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去列车的窗口》(贺敬之)

2022-09-14 02:35:5118:36 493
所属专辑:诗词朗诵
声音简介
《西去列车的窗口》

作者:贺敬之

在九曲黄河的上游,
在西去列车的窗口……
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
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

一站站灯火扑来,象流萤飞走,
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
此刻,满车歌声已经停歇,
婴儿在母亲怀中已经睡熟。

呵,在这样的路上,这样的时候,
在这一节车厢,这一个窗口 ——

你可曾看见:那些年轻人闪亮的眼睛
在遥望六盘山高耸的峰头?
你可曾想见:那些年青人火热的胸口
在渴念人生路上第一个战斗?
你可曾听到呵,在车厢里:
仿佛响起井冈山拂晓攻击的怒吼?
你可曾望到呵,灯光下:
好象举起南泥湾披荆斩棘的镢头?

呵,大西北这个平静的夏夜,
呵,西去列车这不平静的窗口!

一群青年人的肩紧靠着一个壮年人的肩,
看多少双手久久地拉着这双手……
他们呵,打从哪里来?又往哪里走?
他们属于哪个家庭?是什么样的亲友?

他呵,塔里木垦区派出的带队人 ——
三五九旅的老战士、南泥湾的突击手。
他们,上海青年参加边疆建设的大队 ——
军垦农场即将报到的新战友。

几天前,第一次相见 ——
是在霓虹灯下,那红旗飘扬的街头。
几天后,并肩拉手 ——
在西去列车上,这不平静的窗口。

从第一天,老战士看到你们呵 ——
那些激动的面孔、那些高举的拳头……
从第一天,年轻人看到你呵 ——
旧军帽下根根白发、臂膀上道道伤口……

呵,大渡河的流水呵,流进了扬子江口,
沸腾的热血呵,汇流在几代人心头!

你讲的第一个故事:“当我参加红军那天“;
你们的第一张决心书:“当祖国需要的时候……”
“呵,指导员牺牲前告诉我:
‘想到呵, —— 十年后……百年后……’“
“呵,我们对母亲说:
‘我们 —— 永远、永远跟党走!……’”

第一声汽笛响了,告别欢送的人流。
收回挥动的手臂呵,紧攀住老战士肩头。
第一个旅途之夜。你把铺位安排就。
悄悄打开针线包呵,给“新兵们“缝缀衣扣……

呵!是这样的家庭呵,这样的骨肉!
是这样的老战士呵,这样的新战友!

呵,祖国的万里江山!……
呵,革命的滚滚洪流!……

一路上,扬旗起落 ——
苏州……郑州……兰州……
一路上,倾心交谈 ——
人生……革命……战斗……

而现在,是出发的第几个夜晚了呢?
今晚的谈话又是这样久、这样久……
看飞奔的列车,已驶过古长城的垛口,
窗外明月,照耀着积雪的祁连山头……

但是,“接着讲吧,接着讲吧!
那杆血染的红旗以后怎么样呵,以后?……”
“说下去吧,说下去吧!
那把汗浸的镢头开呵、开到什么时候?……“”

“以后,以后……那红旗呵 ——
红旗插上了天安门的城楼……“”
“以后,以后……那南泥湾的镢头呵 ——
开出今天沙漠上第一块绿洲……”

呵,祖国的万里江山!……
呵,革命的滚滚洪流!……

“现在,红旗和镢头,已传到你们的手。
现在,荒原上的新战役,正把你们等候!”
看,老战士从座位上站起 ——
月光和灯光,照亮他展开的眉头……
看,青年们一起拥向窗前 ——
头一阵大漠的风尘,翻卷起他们新装的衣袖!

……但是现在,已经到必须休息的时候,
老战士命令:“各小队保证,一定睡够!”
立即,车厢里平静下来……
窗帘拉紧。灯光减弱。人声顿收。……

但是,年轻人的心呵,怎么能够平静?
—— 在这样的路上,在这样的时候!
是的,怎么能够平静呵,在老战士的心头?
—— 是这样的列车,是这样的窗口!

看那是谁?猛然翻身把日记本打开,
在暗中,大字默写:“开始了 —— 战斗!”
那又是谁呵?刚一入梦就连声高呼:
“我来了!我来了! —— 决不退后!……”

呵,老战士轻轻地走过每个铺位,
到头又回转身来,静静地站立在门后。
面对着眼前的这一切情景,
他,看了很久,听了很久,想了很久……

呵,胸中的江涛海浪!……
呵,满天的云月星斗!……

—— 该怎样做这次行军的总结呢?
怎样向党委汇报这一切感受?
该怎样估量这支年轻的梯队呵?
怎样预计这开始了的又一次伟大战斗?

……戈壁荒原上,你漫天的走石飞沙呵,
……革命道路上,你阵阵的雷鸣风吼!
乌云,在我们眼前……
阴风,在我们背后……
江山呵,在我们的肩!
红旗呵,在我们的手!
呵,眼前的这一切一切呵,
让我们说:胜利呵 —— 我们能够!
…………
…………
呵!我亲爱的老同志!
我亲爱的新战友!
现在,允许我走上前来吧,
再一次、再一次拉紧你们的手!

西去列车这几个不能成眠的夜晚呵,
我已经听了很久,看了很久,想了很久……
我不能、不能抑止我眼中的热泪呵,
我怎能、怎能平息我激跳的心头?!

我们有这样的老战士呵,
是的,我们 —— 能够!
我们有这样的新战友呵,
是的,我们 —— 能够!

呵,祖国的万里江山、万里江山呵!……
呵,革命的滚滚洪流、滚滚洪流!……
现在,让我们把窗帘打开吧,
看车窗外,已是朝霞满天的时候!
来,让我们高声歌唱呵 ——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四日,新疆阿克苏

【作品的内容来源】:

20世纪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们随支援大西北的浩浩大军,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主要是东北、华北、苏浙皖、中原一带),沿陇海铁路线一路西进,直至新疆。他们的组成主要是集体转业的几百万军队,从陕西向西,沿铁路线,一路播撒下整编制的军、师、团、营。他们或就地驻扎或扩散开去,组建成各行各业新的单位、厂矿或加入到另一支支援大西北的大军,即从东北、沿海、大工业城市迁来西北的各个行业的单位和厂矿。
他们的组织和日常生活习惯还是军队式的。作息时间吹军号、早上还上操、晚上经常组织学习,时不时还有军事训练,穿的是军服,带的是军帽,就是少了领章帽徽,内地的不带枪(领导还带)。在边境省份和军队几乎没有区别。他们一边和敌方残余及当地土匪作战,一边从事工农业生产。所以他们还叫军垦农场,或军管单位。这就是当时支援、开发大西北建设的主力军。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当年他们大多是风华正茂的青年。

【作品赏析】:

贺敬之同志的《西去列车的窗口》,热情地反映了上海知识青年响应号召,自愿去边疆参加建设的重大事件,写得很有艺术感染力,是一首成功的政治抒情诗。我国由于地域辽阔,加之又一穷二白,受教育有知识的人材分布很不平衡。要想改变这种而貌,势必要动员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去开发边疆、建设落后地区,这是一条符合我国实情的长远的战略措施。也就是说,这一重大事件的选择,既不是具体地紧跟琐碎“任务”,更不是简单地图解局部的政策,这件事本身就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这便给《窗口》一诗的艺术生命奠定了第一块成功的基石。
我们不否认事件的选择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在选择之后,作者如果孤立地、单调地去写事件,其作品仍然会落入平庸的泥坑。能不能成为佳作,关键在于诗人是不是站得高、想得远、挖得深、写得形象,在于如何透过表面,运用艺术的力量去开掘事物的本质美。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明空曌尔

高尔基曾说:“真正的诗—往往是心底诗,往往是心底歌,即使略有一点哲学性,但是总以专讲道理的东西为耻。”毛泽东同志说得好:“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 《窗口》最大的特色是作者善于摄取闪光的镜头,来表现我们时代的生活。

猜你喜欢
西去的骑手

大戈壁、大沙漠、大草原,必然产生生命的大气象,绝域产生大美。马仲英身上体现的正是大西北的大生命,甚至包括阴鸷的盛世才,前者是鹰后者是一条老狼。

by:塞上湖畔夜读

《西去的骑手》尕司令传奇

《西去的骑手》是作家红柯的成名作,第7届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这是一部以西部传奇人物马仲英为核心的历史小说。河州少年马仲英不堪忍受家族势力和军阀的压迫揭竿而起,年...

by:安塞里慕

解剖列车

徒手治疗师必须要懂的理论知识

by:产后康复王进

死神列车

【内容简介】萧寒从列车上醒来,发觉四周都是散落着的行李箱,一桶方便面还在冒着热气,可是,除了他外一个人都没有。四周一团黑暗,这奔驰着的列车是死神的游戏?还是地狱...

by:語声

光影列车

欢迎乘坐光影列车,带你驶入电影的世界

by:NCRADIO

死亡列车

这是文明崩塌的世界,罪恶猖狂,这是血腥疯狂的空间道德沦丧,这是一条求生之路。

by:瑾言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