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1/南怀瑾详解《楞严经》

2023-08-03 16:03:0815:52 1.6万
声音简介
《楞严经》南怀瑾讲座第51集
今天我们《楞严经》卷五,大势至菩萨就是第二十四位圆通,念佛的法门,特别注意,我们上次提了一点,为了慎重所以我们从头开始。他说念佛法门。

怎么样叫做念佛?我们重复一下,念是心念,心念。嘴念,嘴为什么会念佛?心要念所以嘴里念出来了。嘴念是心念的一种表达,等于我们人怎么样会讲话?思想会讲话。思想在里头没有表达出来是内在的语言,我们讲话、动作表达出来是外面的思想,把思想表达出来变成语言、变成动作。所谓真正念佛是心念,不是完全靠嘴念,当然心念嘴也念出来这是很对的。可是我们平常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念佛一定是嘴念出来才对,或者念经嘴念出来,这个观念是错误了,要心念。那么哑巴也可以念佛,哑巴如果懂得了这个意思,不要嘴念心里默念就行了。

譬如我们有一个现实的事情,我们嘴里讲话,脑子里心里头还在另外想别一件事情,对不对?大家应该有这个经验。话尽管讲,心里还想别的,那个是念,念佛要那个来念,不是靠嘴念,这是第一个观念,我们搞清楚。

第二我们常常碰到有些朋友,象我们年纪大了,一生几十年经过许多的朋友,学佛学了几十年,临死到医院上氧气以前,或者这个时候,常常我告诉他你现在念佛。有些就摆摆手,我说怎么了?“念不出来了”。“我说念不出来了,你怎么会讲话”?“我还会讲话”,“我说念佛呢”?“念不出。”会讲话就念得出来,他怎么念不出来?他观念搞错了,快要断气了没有气力嘴里念不出来,他不晓得这个念在心中,你都能够思想、能够讲话怎么念不出来?许多人,所以啊学佛修道一辈子到临死的时候手忙脚乱,一点办法没有。我看得多了,有好几位朋友,等于说是我把他最后扶到头靠在我肩膀这里,就过世了。一方面我这个人对于这个生死经验太多了,两夫妻都是我好朋友。我就给她太太讲,好在他是男的,假使你先走,我这样抱着你不晓得人家怎么样骂我了。一边还跟她说笑,那个太太眼泪鼻涕流着,听了这个话,还在笑,老师你这个时候还说笑。我说这个时候不说笑,光哭有什么用啊!你们好好念佛啊,我的意思逗你笑是叫你念佛,都还晓得笑,为什么念不出来?就是观念搞错了,以为嘴里念出来叫念佛。所以念佛是特别要注意,这个道理不懂啊,学佛是白学了,只讲念佛这个法门。

同这个道理同样,你说密宗念咒子也好什么也好也是一样,心念。所以现在我们看大势至菩萨,大势至到了,大势到了你不能不走了,到了医院最后快要进太平间那一道,大势至菩萨来了,大势至到了,你非走不可,赶快念佛。你看他告诉我们念佛三昧,怎么说,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这是一段,他做了一个比方,先告诉我们什么叫念佛。譬如有两个人,一个人专门想一个人,当然我们上次比方过父母想儿女,尤其是妈妈母爱想儿女那个心,这就是念,儿女不管在哪里,好的儿女坏的儿女,总是我生的,还是会忆念,随时会想到,这是念。嘴巴没有说,心里头在念着,这个是忆念的念。当然再其次等于人谈情说爱的,专想这个人,忆念,别人还不知道他原来心里在想她,所以一日思亲十二时。我经常引用黄山谷两句名诗,尤其我们像外省的朋友啊,在此地几十年,看这两句诗是无限的感慨。“五更归梦三千里,一日思亲十二时,”这真是名诗,句子文句情感没有哪一点不好,名家的诗。吾今归梦,所以梦到家乡,路隔三千里。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山谷原诗是如此,想家乡想父母。到了明朝有人啊把它改了,改了一个字,就是恋爱的诗,五更归梦三千里,一日思卿十二时。不管如何,什么叫念?就是这个道理。五更归梦三千里,一日思亲十二时,随时想念这个叫念。

所以大势至菩萨说譬如一个人专门忆,忆就是忆念,心里头回忆,譬如我们离开父母,心里头回忆,象我们想父母的心情,尽管头发白了百把岁还是想,这是念,忆念。“一人专忘”一个人专门容易忘,这就是佛与众生的关系,十方诸佛成就的圣贤不管是哪个宗教的教主,都是爱世人,都是慈悲,爱念。可是众生愿意忘掉,等于父母爱念儿女,儿女容易忘掉父母,那是当然,这是一个比方,他讲念的道理。所以念跟忘,心中如果我们所谓学佛的人,譬如说念佛,心中如果说忙得忘掉了,说你这两天念佛没有?因为事情忙啊。表面上很好听啊,不能说没有理由,实际上一点理由都没有,事情尽管忙同忆念没有关系。假使你欠人一千万,明天不还人家就不行,就把你抓去坐牢,你今天忙死了那个念头还是念到的,这个叫念。所以他的比方,你看他原文,一专为忆,一人专为忆念,这个是念。一人专忘,譬如另外一个人专门忘记了,这个叫失念,失去了念。所以大家说入定,入定就是进入了那个念的境界,不是说你坐在那里睡着了叫定,那是你睡着了,昏沉。所谓定,这个意念这个定啊,定在那里不动摇了,不动摇了,所谓不散乱不昏沉这叫定,一念定在那里不动摇这个叫定,所以谁能得定入定是这个道理,一念专一谓之定,不散乱不昏沉,不是睡着了,也不是另外的乱想,这个叫得定。等于风静了,那个树叶子都不动了谓之定,所以念佛真念到一心不乱就是定,专一。

那么第二层大势至菩萨解释这个忆念的这个作用,念佛的修行关系之大,它的功力之大。他现在举这个比方,譬如一个人专门想一个人,一个人专门不愿意想他,忘记了没有想,等于我们做人家的儿女,都不会想父母的,父母想儿女的心很严重,假使一个儿女想父母的心一日思亲十二时,那大概真是个孝子。孝子并不是在形式上,心里真有父母,所以念佛的也是这样,但是他说念的作用,第二句话讲,一个人专门忆念他想念,一个人专门忘记。

“于是二人”,这样子一正一反,这两个人“若逢不逢”,不管碰面也好,不碰面也好。“或见非见”,或者当面看见,或者根本看不见了,我们常说佛说因缘真是很妙,人与人之间有时候只有一面之缘,一辈子看不见了,当然做善缘的大半如此,恶缘的到哪里都碰见了,你不愿意见的转个弯都会碰到,所以这个善缘之难办。“若逢不逢,或见非见”,假定这两人之间一个想念他,他也想念他,拿现在讲心灵的电感。

“二忆念深”,我们念佛如果是这个心情去念,那么佛念一切众生的慈悲也是这个样子,两个意念电感,所谓瑜伽。我们看学密宗的动不动就修瑜伽,瑜伽的意思就是相应,古代的解释,什么叫相应?就是交感,彼此心电的交感,所谓天人交感,佛与众生的交感,所以修瑜伽,所以瑜伽念诵,譬如放焰口叫瑜伽焰口。有定力的人,家人父子想念深了,所以请法师们放焰口可以得超度,就是靠法师们的定力,靠做后辈子女的孝心,才能得到这个瑜伽交感感应的作用。所以给人家念经这是要定力的,不然超度不超度就在这个地方有功夫,功夫在哪里?就是定力,心念的专一。所以这个“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从这一生至来生,这是讲善念哪,恶念也是一样啊,如果我恨他,他恨我,生生世世都是冤家啊,善念是生生世世都是善缘。从生至生,从这一生到另外一生,

“同于形影”,等于一个身体一样,有一个身体就有个影子跟着的,除非你没有身体就没有影子,形影不能相离就是这个意思。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大千世界_xd

南无阿弥陀佛

听友186144389

感恩佛祖。感恩南师教我们念佛。(心念)感恩主播师法布施。南无阿弥陀佛!

春风社扛把子的学生

顶礼释迦牟尼佛!顶礼南师!感恩主播!

松山湖斋

一日思亲十二时,阿弥陀佛

听友294661879

感恩佛,感恩南师,感恩夏韵主播。

猜你喜欢
南怀瑾|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图书】南怀瑾选集(典藏版):第十二卷【作者】南怀瑾著述【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图书定价】74元【ISBN】978-7-309-09448-0/C.261...

by: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

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其出版代表作诸多,比如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

by:学成名医

南怀瑾|南怀瑾讲述维摩诘经

【图书】花雨满天维摩说法(上下册)【作者】南怀瑾著述【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图书定价】80元【ISBN】978-7-309-13625-8/B.659、9...

by: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经典大合集|悟道|南怀瑾

南怀瑾大师贯通佛、道、儒三学,又有所偏重、有所取舍。从思想基础来看,南大师似乎偏于儒学,倾向于以积极的态度融入世界、融入社会生活,并有所贡献,有所影响。虽以80...

by:天卷博文

南怀瑾讲述系列-南怀瑾谈心兵难防

南怀瑾先生,一九一八年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二零一二年九月去世,南先生抗日战争时期投笔从戎,后赴台湾执教于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又远赴美国、欧洲...

by:长安集品牌创始人

南怀瑾说佛|南怀瑾经典佛学作品大合集

本专辑精选了南怀瑾先生讲佛学的六本代表作:《金刚经说什么》《禅话》《人生的起点和终站》《定慧初修》《瑜伽师地论》《维摩诘的花雨满天》。南先生本身对于佛法有着多年...

by:南怀瑾大学堂

南怀瑾智慧

身心灵之合,领略国学、宗教的真谛,阐释儒释道三家精要!

by:_刘俊峰

南怀瑾语录

南怀瑾老师,智慧的导师,慈悲的父亲。本专辑摘录南老师语录。文章来源:《南怀瑾老师著作》儒家01、论语别裁02、孟子旁通03、原本大学微言04、话...

by:普賢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