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第一讲(1)庄子笔下的人间社会

2016-12-15 08:00:0108:43 3.2万
声音简介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禅说庄子--人间世  第一讲  人世间的阴暗面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仲尼曰:“譆!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为人菑夫?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戳;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庄子笔下的人间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可谓是礼崩乐坏,各诸侯国中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现象经常发生,整个社会一片混乱。孔夫子对于这样的局面,完全是无可奈何,没有办法。道家学说,特别是庄子,对当时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得可以说是入木三分的。从庄子的角度看来,当时整个社会极为险恶,整个人心也极为险恶。怎样在这种险恶的社会人心之中,以不变应万变,使自己能够养生、全身、保命?这些问题就是《庄子·人间世》这一篇中很重要的内容。
 实际上,我们从佛教的理论来看也是如此。佛教学说把这个人类社会称为“五浊恶世”,这与庄子在《人间世》中表达的意思,是非常契合的。人世间有它阴暗的一面,有它险恶的一面,但究竟是怎样“阴”、怎样“险”呢?《人间世》中通过颜渊与孔夫子的对话,就可以看出一二。
 
另外,从本篇颜渊与孔夫子的对话中,事暴君,处浊世,与人交际,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文章通过层层推进,层层辨析,最后引出了“心斋”的学说。所以《人间世》的这一段,在整个《庄子》的三十三篇里也是比较特别的,因为《庄子》三十三篇里,只有这一篇是大量地、深入地介绍了人世间的阴暗面。

好,下面我们看正文。
 
文章一开篇,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即是颜回去见孔子,向他辞行。孔夫子就问他,你要到哪里去呢?颜回说,我要到卫国去。孔夫子又问他,你要去做什么事情啊?颜回就说出了自己抱负,愿意以自己的平生所学,去救民于水火,治国平天下。

颜回就跟自己的老师说了,“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救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我们来看看卫国的国君是什么样的人呢?“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这是一个年轻气盛,办事专断的国君。其实,不光是国君,就是我们一般的年轻人,都容易犯 “其年壮,其行独” 的错误。特别是既年轻又有权的人,往往不晓得天有好高,地有多厚,自身也不明白怎样料理身边的环境,自然就会“其年壮,其行独”。

轻用其国的后果
 
从历史的经验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是这样干的。修长城,动用一两百万人;南开南越,动用五十万人;修骊山陵,又动用七十万人,后来还修了阿房宫。那个时候,搞得全国再也没有壮丁在田里面干活了,老百姓只要稍微有点过失,就充军发配!葬送了秦朝的汉高祖刘邦,当年也好几次带着服劳役的人到咸阳去,最后一次由于不能按期到达,会受惩罚了,才开始造反。再看楚霸王的战将黥布(后来称为英布),脸上刺了字,是犯人,也参加了骊山陵的工作,只不过他命大,逃跑出来了。秦始皇这些“其行独,轻用其国”的行为,弄得民怨沸腾,自己去世的第二年,全国就暴发了最终推翻秦王朝的大起义。

隋炀帝也是轻用其国的典型。他修大运河,还连续几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开运河以后多次巡行江南,铺张浪费,不问国事,最后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再往后,被金人虏去的宋徽宗,他要地方上进贡“花石纲”,也是这个样子。从浙江弄到首都开封的石头,小则几吨大则几十吨,从陆路、水路一直运到开封。石头还要这样布置、那样打扮,弄得花里忽哨的。人民不堪其扰,沿途的老百姓简直活不过来!
 
只要我们从历史的经验上去看,轻用其国的,都是要把国家弄垮。这些都是远的,近的我们也很清楚。只要是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ge命的,我们就能感觉到轻用其国的可怕!

“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这是肯定的,因为你不爱惜民众,那么“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人命就像草芥一样不值钱,死者如山。现在的户籍史料显示,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全国有两千多万人,到刘邦统一天下时,全中国就只有五、六百万人了,算算看,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死了多少人?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是“十余二三”。
 
到东汉末年,全中国官方的人口数字是六千多万,为历朝历代(清朝以前),所统计的数量最高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高峰时期,就算唐朝“开元盛世”的时候,全国也才只有五千多万人。然而,经过了三国的纷乱,这么多人口到了“三国归晋”的时候,全国又只有五百来万人了!在我们四川,刘备的这块地方,只有八十多万人了,其中部队就有十多万人,且不说还有那么多的行政官僚。老百姓基本上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士兵,剩下的尽是些老弱妇孺在家,没有办法维持正常的生产,国家根本拖不动!东吴比蜀国好一点,那时候也不过一百多万人;曹魏实力最强,也不过三、四百万人。到了“三国归晋”的时候,全国也就五、六百万人!相比之下,人口的骤减竟然达到了十分之九!
 
隋文帝统一天下后,经过十多二十年的休养生息,隋朝其实已经相当富裕了,文治武功并不比唐太宗的时候差。但拿给隋炀帝像上面所说的那么一整下来,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唐朝统计户籍也只有几百万人,不到一千万。由此可见,只要遇上了劳役瘟疫战乱这样的事情,就很可怕了!
 
上面我们把远的和近的例子举了这么多,我们应该有所体会了。所以到现在,对历史哪怕是稍微有点熟悉的人,都生怕国家混乱!一进入战乱、暴乱这么一种状况,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真的就危险了!十三、四亿人到时候拿着这个烂摊子咋个办?所以,我们还是像古人说的那样,“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伊顿石油

声音优美吐字清晰十分入耳!

万万读书

感谢鼓励😊

moilynn

萬萬聲音好,不急不徐,恬淡內斂,入心。感謝播講

我是马文

宁做太平犬?地球那么大,去能做人的地方做人不好吗?

猜你喜欢
黑魔之战 第一季 人间重世

重生在人间的一枚怪胎,她,究竟是不是人类?本想平凡度过一生的少年,却注定与那不平凡相遇,这究竟是幸运的曙光,还是毁灭的前兆?本该平静的世界下将暗流涌动,一切的不...

by:冰雪_七幽

人间世

人间仿佛一场大梦而情愫却是很微小的再深刻的最后都不过飞鸿踏雪泥

by:华语音乐

人间世

如斑驳的阳光,午后的秋雨,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而找到心之归宿,潜移默化之中,驱除投资心态的魔障。唯有如此,方能得见彼岸花开!何故?只因深谙此道,所有从容!

by:宅云野鹤

人间劝善第一书《了凡四训》

先明“命理”亦即掌握“立命之学”,而后切实检行“改过之法”,竭尽所能践行“积善之方”,坚定不移地力行“谦德之效”,必能有望希圣希贤,乃至于成圣成贤矣

by:龙元富律师

人间第一兵法——《孙子兵法》

十三篇,只用了不足两千字,从战略原则(计篇)开篇经过战术布局到几种常用战法,即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严谨阐述与明晰开示

by:龙元富律师

人间词话讲疏

许文雨先生是我国著名文艺理理论批评家,是历史大家范文澜先生的高足,曾任蒋经国老师。他首次对《人间词话》进行梳理讲解,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by:如云美女

蒲剧 人间第一情·母亲的呼唤

蒲剧《人间第一情》,新编现代戏,又名《母亲的呼唤》。叙一位母亲,在获知自己身患绝症后,为了让长期娇生惯养、放荡的儿子能自强自立,毅然作出赶子出门,并“约法三章”...

by:卿清赏戏与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