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辩厥阴病脉证并治 原文326~339

2020-04-24 22:02:2030:59 2
所属专辑:《傷寒論》
声音简介
原文326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原文327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原文328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原文329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原文330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原文331 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原文332 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原文333 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原文334 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在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原文335 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原文336 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原文337 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原文338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乌梅300枚 细辛6 干姜10 黄连16 当归4 附子6,炮,去皮 蜀椒4,出汗 桂枝6去皮 人参6 黄柏6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原文339 伤寒热少微厥,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刘渡舟伤寒论厥阴病

刘渡舟先生是现代著名中医学家,着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刘老强调痃的实质是经络,重视六经病提纲证的作用,担出《伤寒论》398条条文之间的组织排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y:自然张君

奇经八脉辩证

我觉得呀,奇经八脉应该像六经辩证与脉诊,舌诊一样被单独列一章来讲,奇经八脉是12正经与任督二脉之外的一种脏腑人体间的经络学,其对有些疑难杂症的诊断上也有参考价值...

by:架构师讲中医

中医辩证西医辨病与用方

中医辩证,中药方剂学,西医辨病病名

by:杏林浪子123

100种常见病的针灸辩证论治

针对常见病详细讲解针灸治疗的思路,思考分析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声明:所有分析仅供学习交流参考,而非具体个人疾病的治疗建议,听众朋友如果有病痛,建议当面咨询中医师...

by:中医黄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