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中庸解读第五讲03

2023-07-27 09:33:4913:04 2593
声音简介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

他说你要晓得,“人道”,人类最敏感的是什么?就是政治。比如国家社会政治好坏,对人类气候一样的敏感,太热了我们受不了,太冷了受不了,气候不好大家受感冒,时代的风气不好大家跟着不好,都感冒了、感冒病。社会的风气、政治风气一好,整个的社会影响都好了,所以“人道敏政。”

“地道敏树”,那个土质好不好,那个植物种下去就晓得了。好的土壤植物生长就好,土壤坏了植物就长不出来了。这四句话,看历史感叹非常重!其实啊,讲起这个哲学的意义很多。时代就像一个土地,那个时代好的时候啊,产生那些青年才俊人物,真是了不起,真是好!时代差的时候,产生得较差,所以“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夫政也者”,所以政治的道理啊,像“蒲卢”,蒲卢就是北方的蒲蒙花,等于南方的芦花,茅草一样的,很贱的那些草,你不要理它它都会长出来,这是“地道敏树。”这些草啊,你怎么砍都砍不光的,你把它根根拔了,过一下又长了。所以这句话就是那么一句话,形容词,“夫政也者,蒲卢也”。毫不相干的一句话,就像那个草一样。怎么像草一样?政治好的那个时代,几年当中这个社会马上繁荣,像我们现在一样,一下就对了,敏感得很,“夫政也者,蒲卢也。”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故为政在人”,所以啊,孔子的教化、教育来了,等于释迦牟尼佛的说法,说你不要问政治的哲学了,总而言之,他又把他拉到人道了。政治理论理想尽管怎么高、制度怎么好都不管,为政的道理在于人,领导人个人。换句话他就劝鲁哀公,你问你的本身对不对。“取人以身”,那么人呢要怎么看呢?就看他的本身,不是说你身体好不好,你本身的道德修养够不够。“修身以道,修道以仁”,那么看你本身看什么呢?就看你道德教养、文化的基础好不好,这个就是“道”,“修身以道”。

那么修道呢?他说道啊,“以仁”,仁慈、爱人、爱天下人,慈悲爱世。那么,中国经常讲“仁”,所以现在你像美国那个总统提倡“人道”,人道在仁道的下面,中国的仁道包括他那个人道。仁,不是只讲人道哦,不只讲我们人类的人道,仁是包括了爱一切众生,就是佛家那个观念,所谓“亲亲、仁民、爱物(一切的物)”就叫做“仁”。所以他这里《中庸》就有解释,“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所以仁道啊,就是由人道开始做基础,人道开始“亲亲为大”。儒家同佛家不同,佛家动辄就要度众生,自己都度不了,怎么度啊?儒家不吹这个大牛,很谦虚,“亲亲为大”,先不度众生,先度我自己;我度好了,度我的亲人父母兄弟姊妹、度我的家属;度好了,一个圈子、一个圈子慢慢地放大,就是“亲我亲以及人之亲”,“老我老”,我的老人都有得归属了,再扩充这个力量,救社会上其他的老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孩子们把他教养好了,那么,有力量再教养社会上(其他的孩子),一个圈子慢慢放大。动辄就要度一切,你半个都度不了。所以儒家批评佛家的不对,基本上方法上的冲突就是在这里。那么他这里讲“亲亲为大”,先由我亲近的人开始做起,这就是仁道的初步。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那么仁义这个“义”,什么叫做义呢?什么叫义啊?说:朋友,你有钱没有?我们现在报纸上不是看到啊,那个在抢计程车的,刀一拿:朋友,讲义气的,有没有?我要三百块!没有,给你一刀!那也是义气嘛!你有,哦,老大,你够义气啊!我说三百你就给三百!嘿,这是土匪的义。所以义者是“宜也”,怎么样合适,恰到好处、适宜。就是礼。义的道理,“尊贤为大”,亲近有道有德的,学这个人文的规范,这个是最重要。也就是佛家的精神所谓亲近善知识,儒家就叫做一个字“义”,就是应该的、合理的,所以仁跟义俩的解释孔子在这里解释:“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你们读中国书要注意啊,“亲亲之杀”,哦,亲亲要把他杀掉。那不得了!杀是切到这里为止,切,刀切下来一样,“杀”就是到这个阶段。所以亲亲之杀,亲亲也有个程度的呀,过分了也不行。过分了就是完全自私了,你不能爱社会爱人类了。就是亲亲爱自己的人,也要相当的程度,过分了变成溺爱,溺爱是爱小孩爱自己的子女假使溺爱呢,这个儿女的教育给父母害了。父母太爱啊,害了儿女,他不知道亲亲之杀。换一句话你对于自己兄弟姊妹父母的孝顺,也有一个礼仪的范围,过分了,也错了。这是亲亲之杀,有一个程度、界线。

“尊贤之等”,尊重贤人有德之士,也有一个范围。要求一切等等有个范围,超过了这个范围就不行。所以,礼就是一个界线、生活的艺术、一个防范、一个范围,有一定的范围,他说这个礼的道理就是这样产生的。礼等于宗教的就是戒律。那么,现在讲到礼的道理。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他说一个人“在下位”,在下面的老百姓们,下面社会上一般人,“不获乎上”,有意见、有痛苦不能够达到上面,领导人不知道,皇帝不知道,那就完了,他说“民不可得而治矣”。实际上一个领导人就是大家庭一个家长,每个家庭的成员的痛苦,他对一切应该知道;社会的毛病应该知道。不知道,“不可得而治矣”,这个治道上边就有问题了。所谓后世的历史上叫做“下情不能上达”,下面的痛苦、一切的情形,上面完全给中间有权力的人、给历史上那些当权派阻碍了,不知道。像有些历史到了最后的危险的时候,明明敌人打进来,像南宋的末期,敌人已经打过来了,皇帝都不知道,然后有人告诉他敌人来了,听到炮声都响了,他说这是什么啊?“哦,这是他们做喜事放鞭炮啊!”那些奸臣这样欺骗那些皇帝的,也有这种事情。那么,“民不可得而治矣”。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刘淑贞666

现在啥代

飞到九天外

亲亲之杀(shai,四声,等差,亲疏)

菩提雅舍 回复 @飞到九天外

感谢指正~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中庸》解读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儒家学说经典论著,“四书”之一,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专辑按章节录制,分原文、字词释义、原文解释及解读四个部分...

by:亦鸿读书

解读《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

by:周义山

李漫博《解读中庸》

《中庸》乃儒家性命之学,内圣外王之道,是学子修行成圣的路标、修养圣心的窍诀,其揭示的是君子及圣的文化人格。《中庸》思想是对中国文化、文明认知观、生命观、价值观的...

by:千秋叶文创

中庸十讲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

by:眉坞老农

《中庸》解读 │妙音播讲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

by:妙音传统文化讲堂

中庸解读(带文稿)

为衔接中华文化断层而努力!南怀瑾先生作品,敬请收听~

by:菩提雅舍

中庸别讲

杨军教授的《中庸别讲》的补充片段。

by:姜老师的小教室

中庸讲解

《国学经典》开始语:尊敬的各位正本家人大家好!北宋大儒张载有四句很有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本系统肩负时代使命,学习...

by:正本系统广西孝道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