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中庸解读第六讲02

2023-07-18 16:13:5013:07 2332
声音简介

“敬大臣则不眩”。所以我刚才提到“敬大臣”,所以历史上的大臣——帝王师啊!所以像中国古代、上古,周朝以前的政治有三公之位。那个称“公”。那个三公是帝王师耶!三公坐而论道,他拿最高的待遇、最高的薪水,来看皇帝。别人要跪下来喊“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是清朝以后规矩了;假设在三公,看到皇帝大概点个头、打个招呼已经很客气了,皇帝要向他行礼。但是职权上,他还要向皇帝行礼。当然皇帝要尊重三公。坐而论道,批评他。哪一点不对了,他讲皇帝。下面的人做不好了,他不讲下面的人。骂骂皇帝:你怎么搞的呀!那个是三公的地位。那所谓大臣。在上古的制度,那是大臣。这个“敬大臣则不眩”,怎么叫不眩呢?眼睛不会看花了,头不会晕了。因为人到了高的那个地位、最高处的地位——天子,除了上帝以外、天以外,就是他第一,下面都是他的下面;那叫做这个天气一样,热昏了头的啊!热会热昏了头,热昏了头眼睛看东西都花了的,看不清楚了。所以人到了最高处会“眩”,眩就是昏头昏脑,看东西都是朦朦的了。

何必。。。。(此段因提示有敏感词不能放文字)。

“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他说你所谓体谅部下、一般人,体谅你的部下;你如果是教书的,就要体谅你的学生。体恤群臣,那么,就是刚才我提到宋朝的政治、宋朝的历史一样,“士之报礼重”,知识分子还报你的、报答你的礼貌也是一样。就是刚才我们提到,历史上有名的宋朝这个朝代,三百年来,那真是,他对于相权的建立,对于文人、学者那个礼貌,礼貌有加。所以后来你看,武臣有岳飞等等,精忠报国,这是我们历史上榜样。文人如文天祥、陆秀夫,还有很多很多,不过他们两位是代表;都拿自己这个生命、文化生命报答这个国家,报答这个政权。这就是证明这一句话:“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回报你是这样忠诚。那么你由这个历史的经验,同样的做人、个人的事业也是一样,你能够体恤一般人、体恤你的干部、尊重你的干部,这一班替你做事的人也是报礼重,就是人之常情。所以中国文化讲人情,这个叫做人情。

千万不要跟外国人看,中国文化讲人情不对。你以为过年过节买一只火腿,前街送到后巷、后巷送到左邻、左邻送到右舍,送了几十圈,你刻一个名字看看,原来是从我这里开始送出去的。那个不是人情啊!是人情,那个是人情的一个表示而已。真正的人情是道德,所谓道、义。道义不是一只火腿、两个红包可以代表的啊!你说是百几十万、百几千万,并不足以代表道、义。道义有时候一毛钱都没有,可是他那个钱是比你几十亿都严重。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关心,这个叫做情、感情的情。现在讲的就是中国文化所讲“人情”的道理。要深深认识中国文化所谓讲人情是什么,就是这个。千万不要看到火腿就是人情,千万注意!

下面再继续下去,他说:“子庶民则百姓劝。”所以你做一个政治上的领导人,你认为天下国家所有的国民就是我的子女、孩子,一样地爱护他,尽量地爱护他、照应他。他说“百姓劝”,这个百姓是古代宗族社会一个名称。就是古人、每一个人血统不同,姓氏不同。这个“百”字不是只指一百个,代表了很多的血统、种性的人。自然相劝。“劝”是什么意思呢?在古文里头“劝”——就是他一天到黑,王家到李家串一番,李家到张家又去访问一番,是这个意思吗?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所谓“劝”就是现在讲社会自然就会有感化的作用。社会的风气自己起了感化的作用,彼此交互的感化;不要你去教育他,自己互相勉励、互相感化。这就是古文“劝”字的意义。不然是“劝”嘛,大家跑去一天到黑拉情分,看到你快要睡觉了,还坐在客厅里跟你谈到夜里两三点。那是什么?“哎,这是百姓劝哪!”那就是神经病,不是劝的道理。劝就是互相感化、感应,这是“劝”。

“来百工则财用足。”所谓来百工,就是刚才讲过了,那么所有专家工业的发达、社会的发展,则财用恒足,国民经济富裕了,国家财政也自然富裕了。

“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柔远人,尤其是古代,春秋战国的时候,那个时代人口非常少,没有开发的地方非常多,处处需要人力。所以“柔远人”是非常怀柔这个“远人”,远方的人都到你这个地方来,共同参加你建国、建设的行列。这是一个意义。同时,“柔远人”刚才说过的,还有,比方像我们中国的文化,像现在你看泰国啊、越南啊,这种战争;在中国古代,我们自己的国家真到了安定而统一的时候,碰到这些,马上是救济,马上是帮忙。不像美国的帮忙,我刚才看了报纸,美国总算是要帮泰国的忙了,所以怎么样帮忙呢?卖飞机给他——还是做生意!人家那里打架打得要死,他现在:唉哟,我答应过的话,一定帮泰国卖飞机给他。办办办……卖飞机的手续,飞机装上,再慢慢来打,把越南赶出去,不晓得几时了——这是美国的做FA。我们中国的文化不是这样。

所谓“柔远人”,中国文化这个道理,对于国际怎么样帮忙,《中庸》上有,后面有。现在还太早,不谈这一节。

所以“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刚才讲到周朝的政权,地方分治、中央的统一,这一个政权,所以说能够使地方分治的诸侯永远怀念中心、代表国家民族中心的天子,所谓中央的政权。这是天下畏之。这是道德的政治哦!这个“畏”并不是说是权力上的怕;道义上感觉是不能对不起中央,有这样的畏惧之心。不是利害关系的怕。

这个叫做天下九经。那么这个都是讲“治天下有九经”的一段。所以刚才首先讲所谓中国政治哲学,也是中国领导哲学的大原则。所以儒家思想,尤其属于儒家中庸思想的中心。你们大家将来研究中国文化,那还有其他的诸子百家,大思想道理是相通的,表达的方式同他阐扬的精神稍有不同,也各有长处。道家有道家的道理,墨家有墨家的道理,诸子百家还多得很呢!不过这是正统的、我们文化正统中心的儒家中庸思想的。尤其是研究这个历史哲学、政治哲学、领导哲学最重要的地方。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中庸》解读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儒家学说经典论著,“四书”之一,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专辑按章节录制,分原文、字词释义、原文解释及解读四个部分...

by:亦鸿读书

解读《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

by:周义山

李漫博《解读中庸》

《中庸》乃儒家性命之学,内圣外王之道,是学子修行成圣的路标、修养圣心的窍诀,其揭示的是君子及圣的文化人格。《中庸》思想是对中国文化、文明认知观、生命观、价值观的...

by:千秋叶文创

中庸十讲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

by:眉坞老农

《中庸》解读 │妙音播讲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

by:妙音传统文化讲堂

中庸解读(带文稿)

为衔接中华文化断层而努力!南怀瑾先生作品,敬请收听~

by:菩提雅舍

中庸别讲

杨军教授的《中庸别讲》的补充片段。

by:姜老师的小教室

中庸讲解

《国学经典》开始语:尊敬的各位正本家人大家好!北宋大儒张载有四句很有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本系统肩负时代使命,学习...

by:正本系统广西孝道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