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误区3:光看网上的链接就懂得怎么对比产品了!

2022-08-28 05:24:2310:53 41
声音简介

大家好,我是桂莲,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保险观念的误区,有人说想要了解买保险,只要看各种产品对比的文章就够了,不需要听课学习。


现在互联网信息发达,消费者也很适应碎片化的学习方式,篇幅短、重点突出的文章更能吸引大家的关注,也更容易在网上流传、转发。


但是大家也应该注意到一个问题,正因为这些文章较为“精简”,往往也只突出了一些局部的对比,容易造成偏听偏信。


比如2019年8月,银保监会宣布叫停备案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产品,大量文章就开始反复强调、大肆宣传:一定要在10月底之前,抢购这类预定利率较高的年金产品,理由是4.025%的预定利率“再也不会有”了,非常难得,要靠此锁定未来的利率。


暂且不说未来的市场收益变化不能简单判断,至少这些文章无形混淆了“预定利率”与“实际收益”的概念,给消费者一种错觉:这种年金是一款年年都能收到4%以上收益的产品。


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保险产品都有自己成本核算,扣除完相应的成本之后,所谓本金再升值的最终效果,不会有每年4.025%收益那么高。

更重要的是,这些文章的广泛宣传,产生了一种很不好的导向:年金险就是要买“利率”最高的,同理很多产品对比测评文章,也是反复强调保障产品就买“最便宜”的。

这些文章抓住了消费者的一个弱点,就是消费者并不了解保险行业的特性是以专业服务为主的。在网上平台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铺天盖地宣传某一项产品的特性:价格特便宜、利率特别高、保障病种格外多等,把这些年逐步庞大的保险消费者群体,灌输了很多错误观念。


这些文章所展示的那些产品特性,和上面的“预定利率”一样,要么单一夸大了某种趋势,要么断章取义,从根本上歪曲了一些事实。比如说有些文章大肆宣传某种产品的近期万能账户利率高达百分之五点几,听起来特别高,但是你去看看该公司其他的万能产品的利率,同期却低到3.7%左右,相差这么多。或者说同一公司的同一产品,同一年度内利率也是高高低低变化,波动很大,而宣传文件中只把某个近期利率较高的产品用来大肆宣传,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我个人认为,这种文章宣传和他们实际工作都表现得非常不专业。看着同一产品起起伏伏的结算利率表格,该公司是不是也应该说明一下,他们的经营为何如此不稳定?同一个公司的不同万能账户,为什么同期收益率相差50%以上,是这些万能账户的资金分开投资了?还是为了漂亮的业绩展现,专门在近期开了新产品,把收益调高了?那些前几年买万能产品的老客户就要比新客户的收益低那么多?

这些公司这些文章宣传很大概率是为了作秀,在临近年底开门红年金大卖的时候,赶紧提前几个月开一个新产品,人为地做出了一个好看的收益波段,来误导消费者。
保险里的年金收悉没有所谓的高利率回报,如果你听到业务员跟你对比银行,证券等其他投资然再加上复利计算等万能账户有多神奇,那绝对是忽悠人。同时,所谓费用低廉却承担着比其他保险公司重疾产品多很多的风险责任,这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保险产品的费用组成很复杂,费用里包括投入的大量人力成本、科研开发成本以及经营成本。如果消费者真的仅仅对比条款和保费,是看不出来实际执行这些条款所提供的服务的成本差异的。

显然一个公司在服务上投入成本越高,消费者享受服务的过程越高效越便利,相反,如果保险公司仅仅是设计了一个合同条款在网上售卖,降低了在服务上的成本投入,看起来保险价格是便宜了,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在遇到大量的理赔、各种信息变更等需求服务中,很难表现得更好。

既然说到服务,我更要强调一点,规划保险可不仅仅是选择条款,这也是各位自己对比产品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比如:

假定选定了某一种产品条款,它优秀无比,行业第一,但是应该买多少额度呢?10万?30万?100万?

大家可以问问周围买过保险的朋友,是不是大多数不知道自己购买保险的额度是怎么定下来的?基本上大家是根据自己的预算,能买多少就买多少,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很注重对比产品价格,就是想在固定的支出上多买一些保障,这个心理能理解。

但是产品再好,买的额度不够,赔付的时候觉得不够用,这时是打算骂产品,还是骂写产品对比文章的人?产品好,额度即便够用,但是家里出事的那个人没买,其他人都买了,又打算归罪于谁呢?这些都不是产品的问题,而是规划的问题。

多年来,我一直希望通过简单的文字教大家购买保险,这样可以用文字的广泛宣传功能,教更多消费者正确科学地为自己家庭规划保险。

然而,仅看几篇简单的文字,从业者都很难一蹴而地就走向专业,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更难,消费者投入的时间精力肯定不如从业者,再加上隔行如隔山,很难达到良好效果。

那些仅仅写了产品对比的文章,而没有提到规划方法,就如同药品对比的广告,是不能让患者学会自我诊断的。比如说,就算我给你一大本药品对比手册,遇到生病你也学不会如何开药。

如果可以的话,还要医生做什么?医生何苦要学那么多年的医学,还要实习多年,大手术可不是医学院毕业的新人就能做的,这是因为现实中没有患者真的按照教科书去生病,每个病例都不一样。光看教科书不行,医生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处理。

现实中买保险也是如此,每个家庭的财务状况都大有不同,不可能简单地看产品对比,就知道自己如何规划。

产品到底能不能比?可以比,但是规划用错了产品,用错了额度,用错了对象,不能弄明白一个家庭里应该先给谁买,买什么,买多少,赔给谁,这些都不是产品的问题,是选择的问题。

买保险重在规划,而且还需要长期追踪规划,观察自己家庭需求风险的变化,这个能力并非看看产品对比文章就能学会,理论上是要学习诊断分析环节的逻辑,成为自己的保险规划总设计师,还是要多学习讲解保险规划的文章和课程,才能不被各种名为产品对比测评、实为产品广告的文字所误导。

关于这个误区,我们就讲到这里,下一节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手把手教你买保险 | 揭示购买保险的痛点、误区

《手把手教你买保险》是一部关于怎样为自己和家人买保险的实用指南。全书从*基础的保险知识讲起,为那些对保险知之甚少的消费者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险种。各个险种的特点、...

by:竹石声韵

网上创业直销微营销保险带团队

欢迎您关注订阅,我们相信你通过学习应用,一定能够实现你的梦想与价值。首席讲师:陆瑶凡是新的事情在起头总是这样来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

by:创业学院陆瑶

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保险保险保险保险

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保险保险保险保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险保保险保险保...

by:产业地产章伟

科学买保险|正确看待香港保险

个人创作,版权所有,欢迎通过喜马拉雅FM平台转发音频链接,但不得通过盗录和摘编等形式使用本人作品。本专辑专注跨国税务和境外保险与信托。独立经纪人领域:国内、香...

by:88年的Keita叔叔_乐森

青光眼的诊疗误区

青光眼,持续眼压增高,势必对视神经伤害极大。眼胀眼剧痛、同侧头痛、视力模糊或视力锐减,甚至视力降至无光感而出现不可逆的失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潘英姿主任为你...

by:寒江渔舟子

医生看保险|重疾不重

心脏外科医生的从业经历回顾,"我们去医院看病时喜欢慕名而去,到了医院以后说我要看某某医生,这在中国是一个很典型的现象。但一个医生名气很大,他有可能手术做的并不是...

by:达酱

你的誤區

韋恩·W·戴埃著崔京瑞王南議工人出版社出版發行1986.2第1版1987.3第3版(朋友譯叢)

by:萝卜频道

学会网上开店

与在网络上开店者一同学习

by:Annie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