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中庸解读第五讲04

2023-07-27 12:23:3213:22 2631
声音简介

《话说中庸》05讲(2)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所以啊,他说一个讲修养文化道德的,先要要求自己本身做起、修身。那么在我们佛家呢?修身需要戒定慧了,打坐啊,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儒家呢?修身啊,“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最高的表达,就是看你在家庭里头,对父母啊、兄弟啊、姊妹啊,家庭兄弟姊妹都处不好,去朋友之间会处得好,很难的!当然朋友也是五伦之一,所以你亲近旁边的人都没有办法和平相处,你说你会去度众生?恐怕众生要度你了!那很难的。所以说,修身之道,先由事亲做起。事亲不是父母亲,父母亲也是一种了,(还有)你的朋友、你的旁边人。

“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你虽然晓得要事亲呢,第一个晓得了解人,人与人之间怎么样做人。但是要了解人啊,“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越来越大了。这要晓得这就要懂得哲学,就要晓得形而上道。你看儒家开始是很简单,从做人做起,他一步一步向上走啊,看不见了,这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越飞越高了。但是他的修行有个次序的,从你自己做人的行为基本开始起,才能达到“道”,了解那个不可知的一面。其他的宗教一开始来就是先了解那看不见的一面,结果都发疯了,然后看人、做事,一切宗教徒,背个白布啊,你赶快信这个啊!然后看到人就是这样哦!这完全是两个事。儒家不是,从人道一点一点做起。到达这里要想了解人,就是了解自己人性,那么不可以不知天。那么知天怎么知啊?照其他的宗教的讲法,然后“天”,就谈到形而上道了,那就远得不可思议了,最后不可知、不可数、不可量,反正都不可、又不可、不可又不可,所以叫做不可思议,把你切到那里,到此为止。你说不可思议怎么办呢?哎,到此止步,“游人止步”,呵,就把你挡住了。儒家天道在哪里?“天道远,人道迩”,天道太远,人道很近,回转来由人道告诉你天道。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他说,“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天上、形而上的事情不管,形而下、天底下人文、就是人类的世界,当然,我们人类***,其他动物不谈了。人类的世界达道有五个,通道,通道就是原则,谁都不能违反,并不是哪个规定,是自然的道理。“所以行之者三”,有五种达道,就是五伦。所以讲伦理观念,我们现在讲伦理,就是中国文化讲五伦。什么叫一伦一伦啊?不是愣头愣脑的那个愣。伦者就是一类,这一类、一伦,人伦,这一个范围,人的范围,所以叫人伦之道。不是人都要学得笨来笨去愣头愣脑,那就不对了。那天下达道有五种,“所以行之者”我们切实第一步要做到的三种,哪三种?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这是五伦。这个五伦怎么样去做到呢?这五种社会的次序。

君臣,现在讲就是国家,我们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就是没有国家就没有家庭、没有个人,这是君臣之道。父子,就是没有父母就没有我。那么有男女一定成了家,有夫妇。有兄弟。第五伦很怪,(同)血统没有关系——朋友,朋友之道,这是中国文化特殊的地方,朋友之道就是社会关系,现在讲人际关系了。现在讲人际关系不对,乱交一阵,反正碰到就点头,就拉个手:你好!我好!明天一起喝酒。人际关系拉一拉,如此而已,没得真感情。讲朋友之道、人伦之道有真感情。因为有许多人生很多痛苦的事情,上面四伦没有办法、伦不起来,有些事情你给太太讲啊,太太骂你一顿;你给先生讲、丈夫讲啊,丈夫训你一顿:你这个女人!不懂事。只有朋友可以谈。有许多事无法跟父母俩谈,也没有办法跟儿女两个谈,也没办法跟兄弟俩商量,所以朋友之间、在亲与远之间,可以谈。更没有办法向国家领袖报告:报告总统,报告皇帝,我有痛苦!你有什么痛苦啊?我头痛。那总统管不了那么多,皇帝没有那么多精神管你每一个老百姓。所以五伦之间只有朋友,你去给朋友讲,也用不着“报告朋友,我有头痛。”那就神经了。朋友之间随便碰到:哎,头痛得要命!好朋友说:赶快!拉你去看病去。朋友之道,特殊不同。这叫五伦。但是五伦怎么样做得好呢?

“知仁勇,三者”,做人做事就是这三样。你把人伦之道,人要有智慧,能够有爱人之心、仁慈,还要有大勇、有决断,所以我经常讲你们要学会决断。大勇很难。我经常看你们青年同学们很少有大勇,乱勇则有,那叫做鲁莽之勇,这不是大勇。大勇是一件事情、到时候一件困难到前面了:就是这样!就决定了。那要智慧啊!没有智慧没有大勇啊!哎呀,那怎么办呢?那你去吧。去吗?怕热。那你不去吗?不去啊,放不下啊!那你到底去不去?又想去又不去。你究竟怎么办啊?我想想看啊!你想好了没有?还没有啊!这这这这……(众笑)那是天下之达道第四也!那就是也有个天下之坏道三:推、拖、拉!又推又拖又拉,那怎么行?

所以孔子说天下之达道三种:知、仁、勇。

“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就是说达德,换句话,连起告诉我们,“所以行之者,一也。”一个精神,人生就要具备三个条件:知(智)、仁、勇。知,佛家就是《金刚经》的般若,大智;仁,就是慈悲;勇就是忍辱、毅力、坚定的毅力、定力,勇就是定,所谓学佛的人要修定,那个定的人要多勇啊!说不想了妄念,这个欲望不要,丢掉!放下!那个放下是多大的勇啊!一般人年轻人随便学佛学打坐,你放下!“我放不下。”你放不下你去吧!放不下你只好去嘛,何必在这里盘腿啊!这一点勇都没有。“知、仁、勇三者,(是)天下之三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人伦之道是五种,社会的次序,家庭的次序,基本的道德。怎么样把它做好呢?做人做成一个人呢?做人的条件必须要具备三个:智、仁、勇。但是智仁勇啊,你说我知道啊,《中庸》也背过啊,智仁勇我做不到啊!是啊,也难怪做不到。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学无止境he

可以理解为小乘佛法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中庸》解读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儒家学说经典论著,“四书”之一,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专辑按章节录制,分原文、字词释义、原文解释及解读四个部分...

by:亦鸿读书

解读《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

by:周义山

李漫博《解读中庸》

《中庸》乃儒家性命之学,内圣外王之道,是学子修行成圣的路标、修养圣心的窍诀,其揭示的是君子及圣的文化人格。《中庸》思想是对中国文化、文明认知观、生命观、价值观的...

by:千秋叶文创

《中庸》解读 │妙音播讲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

by:妙音传统文化讲堂

中庸十讲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

by:眉坞老农

中庸解读(带文稿)

为衔接中华文化断层而努力!南怀瑾先生作品,敬请收听~

by:菩提雅舍

中庸别讲

杨军教授的《中庸别讲》的补充片段。

by:姜老师的小教室

中庸讲解

《国学经典》开始语:尊敬的各位正本家人大家好!北宋大儒张载有四句很有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本系统肩负时代使命,学习...

by:正本系统广西孝道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