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2/南怀瑾详解楞严经

2023-08-03 16:03:1716:56 1.6万
声音简介
“不相乖异”,就是两个分不开了。这一段很明白告诉我们念力有如此的重要,这个念力也就是业力,造业那个业这个力量。造业这个业力,这个善业就是善的业力,恶业就是恶的业力。所以菩萨讲戒,戒律并不是你做出来才有戒啊,菩萨戒起心动念都有戒。外面还没有说出来,心念一动,善恶的业力已经分开了,就是这个道理。这个了解了,他第三段就说明。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所以他说十方一切诸佛念这一切众生,慈悲忆念众生等于父母想子女一样,想孩子一样。可是佛菩萨是爱我们,我们并不爱他,他尽管“一日思君十二时,”我们并不会一日思亲十二时。在文学上要注意啊,学文学的同学,假使拿长辈拿佛菩萨来想念我们,我们用黄山谷这一句诗就要换一个字了,一日思君十二时,当然这位先生写成君。假使我们对佛菩萨而言,就要换成那个亲,一日思亲十二时。这个君可以做平辈的称呼,也可以长辈对下一辈的称呼,君是这样,对下一辈客气一点的称呼。亲就不同,当然现在学外文的写法是亲爱的爸爸亲爱的妈妈,那么这个亲字用得更亲切了,亲爱的朋友也可以,平辈也亲了,可是在古文就两样,这个我们值得注意。“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等于父母怀念儿女一样,可是我们这些儿女不愿意想父母,跑开了,离家出走了。“虽忆何为”这个父母的想念一点用都没有,父母想念儿女,儿女走开了,他也不理你。这个说明十方诸佛想念众生,慈悲忆念众生,众生不会像佛心那么忆念佛菩萨。

“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所以假使一个儿女想父母的心情,也同父母想儿女一样的心,母子互相在想念,这个就是念,这个母子关系生生世世不会断。不过不会断是两样啊,你说那做妈妈的永远做妈妈?做儿女的也不然哪,轮转,会换位子的。所以注意哟,有许多亲情有神通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孩子你这个孙子、儿子好乖哟,就是你前生长辈来的哟,当然乖呀是冤家是缘这很难讲了,就是会换位置。不过他为什么亲情那么深切呢?就是这一念的关系。所以历生不相违远,不会违背不会远离的,这个亲情总是存在。这是说明这一段佛念念在众生,可是众生不会念念在佛。这说明了念佛是心念。特别注意。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所以他说念佛的法门的原则,象中国佛教有十宗,从东晋的时候慧远法师在江西庐山开创了白莲社。那个时候天下大乱,慧远法师是山西人,逃到南方来,在江西庐山所谓结社。陶渊明,大家晓得陶渊明,慧远法师大家不知道,我想陶渊明大家知道,和慧远法师都是好朋友。白莲社当时一般名士第一流的人物都在一起,只有一位也是全体以内,但是不肯上山念佛,因为他舍不得不喝酒,陶渊明。所以慧远法师几次写信劝他上山,他不上,可是他们好朋友。慧远法师那时个时候提倡念佛就是根据这个来的,念佛法门是修行里头最快的、最方便。所以这一段也说到,假使一切众生的心能够忆佛,忆念十方佛,你不一定念阿弥陀佛,你念药师佛也可以,念弥勒佛也以,看个人的因缘,个人的发愿喜欢。不过你晓得弥勒佛在哪里应该搞清楚,现在是兜率天,这是最近的路。药师佛在东方琉璃世界,我们昨天晚上也讨论到这个问题。

那么十方三世都有佛,假使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就是目前,当来就是将来应该来的。“必定见佛”,必定可以见到佛。这个随着念力的强、快,他说假使众生心念佛的话,佛在哪里?就在这里,就在你的心中,就在你的眼前。

“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真正念佛念到至诚专精的时候,佛不在西方啊,佛就在你这里,无所不在呀。佛要真在西方,那么买个飞机票还不能到啊,太空棱还没有可以乘人啊!所以这个是念力,那么这里我们经常引用古人的这一个偈子: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就是修心,因为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把“心”尤其是心脏这一部分叫做灵台。所以中文把心这一部分叫灵台,所谓灵台方寸之间,就是我们心窝子这里四方只有一寸,所以叫灵台方寸。因此把中国文化同佛法的配合起来,释迦牟尼在灵山,佛在灵山莫远求。你不是真的说非到了灵山才能成佛,佛在哪里?佛在你心中,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不需要去上庙拜他,你心中就是。只向灵山塔下修,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大势至菩萨也告诉我们,念佛就可以见佛,佛并不远,佛就在你那里,“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假就是借,假借,假古代就通“借”字,借来的借。不用借用任何的方法,“不假方便”,方便就是方法,你不要另外再求一个秘籍啦方法啊,心中一念佛,佛就在你这里。

那么你说我怎么样能够见佛呢?如果真有个佛,你念念前面给你看见了,并不好啊,那是第六意识的影像变的。真佛来了跟你心心是相印的,当然这个中间很有差别。真佛现前是有,这个并不是没有,但是真佛现前你身心是非常宁静的,非常清凉,非常舒服,头脑是绝对不会杂乱的,血压也绝对不会涨高起来,而且真佛一来,身心所有毛病都没有了。假使自己觉得头昏昏的,闭着眼睛眼睛都闭不拢来了,头上血压很高、后脑昏昏的看到那个佛,那就是不对了,这是病态,大原则给你讲是这样,所以不要随便着相。

真正的佛在哪里呢?大势至菩萨,现在不是我讲的,他告诉你很清楚,见佛就是见心,所以花开见佛就是心开见佛。他告诉你“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你自己明心见性了,心就开了。你说心开和开心不是一样吗?你说那我每一天在家里打开电视看到高兴的时候开心得很啊,那也不算是见佛了,那不算见佛。心开是个实际的形象,心开就是:专一忆念深远的时候,脉解心开,心脉会打开了的。所以我们晓得我们的心脏,大家没有看过自己的心脏,对不起,到菜场子里头买猪先生的那个心来看看,猪心看看就知道了。猪的心脏一陀,实际上大部分心脏的血管这个脉,一共包起来一股一股八个大股,好象八个大股的电缆那么包起来,是八花的。脉解心开,并不是说你见道了以后,里头的心脏真像莲花一样打开了,那不得了了,那心脏不破裂了?是里面的心脉的气脉会打开了,所以脉解心开,这个时候是花开见佛,你自己就明白了,就是说佛心跟你自己的智慧心心就相印。相印等于盖补丁一样完全合拍了,完全一样自己会知道。所以他说念佛的道理,佛在哪里?佛就在你内心,就在自己心中,不假方便,没有什么巧妙,也不需要迷信,自己到了那里一心念佛,自得心开,就是心开见佛了,这是第四段。那么跟着他就说: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他说人为什么念佛会念到见佛?这一节是解释前面的助词。为什么念到后来自己会心开见佛明心见性呢?见到自性佛,为什么理由呢?这样一念就可以呢?念佛也要功夫的,你慢慢念佛,譬如念阿弥陀佛,慢慢念,念久了功到自然成,不是说吃了三天素马上上西天,做不到的。当然很专精的人一念之间也做得到,但是这一念专精很不容易,等于人掉到香缸里头去了。所以他现在做个比方非常好,他说我们慢慢念佛念久了,信心十足,功力到了,自然花开见佛。等于染香的人,做香料的人做香水工厂里在做工,随时摸这个东西,天天摸这个东西,身心内外就有香气了,熏习成功。念佛的心理也是这样,念念在佛,慢慢你也就是佛,心开见佛,等于这个在染房里头在香水场里做香水一样,染久了你浑身内外都有香气了,这个境界大势至菩萨叫它是香光庄严,自然有佛。

所以有许多人念佛念到,常常我相信你们在坐的诸位菩萨,都有这个经验过,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305219222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感恩师傅耐心讲解!辛苦了!

听友294661879

感恩佛,感恩南师,感恩夏韵主播。

君_pmf

🙏🙏🙏

猜你喜欢
南怀瑾|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图书】南怀瑾选集(典藏版):第十二卷【作者】南怀瑾著述【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图书定价】74元【ISBN】978-7-309-09448-0/C.261...

by: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

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其出版代表作诸多,比如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

by:学成名医

南怀瑾|南怀瑾讲述维摩诘经

【图书】花雨满天维摩说法(上下册)【作者】南怀瑾著述【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图书定价】80元【ISBN】978-7-309-13625-8/B.659、9...

by: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经典大合集|悟道|南怀瑾

南怀瑾大师贯通佛、道、儒三学,又有所偏重、有所取舍。从思想基础来看,南大师似乎偏于儒学,倾向于以积极的态度融入世界、融入社会生活,并有所贡献,有所影响。虽以80...

by:天卷博文

南怀瑾讲述系列-南怀瑾谈心兵难防

南怀瑾先生,一九一八年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二零一二年九月去世,南先生抗日战争时期投笔从戎,后赴台湾执教于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又远赴美国、欧洲...

by:长安集品牌创始人

南怀瑾说佛|南怀瑾经典佛学作品大合集

本专辑精选了南怀瑾先生讲佛学的六本代表作:《金刚经说什么》《禅话》《人生的起点和终站》《定慧初修》《瑜伽师地论》《维摩诘的花雨满天》。南先生本身对于佛法有着多年...

by:南怀瑾大学堂

南怀瑾语录

南怀瑾老师,智慧的导师,慈悲的父亲。本专辑摘录南老师语录。文章来源:《南怀瑾老师著作》儒家01、论语别裁02、孟子旁通03、原本大学微言04、话...

by:普賢長生

先生南怀瑾

南怀瑾先生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于苏州太湖大学堂安详的与世长辞,享年95岁。时任国务院总理***发来唁电,对南怀瑾的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人物》...

by:普賢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