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中庸解读第六讲08

2023-10-02 09:57:2212:52 2191
声音简介

《话说中庸》06讲(3)


“治乱持危。”人家的国家有内乱了,我们在过去春秋战国前后看得很多,我们国家就派兵去了。不像别人派兵去是趁火打劫,我们派兵去了以后,制(止平)定人家国家的内乱,“叫你们选一个好的皇帝上来。”好了,退兵,回来。(这是)中国文化。“持危”,看到人家国家有危险,以军事行动帮助人家,安定了,回来。

“朝(chao2)聘以时。”所以我经常同外国朋友讲,中国文化这个民族在国际上用兵用军事历代都是蚀本的生意。帮助人家国家安定了,然后没有侵略人家土地的野心,也没有想侵占人家市场经济上的野心。退兵回来,只有一个: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每一个国家所以每一年,或者是远一点隔三年。当年的琉球、朝鲜、越南、暹逻(就是泰国)等等,是“万国衣冠拜冕旒”。有些都“重译来朝”,所谓重译,因为言语文字不通嘛!譬如欧洲、中东有些国家过来,先要通过靠他的国家附近文字相通的翻译一道;翻译一道了,再到中国来,又要经过第三道的翻译;三种语言翻过来才懂他的意思,这叫重译来朝。但是你查我们的历史上,外国人来朝贡的时候,我们赔本赔得很厉害!南洋送进来麒麟,实际是什么?长颈鹿,他叫麒麟。来了几条麒麟或者弄几个猩猩、大猴子,送进来以后,再弄些香蕉、土货,那当然保持也很困难了,一路下来,南方来的一到了广州,广州的地方政府就要接待了。是朝贡的,给皇帝的,那要命!派兵派人一路护送,加重,那个时候唐朝的首都在长安在咸西,从广州要走好几个月。杨贵妃吃荔枝,马都跑死了多少啊!“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个马一天尽量跑死拉倒!这个马死了,赶快装在另一个马背上,一路接下去,就是为了吃这个荔枝。你看朝贡也是这样哦!有些外邦来的东西、外国来的干使节的,那不晓得损失多大!然后在我们的首都,中央政府招待个把、两三个月以后,重重地赏赐,慢慢送回去。在历史上这些记载的资料你看可以写一部专书,非常多。有些派到中国来的大使们甚至于不想回去了,也很多。大家在这一部分的历史很少留意去研究它。所以“厚往而薄来”。

所以中国过去讲人情的道理,你给人家送礼也是这样,礼物希望人家送过来简单,意思意思;还礼给人家可不能意思意思,“厚往”,要多、要加倍。所以说“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现在我们不同喽,送礼来你最好越多越好,还礼就是马马虎虎吧!甚至于说再等一下再说。这个社会文化实在变动变得很厉害。

我们简单地把所谓“治天下国家有九经”,九个大原则这一段(继续上个礼拜三的)讲完了。这一段的内容大概如此,详细的各人自己再去研究,详细的很多了。所谓下面结论: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那么这个分析怎么样做一个领导人——领导学。全体这九经都是领导人所要注意到的。它分开来,不一定责备于领导人,就是说每一个国民每一个人,受了教育,必须要具备这个素养。分开来讲,分析起来有“九经”,九条大路、大原则。但是你说那很难,我几时学得好啊!我也没有当外交官的可能,不会有这个经验;更不会说是坐在那里,学万国衣冠朝廷接见这个味道,也做不到,让我怎么经验?“所以行之者,一也。”只有一样。一样是什么?他慢慢要讲出来的,就是本书上下面会报告来的——“诚”。现在继续下去: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这是讲做人的事情。就是一个事先要有头脑,要预备。所谓万事、天下任何事,事先要考虑好。“豫则立”,先有“豫”,先有计划。现在人要做什么事,先要有理想、有计划,这个计划属于古代这个“豫”,要先预备好,才能够做事。假设事先没有计划、没有预备、没有研究、盲目地去做,“不豫则废”,最后是失败的。事先都要有头脑,想好。例如讲话,不随便讲。有许多人很会讲话,但是往往发现讲了半天呀,像我常常碰到这种事,我说你讲什么呀?他说:老师你没有听到?我说都听到了,那你讲什么啊?他就愣住了。因为他讲了半天是废话。你要的是什么嘛!所以一个人要喝茶,你说“我要喝茶”,很简单嘛!他先从自来水厂说起,说到如何做茶,最后口都说干了,问他:“你要什么?”他自己还没有讲清楚,你说这不是糟糕么!所以,“言前定”,一个中心意思就是逻辑道理。“前定”先*,则不跲。不是乱的、偏僻的。走路“跲”就是乱走,步伐乱了。

“事前定,则不困。”做一件事情,事先要研究清楚,事先要预备好,自己不会有困扰。一个事情自己都没有想好,自己也不努力,临时匆匆忙忙乱搞;成功嘛,昏了头,比吃了麻醉药还厉害;失败了失意了嘛,就睡不着觉。就是不行。成败利钝事先要研究好,“事前定,则不困。”

行为,做一件事情一个行动“前定”,“则不疚”,无内疚。一个行为前定了,这件行动要做了,后悔很少。要把成功失败的道理想好。

“道前定”,这个道就是“原则”。任何的原则,需预先考虑好前面。所以临时天下做人做事,没有一定走一条直线的,一定会变动。中间碰到艰难挫折甚至于整个地失败,已经有失败的打算,这就是前定好;那么智慧应用是无穷的,所以“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这一路连下去,讲一个人由一个普通人到崇高的成就,这一段青年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人在下位,谁都不知道你,无闻,再加上自己言不压众、貌不惊人,所谓过去讲声望,现在叫做知名度,知名度嘛除了爸爸妈妈晓得你的小名叫阿猫阿狗以外,其他嘛,没有几个人知道。可是你要想站起来,出人头地,做一番积功立德的事业,这个路线……[断录]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解读《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

by:周义山

《中庸》解读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儒家学说经典论著,“四书”之一,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专辑按章节录制,分原文、字词释义、原文解释及解读四个部分...

by:亦鸿读书

李漫博《解读中庸》

《中庸》乃儒家性命之学,内圣外王之道,是学子修行成圣的路标、修养圣心的窍诀,其揭示的是君子及圣的文化人格。《中庸》思想是对中国文化、文明认知观、生命观、价值观的...

by:千秋叶文创

中庸十讲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

by:眉坞老农

《中庸》解读 │妙音播讲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

by:妙音传统文化讲堂

中庸解读(带文稿)

为衔接中华文化断层而努力!南怀瑾先生作品,敬请收听~

by:菩提雅舍

中庸别讲

杨军教授的《中庸别讲》的补充片段。

by:姜老师的小教室

中庸别讲

本课程是杨军先生在2015年第一次为启予国学门弟子们讲课的录音,后弟子们将本课程整理并出版了《中庸别讲》一书,同年,此书又被编入《启予四书》,成为启予国学师门所...

by:账号迁移至启予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