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中庸解读第六讲01

2023-07-18 14:30:3111:27 2317
声音简介

《话说中庸》06讲(1)


五伦包括这个亲亲意义当中。那么亲亲,当然以自己个人的亲属的关系为出发点,这是决不否认说没有私心的,有私心。私心不是罪过,私心不一定是罪过。私心合理不合理,私心能不能合道德,这个中间的差别;并不是说人有私心就是罪过这么简单。那么你说我无私,我也不吃饭,我的饭应该大家吃;我也不穿衣,穿衣我太自私了,应该衣服大家穿,我最好光光的在街上走路——不可能的,那许多是不合理的。不要说人,天地间的生物乃至植物,它都有自私。你看那个植物,一棵草、一棵树,它在地下争出来,都要争出头。但是你看植物界就晓得,草、木共同的竞争生长,但是它有礼让,它要逃避这一边。这颗树这样长起来,旁边有棵树这么长,这棵树要长弯一点,要逃出来一个范围,给人家侵害它的范围;这一棵树枝头向这边来一点,都要让一点路。自然界的道理,都是一样。倒是植物啊、矿物啊,它们这个规律合道德;人啊,很麻烦!人比生物、其他的动物更麻烦。

所以人有了这个感情,善于处理,善于处理到什么程度呢?亲亲。所谓自己的“诸父”,父亲哪里有那么多啊?诸父,很多的父亲一样。就是说,同父亲、伯伯、叔叔,父亲的兄弟们。在古人,伯伯叔叔“视之如父”,同自己亲生父亲一样。所以古人中国的古礼,伯伯叔叔看侄子,在古文上称为“犹子”,看侄子就是自己的儿子,一样的,没有分别。对于侄子都是称“犹子”,“犹”就是等于自己儿子,一样的。

所以亲亲呢,“诸父”,对于伯伯叔叔乃至伯伯叔叔的朋友。你看中国人的礼貌,现在年轻人不大了解了,所以有许多写信、称谓、称呼简直莫名其妙!现在很难办了。就是只好跟着现代话,都要跟着年轻人学,总算把它看懂。像我们从旧的传统的教育出身,假设现在自己父亲的朋友,那个总称是个什么呢?是“父执辈”,跟父亲俩一样,平等的。他们两个可以拉手抱着的,等于说我们现在我们的后代看我们的好朋友,假设我的儿子看我的好朋友——父执,另外又不同。虽然,当然不是我亲的父亲,但是在礼义上尊重啊,就是看到父亲一样,因为他是我父亲的好朋友嘛!所以比我是自然。这不是高矮的问题,是真正人性的一个情感的问题;也不是故意制造这么一个礼仪,做一个社会的秩序问题;是情感、人性、人情的问题。所以这些属于“诸父”等等。“诸父”这个意义并不是只包括了自己父亲、伯伯、叔叔,乃至包括了父亲的朋友等等,父亲这一辈五伦里头朋友这一伦。

“昆弟”,为什么不用兄弟呢?昆弟就包括了伯伯、叔叔的我的堂兄弟,后世叫做堂兄弟了。伯伯、叔叔的儿子也是我的兄弟;同一个祖父的等等,乃至同一个曾祖父的。那么包括了我堂兄弟的朋友,都在这个范围——昆弟。使他们、使自己这一个亲情的范围里头“无怨”,没得怨恨。难得很哦!你们大家现在都是现代小家庭,就是说父母管下面一代,伯伯叔叔兄弟都分开来住——这个小家庭看不到了。像我们在古老的家庭出身,这是很严重的。小家庭也很难!两个兄弟长大了以后,兄弟姊妹你说心里头没有怨?你们在座大概都有兄妹,想想看,怨恨才多哩!想到我那个姐姐:好讨厌哦,我那个姐姐!哎呀我那个姑姑,烦死了!就是怨。这个不怨是很难!但是那说是我姐姐不好、我姑姑不好啊?啊,你都是好的啊?!所以是自己修身的问题。所以呀,亲亲的道理要做到“诸父昆弟不怨”。这好难!这个标准好难哪!所以道德学问的修养对自己的修正,是等于一个雕刻家对于自己内心的那个道德的雕刻啊,分毫都不马虎的。对于自己要求的严格是如此。

那么我们回转来看历史,你看历史上秦汉以后帝王的家庭,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争权夺利,无所不用其极,岂止是怨而已!怨下面还要加一个字:怨怼。怨怼这在人生,怨恨还是轻的呦!怨怼。到这个程度!所以人,兄弟姊妹,所以你看穷家里头很穷的,我们认为很穷的社会、很穷的家庭,往往父子、父母、兄弟、姊妹感情特别好。为什么有地位有钱的人家,亲情会疏远呢?利害的关头,剥削了人性,冲淡了人情。这就是说文化教养的不够了。所以《大学》、《中庸》是教育我们怎么样做一个人。很简单的,我们怎么做一个人?就是做一个普通的人。普通人你晓得懂这一个道理其中是太难,这“不怨”就太难!所以“亲亲之义”就是“不怨”。

历史上刚才提到帝王的家庭,“诸父昆弟不怨”,三代以上都是圣王,不讲;比较做到的——周武王,周朝的这个朝代。但是中间还出了一点事故。武王跟周公是兄弟啊!亲兄弟,兄弟帮助哥哥完成天下大业,彼此为国家民族文化,流传万代的文化建立下来。他是没有争哦!乃至武王死了,儿子小,周公是叔叔,辅助这个侄子,使他能够继承这个事业下去。中间还出了事故呢!跟武王两个兄弟(文王的儿子很多),另外又出了事,周公不避嫌疑,把自己的兄弟怎么处理了,还是给武王的儿子支撑下去。那并不是说偏向这个侄子哦!因为这个侄子的确才能不错,他当叔叔的愿意——不然哥哥死掉了,这个弟弟上来,把这个政权拿过来,很自然的,本来都在他手里,用不着拿嘛!他只要发布一个命令:“现在我管事了。”就好了嘛!——决不那么做!你要晓得,你们坐在书桌子上想想不困难哦,等你自己到了那个地位,就晓得困难了。你说我很慷慨,我如果有钱啊,一定大布施,盖许多房子给大家住,不要钱。等到你有十万块钱以后,你考虑了——嘿!摸出一张都心痛的呦!没有钱谈布施很容易呦!权利之间是这么一件事。所以能够做到亲亲,由人性发出来真正的爱心、至诚,使诸父昆弟不怨,那么他对于朋友之间、社会之间,也能够爱天下人。所以这个修养是这个样子。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中庸》解读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儒家学说经典论著,“四书”之一,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专辑按章节录制,分原文、字词释义、原文解释及解读四个部分...

by:亦鸿读书

解读《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

by:周义山

李漫博《解读中庸》

《中庸》乃儒家性命之学,内圣外王之道,是学子修行成圣的路标、修养圣心的窍诀,其揭示的是君子及圣的文化人格。《中庸》思想是对中国文化、文明认知观、生命观、价值观的...

by:千秋叶文创

中庸十讲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

by:眉坞老农

《中庸》解读 │妙音播讲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

by:妙音传统文化讲堂

中庸解读(带文稿)

为衔接中华文化断层而努力!南怀瑾先生作品,敬请收听~

by:菩提雅舍

中庸别讲

杨军教授的《中庸别讲》的补充片段。

by:姜老师的小教室

中庸讲解

《国学经典》开始语:尊敬的各位正本家人大家好!北宋大儒张载有四句很有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本系统肩负时代使命,学习...

by:正本系统广西孝道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