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中庸解读第七讲09

2023-10-16 21:23:1714:36 2217
声音简介

所以,它下面再跟我们反复陈述: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它有几个层次,都告诉你了。它拿物理世界说明我们性地的功夫。所以后来,其实佛家所谓讲用“性”,明心见性这个性,乃至性宗、相宗这个性,当然拿我们过去的高僧们、大德暂时的翻译借用名词是哪里来?就是借用这个,“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等后来有明心见性这个路子,这个路子同中庸是完全一样。另外,当我们翻译的时候,晓得自己固有文化有这个东西,不过没有佛家**的影响,所以玄奘法师从印度回来,翻译到佛经。

但是他把我们老子同这几本要紧的书也翻给印度了。所以印度后期的佛学、后期佛法的修持,据我所研究,结果还受到中国的影响。不过可惜的是玄奘法师翻译的原书都找不到了。因为到宋朝以后这个梵文不是原来唐以前的梵文了,所以现在一般研究佛学**很有意思,拼命去学梵文,**佛学,慢慢回转来。那何必这样辛苦呢!自己拼命回去来变唐朝人多好呢!那个唐代的梵文早就不是后来的啦!**叫学问,还不如自己好好放下来修持做功夫。所以这个修持上的问题。

那么现在我们回转来,他再说明,这个至诚境界到达了至诚之道,同这个天地物理世界、天地之道为一体,这是性地的法门。同物理世界的、拿物理世界的情况作比方。所以天地之道、物理世界,“博也”,这个空间没有限制。这个宇宙有多大?非常广博;“厚也”,非常深厚;“高”,非常高远;永远是光明的;永远是悠然的、清净的;“久也”,永恒不变的。所以悠久高明、博大精深。那么,他现在把物理世界的情形,文学的手法、文章的手法,描写物理世界的一切现象,使我们了解生命本来自性的境界。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

《中庸》是孔孟齐鲁的文化,孔孟文章的系统文字都很优美。你们现在同白话书一样看,永远不了解它的优美。古书要读,读要朗诵、念出来。不是念佛经,念佛经一个字一个字念就清楚了;朗诵有音调、声调。特别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一边在写,至少嘴里、有时嘴不念心里在念、发声音。这个文字一句下来,这个字不对,念出不上口、不能上口,唱不出来,声调有了问题,那么这个文字非常重要,这个就想办法就把它换了。所以我们晓得经常像佛家的放焰口,下面那些**很多事情,佛门和尚们也都知道,法师们也都晓得,书都不读,书都不读的你念念就发生效果了。那么其他人作的,写书的人高明的人很多。这个道理。所以我讲佛学的经验讲古书。它可以**,呵!它可以起神通作用,就是这个道理。像这些文字,你要晓得文学的境界也可以到达神通的境界。那么它这一段,如果要朗朗顺口,上口去念它,它的文学非常美。“昭昭”两个字,这个在古文写法叫做“双星天”,双星是把两个字连起来**。那么念出来,音韵的表达,那个意义加重。而且声音发得很久。

所以他现在用这个文学的手法,来说明物理世界、天地作用,他是叫我们观察天地。“斯昭昭之多”,昭昭就是明白,“斯”就是“这个”。他说你看看这个天地、物质的世界,这样明白、光明,摆了那么多,万有的现象都摆在天地之间。“及其无穷也”,所谓万有,就是无穷无尽,这个天地非常大。“日月星辰系焉”,三千大千世界,我们眼睛看起来只看到一片小火星一样,天上有那么多星星。那么多星星里头,所有它的世界,他说日月星辰都挂在这个天地,天地就是个虚空。“万物覆焉”,我们人世间地球所知道的万物,就靠天做帽子一样,譬如说放在冰箱里一个冷冻的东西,上面盖一个房子一样把它盖着,像这个天地盖着万物。天和地,就是形容天像一个帽子盖一样,它包含了万物,靠它来成长;大地是基本。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

他说,那么这个大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那么这两句话如果照古文的方法读出来、念出来,是很好的诗词、对子,很好的句子。他说这个大地啊,你看这个地球那么大,严谨分析起来不过一撮,两个指头一捏,一把泥土;把很多泥巴、泥土把它堆起来才变成这个广阔的大地。当它一点一点累积起来变大地的时候,它非常广厚。广厚下面文学好句就来了:“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你看,学古文的都要看了,上面一个字用得很好,一个都不能变。一个“载”,载重,华山、五岳乃至喜马拉雅山就载在大地上。你载在它的手心上面(大地像一个手心),“而不重”,它没有觉得压力,所以是“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振,振动,*起来、跳起来振动。“振河海而不泄”,拿现在来讲,这是个科学问题。这个文字用得太好了。那么为什么我们拿一碗水,或者平常你看耍魔术的特技表演转碗,拿一杯水,把它转得很快的时候,一滴水都不会漏出来?就是轮回、大地在转动。“振”,在转动。另外,江河海洋在这个地面上,为什么海里头一点水不会滴出来啊?因为这个地球永远在转。“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这个一切万物就靠这个大地而有生命,生生不已。大地覆载了一切。

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他说“今夫山”,再看高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他说你看世界上的山,不过是一块一块的小石头堆起来。“一卷石”,一个小石头那么滚起来。卷就是滚,拿现在我们科学古人用字啊,对于现在研究地质系来讲,如果一个在大学里研究矿物与地质系的,这个地球开始动拢来,那么那个地球在转动,一冷冻起来的时候,那个在滚,滚着凝结凑拢来,凝结在一起变成山,硬是转起来。等于我们擀面粉一样、包饺子一样、做馒头一样转拢来。所以啊,在古文用字,一个文字不随便用。为什么用这个“卷”呢?这个卷是滚动。它一个个石头滚拢来,累积多了变成高山。到达最高、广大的时候,你看,山上任何的草木靠它的**来生长;有那么多的禽兽、昆虫在这个山上生存。还有,一点一点石头累积,中间就包含了整个矿物,金矿啊、银矿啊、煤矿啊、什么矿,一切的宝藏全都聚藏在里面。我们不要给它文章牵走了,他现在描写的,你们去不了想发财开矿去了。但是他在形容我们人的自性里头的本性矿藏,那个无尽藏,所以佛经认为形容自己的本性——“无尽藏”,有无尽的宝藏、神通、智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惜就是我们自己修持没有功力、没有智慧,修持达不到,就在那里玩,如此而已。

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他说:“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他说,你看大地上的水,不过一勺、一舀,一点点水把它堆起来变成大海。你看他形容山,这个文字用得不同:“及其广大”。形容水就是“及其不测”。这个***太好了。水不好玩的!人坐船在海面上,随时天有不测的风云,意想不到,一个浪头来就把你翻掉了。变化无常,深不可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熙熙tye

56讲的文稿与语音所讲内容不符,麻烦再勘对一下,谢谢!

菩提雅舍 回复 @熙熙tye

放对了,未刷新所以显示的错的,现在已经刷新了,非常感谢🙏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中庸》解读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儒家学说经典论著,“四书”之一,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专辑按章节录制,分原文、字词释义、原文解释及解读四个部分...

by:亦鸿读书

解读《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

by:周义山

李漫博《解读中庸》

《中庸》乃儒家性命之学,内圣外王之道,是学子修行成圣的路标、修养圣心的窍诀,其揭示的是君子及圣的文化人格。《中庸》思想是对中国文化、文明认知观、生命观、价值观的...

by:千秋叶文创

中庸十讲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

by:眉坞老农

《中庸》解读 │妙音播讲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

by:妙音传统文化讲堂

中庸解读(带文稿)

为衔接中华文化断层而努力!南怀瑾先生作品,敬请收听~

by:菩提雅舍

中庸别讲

杨军教授的《中庸别讲》的补充片段。

by:姜老师的小教室

中庸讲解

《国学经典》开始语:尊敬的各位正本家人大家好!北宋大儒张载有四句很有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本系统肩负时代使命,学习...

by:正本系统广西孝道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