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 生死漂流(下)

2020-04-21 17:35:1020:33 2732
所属专辑:ELLEMEN Voice
声音简介

虎跳峡决战


8月下旬,两支中国队伍赶到虎跳峡,他们并不知道肯·沃伦已经遇险。

虎跳峡位于云南西北部,在丽江和香格里拉的交界处。峡谷在哈巴雪山、玉龙雪山之间,全长17公里,谷深水急。顺江而下,江心有三块突出的大石头,被划分为上、中、下虎跳,上、中虎跳间还有20多个特级险滩。这里是世界著名的徒步圣地,早在20世纪初,西方探险家就撰文描绘过它。


洛阳队和四川队犹豫了,虎跳峡的险恶远超想象:原本碧绿的江水,到桥头向东拐,跌进两座雪山的夹缝中,江面迅速收窄,三公里的峡谷陡峭、多碎石。当地人说,把砍好的木头从上游放下,过了虎跳,能捞上来的不过一半。要么被拍碎在江心的大石上,要么掉入水湾,几个月都出不来。


队员们走半山的悬崖路勘探上虎跳,还未见水,就听到磅礴的水声。走近一看,跌水不断,巨石暗布,浪头激起有十米高,江水瞬间化成浓雾,赫赫水声震耳欲聋。人们互相说话,即使面对面吼叫都难以听清。 

在虎跳峡山路行走,如果听到轰隆隆声,人就要立刻缩到路内侧,紧贴石壁。经常有牦牛或者山羊滚落,轰隆隆滚下去,砸到大石上的一命呜呼,掉入江中的瞬间淹没。后来营救悬崖下的郎保洛时,一名四川记者就在山路上被落石砸死,年仅23岁。

四川队指挥部在等上级指示,迟迟不下命令,一些队员开始反对冒险,他们打牌,出去玩,回家探亲。一名四川队队员最开始偷了队内设备,提前上了源头,遇到危险第一个退出了:“那么危险,不漂了,祖国人民会原谅我们的。”

但是数十家媒体的记者等不及了,又一次胶着的会议上,一名记者讽刺队员:“你们太撇(四川话,差劲)了,都是瘪火药,你们不敢漂,我是记者我都敢漂。”四川队队员李大放一下子被激怒了:“没有人上我要上!”

“我当时年轻嘛,血气方刚,受不了被别人小看,之前都漂了那么长的路了,你还敢小看我们?”30年后,李大放对记者说。

每天都有记者去询问队员,漂不漂,何时漂,《四川日报》记者找到洛阳队队长王茂军,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究竟漂不漂虎跳峡?”

“怎么不漂?不漂虎跳峡干脆回家去算了!”王茂军说。记者又将洛阳队的态度传递给四川队,四川队也压力巨大。

在把长江漂流从一个民间活动,推向全国性爱国运动的过程中,新闻记者的作用就像催化剂,无论结果好坏,都是他们“写稿的佐料”。1985年时,就有记者和漂流队员孔志毅找到张继跃,“大家一块搞个漂流队,我们记者可以给你摇旗呐喊。”张继跃拒绝了,水性极差的孔志毅溺死在叶巴滩。



漂中遇难的孔志毅和万明



记者也经常向队员们传递新消息,8月底,洛阳队在虎跳峡勘察,在一家小饭馆遇到两名记者,其中一名兴奋地向他们高喊:“美国队死了一个人!美国队也死了一个!”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并不清楚细节,只是反复肯定说,错不了,死了一个队员,叫大卫·西皮。



两岸民众也都知道了漂流,他们每天都来到江边,看哪方会先冲过去。洛阳队在核桃园村附近勘察,遇到村书记,书记都知道后面“美国队”在追赶,劝慰他们,一定可以先漂过虎跳峡。

9月4日,新密封船运到,洛阳队决定先把一条狗放进去,从上虎跳下水,“试漂”。结果密封船开裂,狗不知所踪。但这并不影响记者的“信心”。第二天,四川电视台记者告诉队长王茂军:“老王,你们当时如果坐人,也就过去了,狗不是人,它只能躲,人则可以抓船。”


躁动中,也有记者保持清醒。《渡口日报》记者戴洪芳就很不满激进记者的劝说行为,她反而对王茂军说:你们可不能听那些不负责任的记者,说些煽动的话,他们是为了写新闻,发报道,虎跳峡你们能过就过,不能过就绕着走,人们会理解的,干吗非要把命搭上?


采访完,她让王茂军写几句话,王茂军写了:“长江巨澜,积之于涓涓细流 / 中华振兴,有待于万千黎原”。王茂军也要她签名,戴洪芳却只写了一句:“愿上帝保佑你们!”王茂军一愣,这是之前极少见的赠言。戴洪芳说,“我没有豪言壮语,我只能默默地祝福你们。”


试漂船破后,洛阳队找不到合适的工具补船,就用补自行车的胶水,粘上丽江客运站送来的旧轮胎。此时,恰好在虎跳峡的重庆橡胶厂技术员赶来,他看着连连摇头,得知洛阳队要拿这艘船下水,他掏出五十块钱,塞给王茂军,转身离开。

9月10日,洛阳队雷建生等二人上船,当天冲过上虎跳,舱门连接处撕破,人没有受伤。各大新闻单位立刻发出报道:洛阳队冲过上虎跳!

洛阳队士气大振,再次连夜补船,冲击中虎跳。舱门连接处不易修补,他们就把一块红色气垫床塞到裂口处,又用胶水反复加固。两天后,郎保洛和孙志岭上船,下水后第一个大浪,红色气垫床就飞出来,密封船撕裂成了半敞船。孙志岭失踪,漂过中虎跳后,郎保洛在峭壁边的大石块上岸,等候营救。中虎跳一死一伤,两队都停下来,全力营救郎保洛。

这一过程被多家电视台拍摄下来,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各大媒体长篇累牍地报道营救,郎保洛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9月16日,岩缝里的郎保洛被救出,举国欢腾。

就在3天前,肯·沃伦宣布中美队结束漂流。“美国人退缩了,我们绝不退缩,宁可不要命也要完成漂流!”站在虎跳天险前,洛阳队对着吼声如雷的大跌水立誓。之后,两队都利用密封船漂完整个虎跳峡。


漂完虎跳,两队立刻成为民族英雄,受到了沿途民众的疯狂追捧。洛阳队在云南大具县给船打气时,一名纳西族青年背着一筐梨要求入队,他说:“中国人漂长江,也应有少数民族一份。”招待所的服务员也要求加入。在长江上游第一个大城市渡口(现攀枝花),四川省委常委和洛阳市副秘书长带领的慰问团迎接。

渡口市万人空巷,离开时,江边几万群众送行,把大桥上的一个围观群众都挤掉下去。一名少女突然跳入水中,向漂流船游去,没有追上,放声大哭。在狂热的民众面前,漂流队员明白,他们出名了。“他们看我都是一种崇拜的眼神,我都不明白他们在看啥子,看外星人吗?又不是从南极回来的。”一名漂流队员说。


成名与再战


肯·沃伦和中美队的放弃,反而加剧了洛阳队和四川队的竞争,两队都要抢“首漂”荣誉。

和洛阳市商量后,洛阳队直接派一队人乘汽车到武汉下水,两地同时开漂,直奔上海吴淞口。四川队措手不及,过了宜宾,长江便可通航,仅靠桨划,怎么也没法追上汽车。四川队开始强调“一寸不落”,派人去补漂之前在四川、云南跳过的4段江段。叶巴受阻后,洛阳队跑到虎跳峡,直接跳过半个四川,“一寸不落”正是它们的软肋。

11月,四川队的4只补漂分队赴四川、云南。在莫丁险滩,补漂队3人除一人在渡口后曾上船漂流外,其余二人都是第一次上船,之前一直在负责队伍的后勤和装备。结果船翻落水,3名队员全部遇难。这是长江漂流死亡的最后3个人,加上叶巴失踪3人、虎跳峡和白鹤滩遇难2人、病死的西皮和被飞石砸死的记者,长江漂流三支队伍共死亡10人。



 金沙江最后一搏遇难的三位勇士:杨前明、王建军、王振


越往长江下游,欢迎群众的规模越夸张。每到一处,都有盛大招待宴会,并请到礼堂作报告。11月12日,洛阳队进入上海吴淞口,上海市委、市政府、海军上海基地、河南省和洛阳市的领导迎接,上岸后,手捧鲜花的上海市民簇拥着漂流英雄入城。队员们在同济大学做演讲,被学生的欢呼声打断。队长王茂军受上海电视台邀请,拍摄节目《真正的男子汉》,他特意刮了胡子,导演大为失望,“唉,我们拍的就是你那络腮胡……”

休整两天后,洛阳队乘火车返回河南,数千名上海民众到火车站欢送。次日,凌晨五点十七分,洛阳队乘坐的火车经过郑州,河南省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在站台等候,看望路过的队员。上午九点,火车抵达洛阳,
数万人涌入火车站广场。“汽车都开不动,老师也不上课了,人群把队员们抛起来。”一名亲历者回忆说。


报道漂流的记者们也获得了他们的奖赏,他们将当年的全国好新闻奖、全国新闻摄影评选一等奖等奖项揽入囊中。接下来的一年,全国大大小小的江河里都挤满了漂流探险的人,他们希望用同样的方式沾染英雄的荣光。长江漂流的故事也被搬上荧屏,尧茂书的故事被改编成电视剧《长江第一漂》,由春晚上名声大噪的朱时茂出演,洛阳漂流队的经历被改为电影《天鼓》,主角包括李幼斌、迟志强。

长江漂流时,洛阳队就想过再漂黄河。在四川,一位小朋友问洛阳队队员:“你们漂完长江干什么?”队员回答:“漂黄河。”结果小朋友大哭,说:“都让你们漂完了,我长大以后漂什么?”队员们听完热泪直流。

1987年,洛阳队再赴黄河漂流,在黄河上,洛阳队坚持不用密封船,坚持“一寸不落”。但这一次,长漂时的队内矛盾公开并放大。组队时,郎保洛以“加里森敢死队”为模板,挑选了一批劳改犯、强奸犯、抢劫犯作为队员。《加里森敢死队》是1980年中央电视台引进的第一部美剧,讲述二战时一群囚犯在队长加里森的带领下建立奇功的故事。该剧播出后轰动全国,无数年轻人效仿,引发1983年的严打,该剧也被强行掐断。在黄河上游,这支“敢死队”与沿途藏民发生冲突,屡次动刀子。在达日,由于内讧,队伍自相残杀,一名队员被捅伤,一名记者在劝架时腹部被捅一刀。


在拉伽峡,洛阳队强行冲滩失败,雷建生、郎保洛等4人死亡,这成为漂流的转折点。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加强江河漂流活动的管理通知》,漂流立刻由“民族精神的弘扬”变成“过热”,中宣部下令,对漂流“不宣传、不报道、不支持”。但黄河上的3支队伍坚持漂完,最后以7人死亡为代价结束。等洛阳队到达黄河的入海口时,在场记者只有3人。长江漂流连同一起,被迅速忘记。

1986年,当漂流队到南京时,女排五连冠队长孙晋芳说:“你们不仅是不怕苦、不怕累,还要加一个不怕死!你们中间还有队员牺牲,我们非常感动,要向你们学习。”

但是今天,曾经一度与振兴中华、女排五连冠、洛杉矶奥运会首金并列的长江漂流,成了80年代被遗忘得最快的一场爱国主义运动。


长江漂流地形图




褚斯鸣


回到美国后,肯·沃伦很快面临西皮家人的诉讼。在玉树放弃的队员提前回到国内,接受采访,将肯·沃伦描述成一个恶魔,并对他提出指控。因为西皮的死,美国国内对长江漂流的报道绝大多数是负面。“他宁可踩着尸体也要首漂长江。”一则报道这么形容。

1990年6月,长漂4年后,法院宣判,否认了4名离队队员的证词,肯·沃伦无罪。西皮和医生伪造了一份体检报告,隐瞒了自己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史。西皮极其渴望参与长漂,但他的报社毫无合作欲望,停薪、不准假、不承诺保留工作,西皮想借此跳槽到华盛顿的报纸。肯·沃伦赢得全部6场官司,但欠下18万诉讼费。由于负面报道过多,他的漂流业务难以为继,他的公司和个人相继宣告破产,房产被出售。

6月的一天,肯·沃伦回家时,带回一束白色羽毛,他对简·沃伦解释:“对印第安人来说,白色羽毛是懦夫的象征。”他写了8封信,分别寄给给4名在玉树退出的队员和4名从前的仇敌,并附上一根羽毛。

1990年12月,褚斯鸣正在准备出国留学,肯·沃伦对他说:褚,你不要急着来,咱们一起把漂流做完,我负责给你交学费。

肯·沃伦再次获得体服的许可,一家日本的电影公司愿意赞助,褚斯鸣把张继跃、当年随队记者都喊上。当肯·沃伦的代表正在日本谈判时,1991年2月,肯·沃伦在家中突发心脏病死亡,享年63岁。

褚斯鸣这样解释肯·沃伦对长江的执念:“曾有过那么一个时代,在人们心里有爱。人们因为爱而欲罢不能,于是被高山大河、深海太空所吸引,孤注一掷地去舍身探索,很像人在为情所困的极端处迸发出的不顾一切。沃伦从心底里挚爱长江,他魔咒在身,无法摆脱,只有以身相殉。


褚斯鸣

1993年,当年的中方桨手张继跃成立了中国最早的漂流公司,公司的一条经典漂流线路正是当年肯·沃伦看中的玉树到曲麻莱。在中国,漂流几乎只在公园以“激流勇进”的形式出现,远无法成为一项大众运动。张继跃的主要客户是日本人。接受采访时,英国才通过脱欧公投,日元升值,张继跃的漂流公司刚刚收到一笔汇款。他对银行的朋友说,缓些时候再把这笔汇款换成人民币。另一名中方桨手徐菊生,后来成了中国国家皮划艇队教练。

在印度,肯·沃伦播下的另一颗种子却发展壮大。1985年,与褚斯鸣、张继跃同在肯·沃伦家里训练的一个印度年轻人,Shauket Sikand,回国后创立了印度第一家漂流公司。他介绍说,每年有10万人在恒河上漂流,他们公司占了十分之一。Sikand说:“在印度,肯·沃伦几乎被老一辈漂流家当作神。因为他,漂流才在印度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提起被媒体称为“最后的伟大征服”的长江漂流,他说:“你不能征服长江。因为长江已经存在了几百万年,他还很可能会继续存在几百万年。我们利用河流来抵达每个人,我们必须感恩长江。”

肯·沃伦去世后,带着一个孩子的简·沃伦生活困难、个人破产,法律不允许她拥有个人积蓄。但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刻,她每个月也省下90美元,租下一个储物间,把所有1986年的资料、档案储存其中。一直到25年后,从痛苦中恢复,她决定写下长江漂流的回忆录,书名叫《当梦想撞击恐惧》。在1983年因为被骗损失了40万美元后,肯·沃伦一度想放弃,但简喝止了她。“我不允许任何人跟我说放弃这个词,”她说,“现在,滚出我的办公室。”她在书里写道:“女人如茶包。把她放到水里之前,你永远不会知道她有多坚强。”

病故前有段时间,沃伦夫妇经济条件稍微好转,他们买了一座新房子。没多久肯·沃伦去世,遗孀简·沃伦申请个人破产,为了躲避债务,她必须卖掉房子。同年,褚斯鸣来到美国留学,暑假他想去看望简·沃伦。简·沃伦对他说:褚,你快来,这个房子我已经卖了。因为要让你看一眼,我跟房主商量了,他先不搬过来,再多给我几天时间。

1991年夏天,时隔6年,褚斯鸣又回到了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他来到简·沃伦已经出售的房子,房子里摆满了纸箱,大大小小的箱子已经分类,沃伦的个人物品已经打包封存。房子沿着河修建,前门通着道路,周围都是树林。简·沃伦对褚斯鸣说:我就等你来住两天,看一眼,这是肯活着时最想要的房子,他在这儿没住多久就去世了。

褚斯鸣推开后门,有一条小河,河水哗啦啦地流过。每天,野鸭就顺着河流游过来,到这里上岸,沃伦夫妇会往地上扔许多玉米豆给它们吃。在树上,一个木箱被小石头拴着,拿滑轮拽起来,里面也装满了花生、玉米,小松鼠就顺着树跑来吃,吃完就走。这是肯·沃伦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在河边的房子,每晚,他枕着河声入睡,这个63岁的老人还想象着有一天能乘上他的 What's Next 号,再度拥抱白色的水花。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漂流瓶

黄英原创作词,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一双水晶鞋,梦想穿起它走向幸福的远方。从快乐女声出发至今已十多年光景,现在黄英为人妻为人母,开启了人生新的阶段。在时间的淬炼中,英...

by:华语音乐

漂流瓶

寻找乌托邦传递祝福特别节目,送给特别的你。公众号:Mi99599

by:寻找乌托邦有声频道

漂流瓶

《漂流瓶》是一档有温度、有深度的故事普法播客节目。我们将结合时下真实的社会事件进行故事创作、改编,以第三视角进行阐述,故事背后的影响力与普法作用双管齐下,希望能...

by:建桥时光

绘本漂流

单纯的为了我家姑娘爱听故事

by:家有两块玉

工作漂流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这个行业真的适合我吗?”“保持现状似乎就是在走下坡路……”“选择越来越少,我还能做什么?...

by:上海译文出版社电子书

中年漂流

被日本社会拋下的273万人,经历就业冰河期,成为中年自由职业者。他们只因为找不到一份稳定的正式工作,被迫放弃恋爱、婚姻、生育、人际关系、房产,不断失去一切的人生...

by:toread_jxj

漂流密室

本是一场共旅客消遣的“杀人游戏”,没想到却弄假成真,将自己带入了一个诡异的杀人事件,他能否活下来?丧心病狂的凶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谁让他开始的这这...

by:桃李罗堂前

未来漂流瓶

【内容简介】060期双色球开奖,奇葩六连号。超级垃圾股,逆天翻红,连翻56倍。未来商业帝国,如今还是家小作坊。科技巨头,崛起于一间狭小办公室。海外孤岛,蕴藏超级...

by:晓声点文化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