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中庸解读第七讲05

2023-10-16 20:27:1311:25 2191
声音简介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是什么?诚也不靠外来,也不是菩萨给你,也不是上帝给你。“自成也”,要你自己修养成功的,本身就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并不是要靠上帝给你,也不是佛给你,都是要你自己本身要修道。

道,大家都要修道,所以求佛给我的法、给我的道,求上帝、菩萨、求神——那你迷信!“道者自道”,道无所不在,天下的公道。道本身就是道,你本身就是道,道向哪里求啊?你就是道。那么,修养方法怎么样做到?也并不是说老师给你,也不是哪个祖师给你,你自己的成就。“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道的本身就是人、就是我;我的本身就是道。只要你修成。

所以“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不但是人如此,宇宙万物,一个植物、矿物,它也靠这个道、生命的本来、本体的功能成长。所以“诚者,物之终始。”万物都靠天地这一点“诚”,也可以说靠天地这一点灵性而成长。所以你要晓得“不诚(就)无物”。一个人心中没有一点清静、灵明之念,这个人真不是东西!就是我们用闽南话、本省话骂人:“坑坑”的了。“坑坑”当然不是“洼洼”,“洼洼坑坑”都差不多啦!那就叫做“不诚无物”,他里头没得东西的。但是你要注意,我们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觉得没有东西。你看街上走的人,你自己看自己,再看街上的人,你在窗口上一看,那些夹个皮包或者穿个汗衫,唔,忙得跑得……你看看那个人,里头有个什么东西?他没有东西。没有东西他怎么那么乱跑呢?跑去抓钱哪、做事情啦,你不晓得……反正问他自己,他自己也找不出来为什么跑。跑了半天,就是自己把自性掉了,所以“不诚无物”。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所以君子之道,修养以诚,诚则灵,一诚就成灵了。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但是这个道的修养、这个诚的修养,“非自成己而已也”。不是自私自利,只想我道修成功了就好哦!要利他、要利人,“所以成物也”,必须自修成功了,要救世利人,使人人都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不但要成人(别人),还要成物;乃至使宇宙里头万有,都使它变成圣人同一气象、同一境界。所以“成己(就是)仁也”。所以什么叫仁道仁慈?一个人对自己都不爱惜,嘴里讲“我是仁慈别人”,那叫做吹的,那叫做吹牛的。你先把自己弄好一点,这就是仁道。然后自己成功了,仁道完成了,才是大智利人,那是“知也”,大智慧。你自己都没有过活的本事,你怎么样去到苦海里头救人哪?所以要成己以后成人。这是“知也”。

“性之德也。”能够自利利人,自己站起来而利他,这是仁。“天命之谓性”,人性的真正的道德、真正的人性的光辉起来了,这才叫做内外合修。所谓自己是内、修内;发而用之,救天下、救社会、救众生,是修外。“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那么到达了这个内外兼修成就了,无往而不利。你出家当和尚也好,在家当“尚和”也可以,那无往而不利。处处有道。你成圣人也可以,成小人也不错。小人之道,在小人里头当圣人,此乃君子也!就是到达这个境界。所以诚是这样的重要。下面这一节还是讲诚。但是上面太多,一下讲不完,切到一半不大好。所以我们今天早个六分钟。(上段二校完)

[44:40下面开始录音模糊]

我们今天正是讲到中庸的中心重点。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这五章是它中心的重点。就是说中庸修养的方法,就是一个“诚”,我们普通讲诚恳这个诚。在中庸里面这个诚字,不能专作普通观念“诚恳”讲,这个诚恳很难讲。你说一个人什么最诚恳?骂人最诚恳,骂人的时候绝没有虚假。那你说诚恳讲话,怎么样叫做诚恳?很难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肚子饿了要吃饭最诚恳,这个时候一念就是要吃下去。那么这是普通所解释这个诚。中庸所讲的诚,整个的境界我们没有办法可以解释,只好借用佛家的观念解释,就是所谓明心见性的道理。那么上次的重心中庸上提出来两点,“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由诚到明谓之性;由明、明白了以后,再加修持,悟后起修,……[断录]

只好借用禅的方法。如果要讲普通的学理,不讲实际的修持,照普通的学理解释,那也可以另外作一种解释,就可以说:诚明,由归纳而到演绎;明诚,由分析到了归纳。这个道理。那是普通、极普通。就是学术的、学理上的讲。实际上中庸是真正的用功修养,真正的中心方法。所以由鬼神之理,到达生命的诚恳道理。由生命之理,讲到神通的境界,“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由这个神通的境界,而又回到最平凡,所谓“诚”的境界,“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不是依助外力,不是依重他力,必须要自力而后他力,才能相辅助、相借助。上次我们的重点讲到这里,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了。必须要很严重地熟悉,深刻地了解。

现在告诉我们,达到诚的境界,一句话,就是二十六章第一句话开始。在中国过去的经典,秦汉以上的书,没有像现在这许多先有题目后来作,都是一段一段看过了以后,摆在右边。因为那个时候用竹简一节一节刻的,读不完了,把这个放到右边来,已经看过了,就是“右第一章”。那么再看下面,第二章翻过来:“右第二章”,这个“右”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上次讲到“右第二十五章”。我们年轻小的时候读书如果忘记了:“右发昏第一章。”呵!不行了,搞不清楚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解读《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

by:周义山

《中庸》解读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儒家学说经典论著,“四书”之一,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专辑按章节录制,分原文、字词释义、原文解释及解读四个部分...

by:亦鸿读书

李漫博《解读中庸》

《中庸》乃儒家性命之学,内圣外王之道,是学子修行成圣的路标、修养圣心的窍诀,其揭示的是君子及圣的文化人格。《中庸》思想是对中国文化、文明认知观、生命观、价值观的...

by:千秋叶文创

《中庸》解读 │妙音播讲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

by:妙音传统文化讲堂

中庸十讲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

by:眉坞老农

中庸解读(带文稿)

为衔接中华文化断层而努力!南怀瑾先生作品,敬请收听~

by:菩提雅舍

中庸讲解

《国学经典》开始语:尊敬的各位正本家人大家好!北宋大儒张载有四句很有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本系统肩负时代使命,学习...

by:正本系统广西孝道家园

中庸别讲

本课程是杨军先生在2015年第一次为启予国学门弟子们讲课的录音,后弟子们将本课程整理并出版了《中庸别讲》一书,同年,此书又被编入《启予四书》,成为启予国学师门所...

by:账号迁移至启予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