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甚于关注他们的分数

2020-02-18 09:23:4309:33 17万
声音简介

有位诗人说过,世界上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最终目标的,孩子总要离开你走向社会。


社会变革对孩子的情商、逆商、抗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做个好家长,就显得分外重要起来。


我的校长热线电话开通28年了,与家长的交流,让我积累了几千个案例;近两年来我们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接待问题孩子所分享给我了一些案例,我愿意选出部分具有借鉴意义的案例来进行了分析、评点,分享给所有用真情关爱孩子的家长。

 

首先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昨天和全校的心理老师聊了一上午,一年一度的心理调查结果出来了,心理问题比往年又严重了。于是,我们探讨了这些心理问题到底来自于何处,如何消融孩子们心中的冰块,让他们成为一个心理阳光、健康的孩子。


我们发现这些孩子的心理疾病根源主要在4、2、1家庭或者2、2、1家庭逐渐形成以后所产生的问题。4、2、1或者2、2、1家庭最大的特点是在孩子童年、少年时代,给与孩子过多的物质满足,让他们从小受到来自上一代人过度的关爱和关注,但是,却很少有机会去让他们去关爱他人。一个从小没有学会爱他人的孩子,长大后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他也是一个“残疾人”,一个可怜的精神残疾人。他们在充分享受充裕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失去了和同伴交流的精神享受,他们没有伙伴之间发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也就没有了和伙伴们在一起的快乐。而这些同伴们之间的交流才是孩子成长的助力器,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远远大于知识、分数的力量。 


孩子在需要养成正常人格的时候,在需要培养劳动习惯、尊重他人的品质、吃苦耐劳精神、与人沟能力等等的时候,被家中的几个大人的溺爱无情地替代了。


近来有一部热播的电影《少年的你》中有这样一句很经典的话:“从来没有人教会我们如何长大。” 


如果说过去在多子女家庭长大的孩子人格像水泥钢筋一样结实,那么某些教育缺失的家庭的孩子人格就是一堆豆腐渣,也许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斐然,但是,人格一样可以脆弱到像豆腐渣一样不堪一击。这也是学习成绩越优秀的孩子越容易得心理疾病的原因。


所以我一贯排斥那些“母以子贵”的妈妈们。特别是某些家长还自豪地对我说:我的孩子很要强,只能考第一,考不好会哭的,会难受的。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这样的家长,你这个孩子早晚会出事的。


现在的社会竞争如此之激烈,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如此之大,即便你的孩子成绩优秀,但是走上社会,一个好的岗位几十、几百、甚至上千人去竞争,很多985、211大学毕业的大学生都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怀才不遇,终日郁郁寡欢,而你这些建立在豆腐渣基础上的人格怎么能承受这样的竞争压力?所以出现心理问题在所难免。特别是从小受到宠爱的学习优秀生家庭,还有父母离异后对孩子不能采取正常教育方法的家庭,都会让这些玻璃心的孩子走向歧途。


本次选择的案例是根据求实心理老师提供的真实故事,家长不要以为自己的孩子距离心理问题(疾病)还很远,其实就在你身边。


请看心理老师提供的几个实例:


案例一: 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给自己画个自画像,有不少学生把自己画成笼子里的一只鸟,张望着笼子外面的天空,但是飞不出去。心理老师随机问学生:你感觉到爸爸妈妈爱你吗?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感到:爱;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犹豫了一会说:还可以,但是,他们太在意我的成绩了;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说:不爱,他们除了分数什么都不在乎我。


案例二:男孩到了初中还离不开妈妈,上下学妈妈接送,晚上和妈妈睡觉,这是典型的妈宝男,即便将来学习再优异,也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而妈妈却没有任何危机感。


案例三:一个学习很优秀的孩子,因为没有考到理想的名次,就坐到四楼的窗台上想跳楼。爸爸妈妈说这孩子平常很正常的,我们家里很和睦的,所以孩子的心理问题就像躲在阴暗角落里的特务,冷不丁地会给你致命一击。


案例四: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考了年级段50名,比之前退了几名,而妈妈同事的孩子在年级段是十几名,而且这位妈妈同事还说十几名还是没有考好的成绩。听到妈妈在自己面前拿自己和这个孩子的比较,孩子对自己很失望,就想割腕自杀。


案例五:爸爸妈妈告诉他,进了建平班(我们学校的重点班),你就不能再出来,否则把你的腿打断,或者离开学校,出去打工。这就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家长,家长这样的心理状态会让学生感到崩溃,很多恶性事件都是因此而产生的。


案例六:妈妈在他(她)很小的时候就离他而去,孩子跟随老人长大,老人溺爱无限,孩子至今不会坐公交,每天老人接送,两位老人下车还替他背书包,嫌弃学校的饭不合口,每天老人专门给孩子送午饭。传达室师傅说老人的行为很让人感动,但是,将来孩子会“残疾”的,他们说的是精神不健全,性格有缺陷。老人爱孩子的结果实际上是害孩子。


案例七:孩子嫌弃学校管得太严,突然不想上学了。这样的孩子每年都有三四个,虽说只占0.1%的比例,但是,作为家长要反思这是为什么,因为将来的社会规则比求实中学严得多,他现在排斥严格的纪律约束,那么他将来就会排斥社会规则,无人能帮助他。


案例八……


    类似这样的案例很多很多,不再一一列举,但我们从这些案例中感受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484106521

是的,作为家长的我们都是一直以自己的思想压抑在孩子身上,也没考虑他们的想法,想想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

林海的沉吟 回复 @听友484106521

孩子的心理危机往往是父母言行的后果,比如孩子成绩考砸了一次,父母不问原因一顿饱打或痛骂,这种行为不但效果不佳,而且会引发厌学和叛逆。我正好在播一本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默薇写的“重新定义父母”。你我真的应该听听,至少我读完后,只恨为什么没早点遇到此书。

中医张丰伟主任 回复 @听友484106521

如有您有失眠、多梦、抑郁问题 可以与我联系 中医调理帮您摆脱失眠困扰!

听友279243934

张校长讲的真好,真希望求实学校也能做到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再关注孩子的分数。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阳光快乐健康的孩子。

听友460979160

自从开完家长会后,我一篇不拉的听完了您的74篇文章,讲的非常好,以前只是听说,现在终于开眼界了,喜欢您分享的每一篇文章。外国语的一名家长期待您的更新……

A_講不出再见

学会做父母也是一场修行

美女蕾妮

讨厌的广告

建平心语 回复 @美女蕾妮

突然出现的广告,我曾经提出异议,但是平台没有回复我,谢谢你的留言,对我的认可

猜你喜欢
关注心理|和孩子一起成长

专转眼大毛已经三岁了,陪伴她成长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也是我和毛爸爸再次成长的过程。带着对她无比的爱,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自我觉察,努力成长。以语音的形式,与爱...

by:掬月猫

关注心理

我们会关注我们的身体,但心灵同样需要我们去关注

by:春亚心理咨询师

关注健康

关注健康热点话题,收听《关注健康》。上海市健康教育所制作出品

by:健康上海

【孩子心理健康必读】心理辅导实录

作者:丁晓玲,多年致力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本书整理了作者多年的中学生心理咨询真实案例,所有姓名皆为化名。内容分为五篇,共52个实例分析。每个案例分为:心灵疑惑...

by:紫墨晓柒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丨正视男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积极

孩子是不是常说“再惹我就揍扁你”、“谁也没有我表现好”、“我有的是理”等等,让家长非常烦恼,无法和孩子正常沟通。不要烦恼,这正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青...

by:一路听天下精品

关注营养与健康

本人健康管理师一枚,健管师协会会员,通过健康知识的科普与推广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本专辑会及时更新营养知识、健康减重、各人群的健康管理知识、各类慢病管理的相关内容...

by:张顺利健康管理师

心理与健康(2023年第6期)|心理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国家级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心理与健康旨在提高我国人口心理健康素质、增进大众心身健康。

by:听友470263704

心理健康

健康个体心理是积极社会心态的重要构成部分,也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主动做好心理辅导,守护人民心理健康!创作...

by:有声心理

健康心理

面对问题时,在内心重复一遍一切都好一切都是在为我的最大利益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只会发生好事我很安全他将为你的生活创造奇迹愿您快乐幸福

by:微笑的每天

心理健康

如何和自己相处、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和伴侣相处、如何和朋友相处……这你也许有你想要的、或许能帮助到你的,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声音、一段故事!!!

by:呼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