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汗症

2020-01-31 21:20:3223:37 3864
声音简介
手汗

手汗是临床常见症状,令患者极为苦恼。甚者无论寒冬酷暑,手掌均可如水流沥,多在情绪紧张时加重,给患者的学习、工作带来不便。

西医认为手汗症是汗腺疾病中多汗症之掌跖多汗,属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的外分泌腺异常所致,可采取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但术后往往会出现代偿性多汗。

相比术后不良反应,中医在诊疗上立足整体,辨证施治,多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临床治疗手汗症经验,供临床中医师参考学习。

1,手汗症的辨证用药
《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是阳热加于阴,津散于外而为汗也”,故而阴阳盛衰或失于和调均可导致汗出异常。

手汗属常见汗出异常症状,梅老认为临床辨治手汗,理当首辨虚实。

《湿热论》谓:“湿热乃阳明、太阴同病也”,手汗临证多见脾胃湿热所致,患者常言其手汗夏天更为严重,伴见手心温润而黏,治宜清热祛湿,治疗上可考虑藿朴夏苓汤、三仁汤化裁治疗;

若除手汗外,患者痰湿之象明显,也可选用温胆类方加减治疗。

血与津液同源,均为水谷精微所化生,故若营卫(阴阳)不和,卫气不能固守营阴则津液外泄,常伴恶风、易感风邪等,临证观察,确实肤白、敏感体质者多见,对此类手汗患者,梅老常用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等单方或合方加减治疗。

2,临床应用举例
医案一
患者某,女,20岁,2014年4月1日初诊。
主诉:手足汗出6年。
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手足汗出,现汗出成滴,手黏不冷,夏、冬天均可见,夏天更为严重;
月经经常推迟,量少,色暗,质地黏稠;
食欲不振,纳差;
白天精神不好,大便黏,小便调。
舌脉:舌红苔白腻,脉滑。
西医诊断:多汗症。
中医诊断:汗证(手足心汗);辨证为脾胃湿热。
治宜清热祛湿,宣畅三焦;以藿朴夏苓汤化裁治疗。
处方:
藿香10g,厚朴15g,法半夏10g,茯苓30g,黄芩10g,泽泻10g,小麦30g,麻黄根15g ,煅龙骨30g,煅牡蛎30g,杏仁10g,薏苡仁30g,车前子15g,赤芍10g,牡丹皮10g
7剂(颗粒剂),日1剂,分2次服。

复诊2次守上方加减,21剂后,手汗症基本消除。
按语:本案患者手心汗出,夏天更为严重,汗出手粘,食欲不振,纳差,多因脾胃湿热,迫津外泄;
脾湿阻遏清阳,则精神欠佳;
脾湿偏渗肠道则大便黏;
脾胃湿热胶着,气血生化不足,故月经经常推迟,量少,色暗,质黏;
舌红苔黄腻,脉滑皆为脾胃湿热之象。
辨证为脾胃湿热所致,故以藿朴夏苓汤化裁治疗。
方中藿香化湿和中;
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利水渗湿,兼健脾助运;
杏仁宣利肺气,宣畅上焦,有助布散津液以除湿。
诸药同用,清热祛湿,宣畅三焦。
厚朴、法半夏行气祛湿,使气行则湿去;
煅龙骨、煅牡蛎滋阴潜阳,合浮小麦、麻黄根收敛止汗;
湿热壅滞,易助热并煎炼血液而致血热、血瘀,故加牡丹皮、赤芍凉血活血。
全方热清湿祛,三焦通畅,故汗出自止。

艾灸疗法:
背部脾俞穴,胃腧穴;腹部中脘穴,神阙穴(放点花椒颗粒再艾灸),章门穴。
以上穴位采用悬灸法最佳,用6CM粗艾条手拿着悬灸,每个穴位悬灸十分钟左右。
四肢穴位上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公孙穴,阴陵泉,合谷穴。
四肢穴位上艾灸采用穴位灸盒子绑在四肢穴位上艾灸,可以同时进行。
艾灸后每个穴位按揉一下,以便于艾灸后热量迅速渗透散开,防止上火。
贴中药贴在背部脾俞穴和胃腧穴中间,肚脐眼放点花椒颗粒再贴中药贴。最好是覆盖一张发热贴盖住中药贴即可。

医案二
患者某,女,20岁,2014年3月18日初诊。
主诉:手汗出3年。
患者近3年经常感冒,手心和背部容易出汗,白天尤甚,伴失眠,时而口干,下肢自觉偏凉,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弦细略数。
西医诊断:多汗症。
中医诊断:汗证(手汗);辨证为气阴两虚证。
治宜益气养阴,固表止汗,兼补养安神;以黄芪生脉饮加减化裁。
处方:
生黄芪30g,党参15g,麦冬10g,五味子6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炒枣仁15g,怀牛膝30g,薏苡仁30g,当归10g
7剂(颗粒剂),日1剂,分2次服。
随访:患者服上方2周后汗出、失眠均有显著好转,调治月余收功。
按语:本案患者平素易感风邪,手心和背部自汗,属气虚;
口干、大便偏干均为津液不足之候;
久汗后损伤肝血,故失眠、脉弦细;
久则阴损及阳,阳气不得温煦故下肢自觉偏凉。
方中以黄芪生脉饮益气养阴,补敛兼施;
煅龙牡安神、涩津、敛汗;
清代王燕昌《王氏医存·即汗处知其虚处》曰:“五脏皆有汗,不独心也。汗皆为虚,心虚则头汗,肝虚则脊汗,肾虚则囊汗,肺虚则胸汗,脾虚则手足汗”,
患者手心及背部自汗,故加入肝经的炒枣仁,养血安神,收涩敛汗;当归养肝血安心神;怀牛膝补肝肾,壮腰膝,并载药下行;舌苔边有齿痕,故加用薏苡仁健脾渗湿,以防微杜渐。

艾灸疗法:
背部心俞穴,肾腧穴,脾俞穴;
腹部膻中穴,中脘穴,神阙穴,京门穴
以上穴位采用悬灸法最佳,用6CM粗艾条手拿着悬灸,每个穴位悬灸十分钟左右。
四肢穴位上艾灸:内关穴,足三里,太溪穴,三阴交,阴陵泉。
四肢穴位上艾灸采用穴位灸盒子绑在四肢穴位上艾灸,可以同时进行。
艾灸后每个穴位按揉一下。
贴中药贴在背部心俞穴中间和腰部命门穴,最好是覆盖一张发热贴盖住中药贴。

手汗症,临床较为常见,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不同,存在体质上的差异。
因气候炎热、精神紧张等所致之生理性手汗症可不予治疗,但病理性的手汗症需积极辨证施治。
手汗者,无外虚实两类,病因不过外感、内伤,病性当辨寒热,辨证不离阴阳。
临床上辨证以阳明热盛、脾胃湿热、心肺不足、心脾不足、心肾两虚、营卫(阴阳)不和等多见,尤其与心、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手汗症常是众多疾病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但见微知著,梅老常针对不同的证型和体质,拟出迥异的方药,无不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同病异治的理念。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遇見_你_

我感觉从我记事起就是手汗脚汗特别厉害,小时候写作业本子都被自己手汗整得皱巴巴的,现在已经35岁了,还是这样,确实很苦恼,都不敢跟别人握手,夏天穿凉鞋都不敢光脚,否则一会就特别黏腻,像我这种原发性的手汗脚汗症可以治疗吗?

高胜恒

找不到穴位,有图片就好了

张医生 回复 @高胜恒

百度查询穴位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蒙古汗城

地址西乌珠穆沁旗204省道209公里路西200米处票价描述暂无开放时间每年5月1日至10月30日乘车信息乘车路线,北京_600公里_锡林浩特_14...

by:恋景旅行APP

飙汗朗读

总有你不了解的故事!

by:丝竹芊芊

忽必烈汗

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的一生

by:徐徐道来Felix

阿富汗文件-美国阿富汗战争

2021年8月,美军撤离阿富汗,此后发生的“喀布尔陷落”事件使社会哗然。美国是在2001年10月发动阿富汗战争的,这场战争持续近20年,一度获得舆论的压倒性支持...

by:云起伏牛山

成吉思汗传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生于金朝世宗大定二年,后因父亲被杀,所部就分散了。经不断努力,联合札木合以及父亲的安答脱斡领勒,重组乞...

by:书生张

大汗之国

作者:史景迁(JonathanD.Spence)。《大汗之国》(TheChan’sGreatContinent:ChinainWesternMi...

by:浅浅lyq

阿富汗人

世界最优秀惊悚小说家福赛思大作。”911“后,”基地“组织并未销声匿迹,其恐怖袭击已经转换了目标与方式。福赛思用无懈可击的严密构思与复杂精确的技术细节,精准预言...

by:张佳康Alexis

成吉思汗大传

成吉思汗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擅长侦察、警戒、布阵、冲锋、追击、围歼,将作战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成吉思汗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结交盟友,扩充势力,又善于分化、瓦解、...

by:主播慕容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