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3/南怀瑾详解楞严经

2023-08-03 16:03:3720:10 1.7万
声音简介
譬如,这一讲我现在想想总有三十几年前,快到四十年了,我到昆明,在云南昆明。一到了人家告诉我啊,昆明有一位居士,他是个法官,法院里首席法官,一生信佛。我说我晓得这个人啊,我正想去看看他。哎呀,过世了,一个月,刚过世了一个月。他过世非常安祥,硬是全家人朋友去都看到佛菩萨光明有香气,他的家里他说一个月还有香味。我说现在有没有?不晓得。我说先叫车子我去看看,到他家里看他家属拜访。一到他家里还有香味,檀香味,人已经早过世了一个月了,那绝不是家里烧的檀香什么的,这位朋友这是一个事实。这个诸位念佛的人常常有这些祥瑞的境界,所以叫做香光庄严,不止一个佛啊,不是光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啊,念其他佛佛号都是一样的,心念专诚,功力够了,这就是瑜伽,交感,所以佛力和心力两个交感所发生的境界。那么他报告到这里,先说明念佛法门的好处。现在他另起一大段说: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大势至菩萨说我原本开始学佛,经过无量光佛十二如来的等等修持,他说我们不只代表一个大势至菩萨,五十二位。也代表了我们学佛的人由渐修法门菩萨经五十二位阶梯才能成佛,所谓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十地到等觉妙觉、菩萨两位菩萨五十二位,最后一位第五十三位佛位才成佛,所以念佛的法门,不要经过这个阶梯,所以叫做横超直入,最快的,花开见佛,不要经过这个渐修的阶梯。他说我本来发心的时候,修念佛法门,以念佛心进入无生法忍,而证得佛果,所以这一生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旁边的辅相。到这个娑婆世界,因为释迦牟尼佛在这里当校长,他也来当助教,菩萨们来当助教,在这个娑婆世界里头,“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摄是教化把他归拢来收拢来,把真正懂得念佛的人同心向佛,归到净土的法门,他只说皈依净土,并没说皈依西方极乐世界,硬性的规定啊。一切佛的国土都是净土,那么这个道理就要了解《维摩经》所说的道理,心净国土净,一切佛土都是净。所以他要摄一切念佛人归到净土法门来。现在他报告了第二大段开头,最后结论告诉我们怎么样念佛,上面的原则分了好几段晓得是怎么念佛,下面这几句念佛法门的程序讲得很清楚。

他说“佛问圆通。我无选择”。佛现在要我报告怎么样用一个法门圆满通达佛的境界,圆满通达进入佛的境界。他说我没有什么选择的,不是说我不选择别的法门光念佛不是这个意思,“我无选择”这句话只要那么解释就错了,一切法门都在念佛,没有什么事情,一切法门都是净土法门,最后同归净土。不管你禅也好,密也好,什么法门也好,外道也好,内道也好,最后同归净土,净土是心地法门,心净则国土净。所以佛问圆通法门,我没有分别也没有选择。那么他讲出了念佛的法门,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要怎么念?我们刚才前面已经讲过了,心里念不是只靠嘴里念。不过在心里念的时候啊,这个叫散心念佛,我们虽然念佛也可以看书,也可以做事,也可以讲话,这个是善心在念佛。要到专修的时候,所谓专修了,专门修,或者你今天晚上事情做完了,我平常做菜也好,走路也好,办公也好,心中在念佛,开车也好,那都可以,还是散心念佛。念到后来怎么样叫专一呢?一心不乱。

“都摄六根”,眼睛不向外看,回转来看念佛的这个念头,并不是这个肉眼来看,意识。耳朵不听外面的声音,断绝了,回转来听心声,心里念佛的一个字一个字名号的话,一字一字很清楚,这个就是瑜伽念诵了。假使念一个咒语念一个佛号一字一字听得很清楚。如果不念呢,这个耳根回转来,观到心地法门一味清净,身体不动,舌头也不念了,收摄六根,你晓得吧?舌头是六根之一哟,并不是叫你嘴里念出声音,舌头都不念了,只有心念,眼耳鼻舌身意都不动。

怎么叫不动意?念佛就是念佛,不要说哎呀我不晓得这一下念对了没有?念了有用没有?是不是跟大势至菩萨讲的一样啊?这个就是意识在动,眼耳鼻舌身意一概不动,一念清净之下归一了,这叫做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就是都摄六根,都就是拢总,“都”字的意思就是拢总。譬如我们写一篇古文,这一本书有好几段,我们假设写一篇文章叫某某这一本书的都序,就是总序。这个“都”就是“总”的意思。都摄六根就是总摄,归拢来,都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一归纳拢来以后如何呢?念也不念了。

假使大家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所以我常常告诉大家注意哟,我们现在讲净土宗采用小本弥陀的念法,净土有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最短叫做小本弥陀,这本经的方法念佛的法门念佛的名号,念阿弥陀佛是无量光寿,念他的名号。那么净土宗《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呢?不念名号就观佛,心念念佛,心里头念佛。譬如阿弥陀佛这个像我们看熟了,就想这个佛,换句话说念佛就在想佛,当然你整个佛像想不出来,观佛的额中间;眉毛中间的明点也可以;想头顶也可以;想胸口的万字也可以;乃至想佛的这只手叫垂手接引印,接引众生也可以,什么叫接引?就是拉一把,把你拉上来,拉到彼岸,把你拉起来,所以叫接引印;这一手是说法的手印,放光的手印。什么叫手印就是打手势了,就是手语,现在讲就是手语。或者是观一个手印,或者观明点,或者观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叫念佛,《观无量寿经》或者《无量寿经》这个念佛。我们后来采用了小本弥陀念佛的法门,只念他的名号,念名号大家就拼命抓住了一个名号,所以对于净土宗的真正是什么叫净土宗就搞不清楚了,所以要懂大势至菩萨这一章经典。

我常常告诉大家名号是有生灭心,南无阿弥陀佛是六个字啊,每一个字就是一念啊,“南”这一念过去了,“无”第二念又来了,南无阿弥陀佛都在那里生灭轮转哪。那么我们为什么念它呢?念这个名号使你香光庄严,慢慢地染成佛业。所以大家有许多念佛的自己已经到了很好了,念专一的境界,自己不懂了。大家总以为念佛念到把喉咙都念破了,一天念到晚阿弥陀佛,中间没有一个思想,什么都没有,那才叫做一心不乱,是不是很多人是这样想法呢?我们坦然一点啊,大概都会这样想,做不做的到?你做到了也是错了。怎么叫一心不乱?所以念佛念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时候念得好的时候,念到没有了,一个字都起不来了,“南”字都念不起来了,“无”字更没有了,“阿”不了了,或者念头就切断了,这个时候你心中明明了了,一点杂念妄想都没有,“净念相继”,这个叫净念,心中的净土就出现了。

我相信在坐很多老朋友们念佛都已经念到这个程度,因为自己不认识,然后反而好境界来了,净土来了当秽土了,糟糕了,我犯了罪了,佛都念不出来了,我大概有罪过了。不是你的罪过,佛的罪过,佛把你教坏了。你这个就是净念。

所以念念念到后来都摄六根,你要注意六根是什么?包括舌头包括意识,意识念佛的心都没有了,心念,其他都没杂念了,净念---心里干干净净,一片明镜,什么都没有,很清明;“相继”,越久越好,这个净念一日思亲十二时啊,昼夜都在这个净念境界上,你怎么不成就啊?你这时候已经唯心净土当下现前。

可是我这样讲明白了,大家不要听啊,听我的话会中毒的呀,不听会受害,听了会中毒。什么道理呢?不听受害,你不懂这个就是净土现前。听了中毒是什么?现在一听了以后,将来你念佛念到这里的时候,哎呀我对了,那天南老师就是那么讲的,哎呀,我现在是净土了,好,不净了。所以不懂啊是受害,懂了又中毒,这很难了。不过我现在把解药已经放在这里给你,不过你们到那个时候说:“哎,我懂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286385377

🙏🏻🙏🏻🙏🏻

听友294661879

感恩佛,感恩南师,感恩夏韵主播。

密奥达卡斯的女王

音乐多余的很

佳期有约7748

南无阿弥陀佛🙏🏼🙏🏼🙏🏼

猜你喜欢
南怀瑾|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图书】南怀瑾选集(典藏版):第十二卷【作者】南怀瑾著述【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图书定价】74元【ISBN】978-7-309-09448-0/C.261...

by: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

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其出版代表作诸多,比如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

by:学成名医

南怀瑾|南怀瑾讲述维摩诘经

【图书】花雨满天维摩说法(上下册)【作者】南怀瑾著述【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图书定价】80元【ISBN】978-7-309-13625-8/B.659、9...

by: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经典大合集|悟道|南怀瑾

南怀瑾大师贯通佛、道、儒三学,又有所偏重、有所取舍。从思想基础来看,南大师似乎偏于儒学,倾向于以积极的态度融入世界、融入社会生活,并有所贡献,有所影响。虽以80...

by:天卷博文

南怀瑾讲述系列-南怀瑾谈心兵难防

南怀瑾先生,一九一八年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二零一二年九月去世,南先生抗日战争时期投笔从戎,后赴台湾执教于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又远赴美国、欧洲...

by:长安集品牌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