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中庸解读第五讲06

2023-08-10 21:17:1709:56 2353
声音简介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就是有九个大原则,“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他说这是政治领导人为政的九大原则,不可违反的。你们要研究中国政治哲学思想,他这个是政治哲学思想,不可违反的一个大原则。他说,一个人假定自己修身完成了,出来为国家天下而服务做事的,就是做官的;或者是你做社会事业的,有九个大原则,所谓“九经”。经者,是永远恒常不变的、常道。所以中国的文字里头,凡是圣贤之言不可变更的都称为“经”,经是常道,常道就是大原则,不可以变的。哪九个大原则呢?

第一是“修身”。任何人做任何事业,尤其是出来为国家天下服务于人群社会的人,本身必须要《大学》、《中庸》上所讲的这个原则。自己修养不够、修身没有完成(上面我们讲的都是修身哦),修身没有做到,什么都不行了。首先第一条就是修身,对付自己。所谓征服天下、国家,你先要征服了自己;把自己个人私有的欲望能够把握得住、克制得了,然后才能够谈平天下国家,所以修身是第一条。

第二是“尊贤”。这个贤字的意义发挥起来很多了。在古文,墨家的思想、墨子,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在古代的文字一个字代表很多意义,或者一个圣字、一个贤字就代表了。实际上拿现在这个观念发挥起来这个贤字:有道德、有学问、有才具、有气派、有能力、有办法、有思想,可是还要主要一个——有道德。有办法、头脑很灵敏、很聪明,做生意也好、做什么也好非常有办法,基本人的道德那个没有了,那个教育的修养没有完成,最后的总帐算下来还是失败的,一无所成。就是拿佛经的形容,他的一生不过是昙花一现,鞭炮一样“哗啦啦”那很伟大,放得声音也很亮的,打的火花也很大,一下就没有了。

《话说中庸》05讲(3)


我们大家年轻同学想想看,几十年当中,世界上多少的名人?别的名人不大容易见,譬如罗斯福啊、邱吉尔啊,大概再过二十年,问你们生下来的孩子,什么叫罗斯福?管他邱吉尔!邱我尔、邱你尔都不管,都不知道了。这些煊赫一时,他并没有——还不是小说上的什么诸葛亮啊、关公啊,大家还在——孙悟空,没有这个人——反是给人家人口流传,靠小说家来维持。就是功业的一时毕竟不是千秋,所谓千秋的功业不是你的聪明才智就能做到的,必须有真正的基本道德的修养、那个中心,此所谓“九经”。贤者是代表这一类有道德、有学问、真修养,这个是贤者。那么,领导天下最难的是不肯尊贤,尊贤是很难的。譬如我们讲小说《三国演义》大家看过,刘备三顾茅庐求孔明,并不是尊贤哦!那不是尊哦!那就是想用这么一个人才,一个领导人想用这样一个人才不是尊贤。尊贤在历史上另有榜样,譬如说周文王、我们历史上的文王,找到吕尚(就是普通讲姜太公),那是敬与尊贤;商汤找到伊尹——敬与尊贤;但是还不算是最高的尊贤。尊贤的标准在中国文化、政治的哲学道理上,要讲三代以上,譬如尧去找许由,让天下,请他来当皇帝,许由还觉得耳朵听脏了去洗耳朵,那一类的历史上的经验与故事,算是“尊贤”。所以尊贤很难。

第三点,是“亲亲”。亲亲的道理如果拿心理学的研究,一个人绝对做到天下大公是不可能,大公是有范围。所以人,要使他能够部分地、有限度地、有修养地发展他的个人自我,甚至于个人的私心,所以“亲吾亲以及人之亲”。你说一个人发了大财以后,我是大公无私,通通大家用、世界上的人用,我的爸爸妈妈都不要用,没有关系,因为你不需要用,世界上的人要紧!这个人不一定算是大公,大概算是个疯子!说:我的父母也要用,我的兄弟姊妹也要用,不过你们也同我父母兄弟姊妹一样需要用。因此发出来这样的大公的心理,就是亲亲之义。由私的出发点,因为想到我要自私、他也要自私,天下人人人皆要自私,我不侵入别人的范围,真自私才是真自由。所以我们现在讲自由是要求我的自由,你牺牲了没有关系呀!我要自由啊!碰到你是应该,我要自由过去嘛,谁叫你站在这里!啊,那个不是真的自由。所以亲亲之义,同自由民主的思想是合在一起研究的,这个里头发挥起来道理都很多。

总而言之,他这九条道理,我们现在只解释文字,如果正式要研究,每一条道理每一个题目都是一本专论,都是一本专书。第一,要找他哲学的理论的根据;第二,搜罗古今中外历史的经验,历史的故事作说明;第三,你做一个结论。这样,每一个题目这样一本书,起码有三十到五十万字可写,所以我们只讲简单的原则。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解读《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

by:周义山

《中庸》解读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儒家学说经典论著,“四书”之一,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专辑按章节录制,分原文、字词释义、原文解释及解读四个部分...

by:亦鸿读书

李漫博《解读中庸》

《中庸》乃儒家性命之学,内圣外王之道,是学子修行成圣的路标、修养圣心的窍诀,其揭示的是君子及圣的文化人格。《中庸》思想是对中国文化、文明认知观、生命观、价值观的...

by:千秋叶文创

中庸十讲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

by:眉坞老农

《中庸》解读 │妙音播讲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

by:妙音传统文化讲堂

中庸解读(带文稿)

为衔接中华文化断层而努力!南怀瑾先生作品,敬请收听~

by:菩提雅舍

中庸别讲

杨军教授的《中庸别讲》的补充片段。

by:姜老师的小教室

中庸别讲

本课程是杨军先生在2015年第一次为启予国学门弟子们讲课的录音,后弟子们将本课程整理并出版了《中庸别讲》一书,同年,此书又被编入《启予四书》,成为启予国学师门所...

by:账号迁移至启予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