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以方测证是方证鉴别的方法

2020-05-14 08:24:4516:45 370
所属专辑:伤寒温病
声音简介

学习中医,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上没有捷径,我的讲课主要也是带着大家初窥胡希恕经方医学的门径,掌握一种方法学,然后用这种六经方证的体系去看待临床问题。你会发现临床问题,在眼前变得似乎清晰起来,较前更容易把握主要矛盾了。入门容易,之后还是需要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的,还是需要我们自己不断的下功夫,绝不是说听完我的课程就能成为高手。

 

比如前几天我在胡希恕经方医学订阅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的就是经方看待鸿茅药酒。关于这个问题呢,就是当前社会很多时候被广告忽悠了,包括咱们的中成药。很多老百姓都是听广告吃药的。经常是很多老百姓,看完养生堂就会拿一张纸来医院,要求大夫开这个方子,这就是对症治疗,那么我们大家想一想,当时在上学的时候,学到某个方某个条文,就会感觉自己跟这个方子的适应征很像呀?我是不是应该吃这个方呀,等等,就忽略了辨证论治的精髓。

 

鸿茅药酒呢?药味比较多,用的药不仅温,而且补,以酒为媒介,也是一个湿热之品,所以从经方来说,治疗的是三阴证,基本上是一个少阴太阴合病为主的,我们知道,临床当中少阴太阴合病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那如果是一个三阳体质的,肯定就不适合吃了,长期吃下去肯定会出问题的。以此为例,临床中成药的应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呢?当前的中成药,尤其是注射剂过敏的比较多,一方面可能是制剂不太严格,最主要的的原因就是适应征把握不准确所致,比如西医都知道清开灵注射液能退热,如果是一个麻黄汤证的高热,给点了清开灵,可能过敏率就大大增加了。

 

再如临床上,很多患者来门诊开药,说大夫我感冒了,给开点双黄连吧。为什么呢?老百姓知道感冒了要吃双黄连,问题是感冒都能吃双黄连吗?都是被广告洗脑了,已经失去了辨证论治。临床中这样的问题到处存在,我们是专业人士,我们学了胡希恕经方医学,就要学会用六经八纲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临床问题。

 

我们还是以双黄连为例,双黄连属于非处方药物(OTC),主要成分为金银花、黄芩、连翘。双黄连的,双指的是双花也就是金银花,黄是黄芩,连是连翘。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双黄连”,有百余个品种,涉及片剂、栓剂、注射液、胶囊、软胶囊、滴丸、糖浆、颗粒、含片、合剂、泡腾片、咀嚼片、滴眼液、粉针剂、气雾剂等多种剂型。

 

双黄连药物说明书,大多生产厂家在说明书的功能主治一栏中标注其作用为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通过广告宣传等,很多人感冒后都会选择服用双黄连,因此双黄连成为人们感冒后自主购药的主要选择之一。

 

对于我们专业人士来说,要学会用专业知识来看待临床问题。中医的灵魂在于辨证论治,中成药的使用也同样需要辨证论治的指导,双黄连属于中成药,因而有其临床适应证,若不能据证用药,则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容易延误或者加重病情。

 

1、双黄连无疏风解表功效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因此方剂的功效和适应证取决于其组成药物成分。双黄连的主要成分是银花、黄芩、连翘,可据方测证,来推测双黄连的适应症。从药物组成来看,双黄连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毋庸置疑,但对于众多厂家所宣传的“疏风解表”则存在疑问。黄芩苦寒清热,并无疏风解表之功效,学界对此并无异议。认为双黄连有疏风解表的功效,主要是由于对银花、连翘功效的误解。我们在第27讲《辛凉轻剂桑菊饮》中谈过,银翘散是辛凉平剂,而本方是以银花连翘来命名的,所以很多人都误认为银花连翘具备辛凉解表的作用。其实大家可以翻看本草学,银花甘寒、连翘苦寒,只是清热,并没有解表作用。

 

金银花出自《名医别录》,其曰:味甘,温,无毒;《景岳全书》曰:味甘,气平,其性微寒,善于化毒;《本草备要》曰:泻热解毒,甘寒入肺。散热解毒,清热即是解毒;《本草求真》曰:清肺热,解痈毒……味甘性寒,无毒;《得配本草》曰:甘,平、微寒……去风火,除气胀,解热痢,消肿毒。历代本草中未见银花有疏风解表之功效。连翘出自《神农本草经》,其曰:味苦,平;《本草纲目》曰:诸痛痒疮疡皆心火,故为十二经疮家圣药,而兼治手足少阳手阳明三经气分之热也;《药性赋》曰:其用有二:泻诸经之客热,散诸肿之疮疡。历代本草中未见连翘有疏风解表之功效。清代温病名家杨栗山认为银花、连翘应归于寒剂,其曰:金银花味甘,气寒;连翘味苦辛,气寒。并无疏风解表的记载。

 

从以上本草论述可以看出,银花味甘性寒,连翘味苦性寒,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可用于治疗痈疽疮疡诸症,而并无解表、疏风之功效。因此双黄连中并无具有疏风解表功效的药物成分。

 

2、银翘散的疏风解表功效不在于银花、连翘  

 

现在学界部分人认为银花、连翘有疏风解表的功效,其依据是以银花、连翘命名的著名方剂银翘散有疏风解表的功效,故认为银花、连翘亦有疏风解表之功效,殊不知这是对银翘散的误读。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上焦篇,其曰“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大家还记得《伤寒论》中关于温病的描述吧。《伤寒论》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太阳病是发热恶寒并见,少阴病是但恶寒不发热。温病是但发热不恶寒,同时出现了口渴,这说明什么呀,说明没有表证,而是一个里热充盛而表现出来的但恶热,不恶寒,而渴。所以发热而渴不恶寒是温病的特点。而吴鞠通银翘散条文的描述和《伤寒论》中温病的描述是一致的。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银翘散方为: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苇根。我们也可以借助方歌来帮助我们记忆。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银翘散为辛凉解表、疏风泄热的代表方剂,温病看来其适用于风温初起邪袭肺卫之证。《温病条辨》上焦篇第11条曰:已用过表药者,去豆豉、芥穗、薄荷。可见创制银翘散方的吴鞠通认为豆豉、芥穗、薄荷属于解表药。正如《温病学》认为:恶寒已罢,则荆芥、豆豉亦非所宜。银翘散方后注有“衄者,去芥穗、豆豉”,衄者为里热迫血,当清热凉血,辛温之芥穗、豆豉自然不宜,故去之。同时吴鞠通在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汤方论中明确指出:“去豆豉,畏其温也”。银翘散为辛凉平剂,其中芥穗、淡豆豉辛温发散、疏风解表,银花、连翘、桔梗、竹叶、牛蒡子、苇根等苦寒清热解毒。

 

银翘散中解表主要在于芥穗、豆豉、薄荷,银翘散中清热力大,辛温解表力小,合之成为辛凉解表、疏风泄热。就像我们之前在讲麻黄石膏配伍的时候,取麻黄的辛,辛以解表,取石膏的凉,凉以清热,合在一起就是辛凉法。同样是这个道理,银翘散中的芥穗、豆豉、薄荷辛以解表,剩下药物呢,取其寒凉清热,合在一起就是辛凉解表法。所以银翘散中的疏风解表作用不在于银花、连翘。

 

综上所述,银翘散中既有辛温以疏风解表,又有寒凉以清解里热,因此属于卫气同病,但一般认为银翘散为邪袭肺卫证。其疏风解表主要在于豆豉、芥穗、薄荷,并非银花、连翘之功。同时结合历代本草对银花、连翘的论述,故银花、连翘并无疏风解表之功效。

 

3、双黄连用于感冒初起需要辨证来看

 

外感风热,风温初起,多属于邪袭肺卫,卫气同病之证,治当辛凉解表、疏风泄热,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等。卫分属表,气分属里,因此在《伤寒论》六经看来,当属于太阳阳明合病,即表里合病,表轻而里热重,治疗当尊“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里”或表里同治法。给予清里热兼以解表,临床不可单纯清热,以免苦寒郁遏病机,迁延不愈。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18条:“温毒咽痛喉肿……普济消毒饮去柴胡、升麻主之,初起一二日,再去芩、连,三四日加之佳”。并自注曰:“去黄芩、黄连者,芩、连里药也,病初起未至中焦,不得先用里药故犯中焦也”。温毒初起,“尚未至中焦”,虽然有温毒热邪,但因为存在一定表邪,恐黄芩、黄连苦寒郁遏气机,故去之。直接指出在表邪未解、表里合病的时候,单纯的苦寒清热是不合适的。所以在初起的时候呀,要去掉黄芩、黄连。三四日的时候,里证明显了,表证没有了,再把黄芩黄连给加上。给我们指出表证的时候,不能过用苦寒以免郁遏病机而导致邪气不去。双黄连苦寒清热,适用于治疗热证,因其不具有疏风解表之功效,故不适宜于表证未解者,不适用于感冒初起。

 

表证初期的时候掌握一个原则,不能过用寒凉,一方面寒凉容易郁遏病机、冰伏邪气,导致留恋不解,另一方面也容易引邪入里。大家还记得《伤寒论》中的结胸是怎么形成的吗?第131条曰“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就是因为邪尚在表,或里热未实,过早下之所致。

 

小结一下,双黄连主要成分是银花、连翘、黄芩。从其组成药味的临床应用及本草论述而言,银花、连翘、黄芩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属于“热者寒之”之法,属于阳明病范畴。对双黄连有“疏风解表”作用的认识,可能源自于对温病名方银翘散的误读,银翘散适用于风温初起,属于经方的太阳阳明合病,其疏风解表之功效在于荆芥穗、豆豉、薄荷等,而非银花、连翘。临床上银花、连翘、黄芩虽然可以配合应用于表证的治疗,但绝不能因此而误认为有疏风解表之作用。

 

从温病学角度看来,双黄连证当属气分证,从六经角度来看,双黄连证当属于阳明病的里实热证。双黄连寒凉清热,并无疏风解表之功效,只适用于单纯里热证。故临床上风温感冒初起的时候,有表证的时候,双黄连需要配合疏风解表法来应用,不推荐单独应用。其他清热解毒类的药物同样适用本原则。当然,单纯里热的时候,应用时没有问题的。因此现在市场上通行的双黄连说明书上的“疏风解表”的主治说明是不合适的。

 

以双黄连为例,虽然是中成药,也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不仅老百姓,很多医生也是直接根据说明书来用药,而不是去探究方证的归属。临床中有的时候用马应龙痔疮膏外敷治疗青春痘,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气滞血瘀的女性痛经,也都是辨证论治的应用,再如男性就不能吃温经汤了吗?中医是辨证论治的,还是辨症论治的?

 

很多人想让我讲方证鉴别,方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辨证和立法。方证鉴别的前提是要明白方证的六经归属,比如上节课有问题,说三仁汤和小青龙汤的鉴别。上升到六经层面就是三仁汤是清热利湿的,属于阳明太阴合病,而小青龙汤是外邪里饮,是太阳太阴合病。二者共同点都是有太阴的痰饮水湿,但一个有表的太阳,一个是里热的阳明,太阳和阳明很容易鉴别吧。明白了六经,自然知道如何去鉴别了。

 

再比如之前有人问我,请问小青龙汤和苓甘五味姜辛夏汤的鉴别。简单来说一句话,小青龙汤有表,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没有表证,因此单纯的心下有水气,可以考虑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有表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小青龙汤了。因为小青龙汤中温化里饮的药物,加上一个茯苓,就是苓甘五味姜辛夏汤了。之前讲的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外邪里饮三方的鉴别,包括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黄连汤等方证的鉴别,也是把条文和以方测证相结合的。这是一个方法,希望大家以后多体会。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经方方证-黄煌

这个专辑是记录我学习中医文化的历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by:兰凹

金匮要略方证

本专辑是与大家共同学习金匮要略的经典方,方证,应用目标,临床病案,可以让我们从方证角度更加精准用方,不断提升临床诊疗效果。

by:王晓军经方研习社

张仲景方证化裁诠解

《张仲景方证化裁诠解》已出版为同名书籍。《伤寒杂病论》的地位无需赘述。但它著于两千年前,历经战乱焚毁,又有大量医家依己意更注增删,致使我辈不得要领,造成后世中医...

by:老袁医道烩

广义经方方证讲解

邓文斌中医师从事经方实践,临床三十多年,出版专著三本,手把手教您学习经方,快速成为合格中医。

by:广义经方

离婚过错方证据

离婚时指正对方为过错方法律规定谁主张谁举证法律却没有给你调查权利...

by:听友71888815

圆机经方证治医典

还原经方本质,揭开伤寒论的神秘面纱!本专辑系包括:《圆机活法学经方》和《康平古本伤寒论释义》。系统的阐述了古经方的“圆机学说”及“水火津液观”,完善了“六病七机...

by:汉方医道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