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上》第5第6章

2020-03-03 08:53:5604:37 23
所属专辑:《孟子》
声音简介
《孟子•公孙丑上》
第5第6章
3·5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①,则天下之士皆悦 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②,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③,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④,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⑤,无夫、里之布⑥,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⑦。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有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⑧。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 ①俊杰:才能异于众者。②廛(chán):市宅。征:征税。③讥查问。④助:赵岐注:“助者井田什一,助佐公家治公田。” ⑤廛:民居。⑥布钱、货币。古代税收有夫布与里布之分。⑦氓(méng):民。⑧济:成功。

3·6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①,皆有怵惕恻隐之心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③,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④,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⑤;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⑥。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⑦、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注释〕 ①乍:忽。孺子:幼子。②怵惕(chù tì):恐惧。恻隐:哀痛,怜悯。③内:同“纳”,结。④要:求,求取。⑤端:开始。⑥贼:暴弃。⑦然:同“燃”。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孟子 公孙丑

《公孙丑》是南师《孟子》系列讲座之一。被南师视为《孟子》最重要的一篇,认为孟子借着与公孙丑的问答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内圣外王”的中心思想。南师指出,《公...

by:菩提雅舍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公孙丑上》是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中的一篇。记录了孟子的一些言行。

by:善意流传

南怀瑾|孟子与公孙丑

《孟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也是研究孟子生平事迹及其学说最重要的资料。孟子生于战国时代,他继承了孔子的精神,始终为人伦正义、为道德政治奔走呼号。所以...

by:复旦大学出版社

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於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

by:虚空志盛

文山不泥講孟子第二篇公孫丑

公孫丑上篇凡九章公孫丑下篇凡十四章bksun8864大師兄微X全網同名-大師兄文山不泥公孫姓,齊人,丑名,相傳是孟子弟子。根據紀載,公孫丑一生未曾做官,但我...

by:大師兄文山不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