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中庸解读第六讲03

2023-08-30 11:47:5311:32 2257
声音简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

下面再发挥,以个人为出发点,就是“修身”为出发点再发挥:“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这个“齐”字,古代古书上这个“齐(齊)”,有时候借用作“斋(齋)”,中间加一个大小的“小”字,一样,不过你不需要改它。这个中国古代的,这要认识中国字啊!这个东西叫所谓小学“六书”的作用。这个“斋”就是持斋,我们到庙子上说吃斋,就是持斋。这个“斋”字,像佛教庙子上吃素,有些人叫“吃斋”,这个话是佛法翻成中国字以后,根据中国文化《礼记》上来。“斋”者斋心也,心里头真正的清净,叫“持斋”。说我不吃肉、不吃鱼,那个叫做吃素,不叫做吃斋。后来佛教来了以后,那么有些出家人要吃“八关斋”(佛教的一个仪式、一种修行戒律的方法),八关斋有一条“过午不食”,那么所以叫做“斋”,叫做“持斋”,“斋”是这个意思。那么这个“斋”字的本意,拿我们现在来讲,就是宗教仪式的、达到了宗教形而上的精神绝对的清净,心里头没有杂念,没有乱想;绝对的恭敬,干净到极点,这个是“斋”。那么假设大家现在所谓学佛的、学道的在打坐入定,在中国的文字理上,就把这个人叫做在“斋心”,心里在斋、斋戒。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齐明”是心理上,一个人什么叫修行呢?心里永远是干净的、纯洁的。自己修养学问随时随地心里“心如明镜台”,永远是干净的、纯洁的,是“齐明”。这个心里、心头打扫得干净,像一个明镜一样照见万象。“盛服”,衣冠要整齐。因为人本来不好看的,中国文化叫人另外一个名字,原始叫做“倮虫”,光蛋的一个动物、一条虫耶!别的虫生下来都还带毛,带着衣服出娘胎的;我们很懒哪,在妈妈肚子里一爬出来,光光的,呵!毛都不带一条啊!还不像猪牛狗马,它还带一身皮来,冬天夏天它也不要冷气机,也不要暖气机,它就是拿一身皮就起作用。我们是“倮虫”,裸体跑出来的。[断录]……布盖一下,不然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当然现代人提倡“天体”才叫美了,这是这个时代。不过你看慢慢发展,西方西装,我们穿的这个西装打领带,你查西方历史,不过一百多年、两百年的历史。两百年以前,外国人穿衣服也同中国人,也是领头、长衣服的,男女一样的。你不要认为西装就代表了西方的文化,这是代表了西方近代的文化,将来还要变的呀!你看将来进步了,不会穿这个西装的。现在都变了嘛!那么现在你看,人类东西文化都有大袖、长袍,慢慢把它变来又短、又紧、又小,现在短了是裸体,将来以后裸体再进步下去——扒皮!(众笑)扒皮完了以后,好,再一层一层套回去。扒皮么,你看很多人身上都刺花,差不多要扒皮了嘛。快了!快了!(众笑)扒皮扒痛了以后嘛,再来慢慢套回去,又变成这样长长大大的。不过我们穿得太早、太时髦了!(众笑)

所以呀,“盛服”并不是一个讨厌的东西。人由外形、环境影响到内心,你这个“盛服”一穿哪,自然不好意思。上回我跟女同学俩讲,昨天大家讲,有位女同学问:老师啊,为什么古人包小脚啊?我说小脚***一样嘛!说了很多。你说古人戴耳环,戴耳环是以前的礼貌,耳环是干什么?耳环很坏的东西,现在大家喜欢弄一点点,是装饰品;一边长耳环,那个女的出来你不准这样看的(师示),你这样一看耳环“咚咚咚咚”就打你的啊!(众笑)那个耳环是这个作用啊!头上你说那个“金不摇”啊,走起路那个脸、头要端正,因为人走起来她这样摇有一点好看;你这个头这样摇,那个东西不行了,就这样搞起来(师示,众笑),你就失了态度了。它是一个教养的东西。后来不懂啊,变成个装饰。它对小孩子由年轻起,是个教养的东西,是一个文化的结晶。后来当然越来越不懂了,就是来一个这个样子。那个头上你说是上面戴一个冠,又挂下来须须,这里又挂两个耳环,你只好走路这样端端正正地走。你还敢这样(师示)?像现在人一样又五花大绑、又蹦蹦跳跳的,那不得了!脸都打破了。所以这个“盛服”的道理。

那么为什么呢?你说讲人性,这个是束缚人性的呀!哎,这是另一个道理了。

所以孔子、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人性果然是好得很,但是这个人一生下来,自然很喜欢吊儿郎当学坏的。你不给他一个范围纠正啊,他这个发展下去也不得了的啊!人性他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有至善的一面,翻过来就是至恶。所谓阴阳的两面、正反的两面。那么要纠正这一面,给他防止一个范围,不向太坏的发展,就要衣冠、礼义来规范他,来纠正自己的坏的一面的习气。所以“齐明盛服”的道理是自然的。

当然这四个字,我经常讲,古书很讨厌!你这四个字又是作论文的题目:“齐明”可以做一篇论文,“盛服”又是一个题目,又可以做一篇论文。那么“盛服”一作(论文),你把历代衣冠的沿革、一直到穿西装,同这个穿尼龙、汗背心、穿热裤为止。将来热裤以后不晓得再穿什么裤,那穿的热裤将来想不出一个名词叫什么裤了,等到以后再想吧!一般人会有聪明,自己会想了——扒皮裤,呵!到了那个时候,又可以写一部大书。

所以这个学问之道,“齐明”是一个道理,“盛服”是一个道理。

他说,人必须由外形的这个戒,打到自己的内心去,才能改正,所以叫修行;你才能够做到“非礼不动”。不是头不动、身体不动哦!心念不动了,不合理的念头不起了,自然不起。修养到了最高处,那个说是欲望啊什么不起,不是压制的,它是自然的、很自然,自然变成习惯,变自然了。所以教育由外在范围“齐明”打进,到达内在“非礼不动”。这个才叫做修身。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中庸》解读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儒家学说经典论著,“四书”之一,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专辑按章节录制,分原文、字词释义、原文解释及解读四个部分...

by:亦鸿读书

解读《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

by:周义山

李漫博《解读中庸》

《中庸》乃儒家性命之学,内圣外王之道,是学子修行成圣的路标、修养圣心的窍诀,其揭示的是君子及圣的文化人格。《中庸》思想是对中国文化、文明认知观、生命观、价值观的...

by:千秋叶文创

中庸十讲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

by:眉坞老农

《中庸》解读 │妙音播讲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

by:妙音传统文化讲堂

中庸解读(带文稿)

为衔接中华文化断层而努力!南怀瑾先生作品,敬请收听~

by:菩提雅舍

中庸别讲

杨军教授的《中庸别讲》的补充片段。

by:姜老师的小教室

中庸讲解

《国学经典》开始语:尊敬的各位正本家人大家好!北宋大儒张载有四句很有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本系统肩负时代使命,学习...

by:正本系统广西孝道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