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致家长》:得语文者得天下

2023-08-11 16:08:0415:06 2.1万
声音简介

中学生的家长朋友们,还有奋战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教育界的同仁们,大家好!我是为孩子们进行语文启蒙的郦波老师。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总共出了12张语文启蒙课专辑,在喜马拉雅上总播放量超过1100万次,而这学期,我还将推出四年级下,九年级下这两门音频课。


对于九年级的同学们来说,这学期已经进入了初中学习的最后冲刺阶段。而随着孩子进入下学期,面临着愈发逼近的中考压力。况且今年还特别特殊,因为疫情的影响,整个环境也变得风雨飘摇,所以相信孩子们的压力会特别大。作为家长和老师,也或多或少地会产生一些焦虑。此时很多人难免开始为孩子规划最后的冲刺复习,而在复习时间的分配上,语文学科往往因其灵活性强、注重长期积累等特性,被认为是冲刺中难以提升成绩的边缘科目,在复习过程中,无奈地实行无为而治,仅仅是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了事。


我想说,这种做法,可能会使孩子走入一个严重的误区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举个例子:北京中考政策明确规定:当考生分数相同的时候,依次以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录取。而且,如果大家有关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的话,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趋势,那就是数理化这些理科科目的考试题目,它的文本阅读量明显变大。


这是在侧面考察学生在大量母语文字和信息中,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如果学生们的阅读、尤其是语文水平不过关,在审题时就会出现理解偏差,做题的速度也会因此明显放缓,更要命的是会影响正确率,这在限定时长的实际考试里,是很致命的。郦老师回忆我的中学时代,其实我的理科成绩比文科要好得多,后来我一直特别喜欢理科,包括负责高考的期间和很多理科阅卷的老师交流,有一个规律:其实尤其像数理化,解题的一半的成功的窍要,都在对题干信息的阅读与理解过程中,所以这种能力其实就是一种语文能力。反过来看,语文能力的不足,就是整体考试能力的不足。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次九年级第二学期的语文启蒙课开讲之前,我想首先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地位。况且我们知道,在教育部统编新版教材颁行过程中,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也产生了一种共同认识,也就是郦老师一直强调的,对于年轻人,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讲,母语感知能力和母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其实是整个中小学阶段,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现在才有得语文者得天下这样的说法。


其实从人类的文明史来看,从每个民族的文明发展历程来看,对于母语感知能力和母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毫无疑问,都应该是各个族群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当然除了这个根本之外,对于初中这关键的最后一学期,我还有一些想法想和各位家长朋友、教师同仁沟通和交流。


第一,多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不要被分数束缚了我们和孩子的思维。


很多家长总是爱用分数去直接关联孩子学习的努力程度,尤其到了初三,平日里大大小小的考试不断,如果家长和老师一味地紧盯着分数,只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会误导孩子的学习侧重,导致他们的学习习惯畸形。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临考发挥、平常都很好,一到关键性大考就出问题,然后我们总觉得是临场发挥不好,其实说到底都和学习习惯以及应试习惯有关。其实在考场上,分数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来的是孩子学习习惯上存在的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在考试时本来遇到了一道送分题,但就是会常做错丢分,很可能是因为在平时的作业中,就没训练出精确阅读、快速获取信息的习惯;再比如,孩子选择、填空题都做得不错,但后面的大题,却答得很零散,甚至有人空着很多,一问,说是没时间做,这其实同时体现了材料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不足。考试时的速度,其实就是平常做题的速度,平时没有养成紧张自律、快速思考的做题习惯,在考试时就一定会反映在卷面上。


所以郦老师常说:因为习惯而导致的丢分,是最最可惜的,也最不应该的。所以与其一味地盯着成绩,还不如在平日里,多关注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多提醒,用心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及时地沟通,去引导,去培养,这其实是最重要的。郦老师不仅教语文,也研究文化、研究哲学。我提出过著名的“人生三困说”,后来在网上传播得也很广,我一直研究人性、研究哲学,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就是欲望、情绪和习性。而落实到现实层面,习性,其实在学习中也就是习惯的培养。对于孩子们来讲,那是第一性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分数和名次更可靠、更重要,不仅是孩子能真正学好知识的保证,也是他此后一生中发现和塑造自我人生的价值的最关键的保证。


第二,支持和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博览群书。


在很多家长的概念里,临近考试,特别是中考,就应该限制课外书的阅读,把这些闲事安排在考试后进行,这其实也是一个很需要警醒的误区。学好语文的根本,首先第一个技术目标就是母语语感的培养和获得,而它一定来自于两个方面,即精读与泛读。在语文教育中,语文课本当中的文章属于精读,它是一个引子,当然是很重要的引子,而这个引子所要引出的,是作品背后代表的文学流派、写作风格以及思想感情。那么有了这个引子之后,就必须要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引导孩子把生活,把世界当作课本,而不是把课本当作世界。


那么这个时候泛读就非常重要了,而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培养阅读兴趣这一方面,说心里话,我个人觉得也非常关键。比如说,如果读物选择不恰当,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围,那孩子就会产生排斥心理,很容易打击孩子的阅读积极性。但如果一直停留在浅层次呢,他的阅读思维又很难的得到适度地提升。所以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经典名著中,挑选出适合当前年龄段孩子阅读的书籍,是需要仔细花一番心思的。


对此,我在语文启蒙课的课文讲解中,除了会融合课内外的知识点,去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之外,也会挑选一些适合当前学段的孩子阅读的经典名著,进行推荐和导读,以引导孩子的阅读兴趣为主,去提升孩子的阅读品位和鉴赏能力。


第三,注重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中考语文已经不再单纯考察死记硬背的知识了,开始越来越重视思辨能力。这其实根本就牵涉到要培养孩子们的母语思维能力,但是很多孩子思辨意识的觉醒还不够强烈。或者换句话说,问题意识还比较匮乏,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比如,有的孩子从来不会问问题。一般是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没有问题可问,提出问题是一个主动、积极、自觉的思维过程,如果孩子不认真听或者课外也不主动去思考,会导致对学习的内容没有感知,就当然谈不上提出疑问了;二是有问题却不问,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因为孩子自尊心比较强,或者是比较害羞,怕遭到嘲笑而不敢提问。对此,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作用,就特别重要了,在平日里,多引导孩子自主去思考,要敢于提问,当然更要擅于提问。三是无法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如果孩子只是意识到提问的行为是有效的,却没有对课堂内容进行积极地、深入地思索,那么这种提问只能流于形式,无法真正从思维层面获得提升。


这也是为什么,郦老师在启蒙课程里,会专门开设周末答疑课的初衷所在,在答疑版块里集中回答评论里的问题。这两年的语文启蒙课实践下来,我个人反倒觉得周末答疑板块确实是非常有特色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里,老师可以和大家一起,包括同学们、家长们、朋友们在一起因疑问而思考,因思考而探寻,最后通过探寻去启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索精神,让思维的火花充分闪耀,照亮孩子思想的殿堂。


作为一个在大学里既教语文又研究语文教育的语文老师,一直以来,郦老师都在强调:和其他学科以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为主不同,语文教育绝不是简单的告知,要教的不光是一种知识能力,而是对精神世界和心灵的拓展,是对健康人格的培养,是要影响和塑造一颗伟大的灵魂。孩子们到了九年级,在中考前夕这个关键的节点上,沧溟先生愿意和家长老师一道,陪伴在孩子们的左右,呵护他们的成长,和他们共同成长。所以,让我们一路携手同行,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人才,都是英才,而“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则是人生莫大的幸事。语文启蒙,我们不见不散。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琳海峻涛

年龄不大,普通话不普通呀!平翘舌不分。

青午飞鱼

郦波老师好,什么时候会出高中语文课程吗?很期待,跟着孩子一起听您的语文启蒙课,收获满满的,感谢您!

琳海峻涛

郦波年龄不大。普通话说的不普通。

Anna蜜桃森林

老师好!七年级语文有没有?

1504593ssjh

郦波:怎样可以收听七年级语文下册?谢谢!

猜你喜欢
元致心理|答家长问

用科学的元认知干预技术原理和一线经验,专业解答家长关于孩子问题的疑惑

by:元致心理

《现代家长》家长学校|为家长答疑解惑

妇女生活杂志社下半月刊《现代家长》公众号,为您提供前沿的教育理念、权威的教育咨询、典型的家教案例、务实的家教方法。

by:现代家长

家长慧

因材施教,做智慧父母。身教言传,行育人之本。新理念,新方法,新思维,做广大家长朋友耳边的教育“导师”。——一起看黑板【关于本节目】阿拉伯有一位智者,他长着很长...

by:Alex英语朱帅老师

家长聊吧

做孩子喜欢的好父母,伴随孩子成长,体会其中快乐。

by:有声口袋

家有家长

播客类,关于如何当好家长的访谈类节目

by:行之有鸣

猫叔陪你做家长——家长课堂

心智教育是关于孩子心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育培养,包括责任心、自信心、同理心、感恩心、专注力、领导力、创新思维、社交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十二项具体内容,是一套体系...

by:猫叔家儿童心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