文创

中庸十讲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

by:眉坞老农

《中庸》解读 │妙音播讲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

by:妙音传统文化讲堂

中庸解读(带文稿)

为衔接中华文化断层而努力!南怀瑾先生作品,敬请收听~

by:菩提雅舍

中庸别讲

杨军教授的《中庸别讲》的补充片段。

by:姜老师的小教室

中庸讲解

《国学经典》开始语:尊敬的各位正本家人大家好!北宋大儒张载有四句很有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本系统肩负时代使命,学习...

by:正本系统广西孝道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