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苓桂术甘汤方证

2020-05-14 08:24:5911:20 380
所属专辑:伤寒温病
声音简介

前面讲的几个方都是关于祛湿的,外邪里饮的。今天继续讲水饮。仲景论述痰饮较多,后世温病偏重于论湿。

 

苓桂术甘汤是最为基本的一张温化水饮的方子。虽然《金匮要略》中把苓桂术甘汤治疗心下有痰饮,其实按照我们目前体系来分,应该归为水饮更为合适。三仁汤之类的归为痰湿。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我们发现苓桂术甘汤总共三条,伤寒论1条,金匮要略2条。我们可以认为是桂枝甘草汤加入苓术。苓术是一个最常用到的对药,我们都很熟悉,起到一个健脾祛湿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分析一下桂枝甘草汤。

 

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酸甘化阴,辛甘化阳,其中辛甘化阳的代表方就是桂枝甘草汤、甘草干姜汤。后世认为桂枝甘草汤温心阳,甘草干姜汤温脾阳。仲景条文中也指明桂枝甘草汤的病位在于心下悸。病机很清楚,是发汗过多,汗液丢失,导致的心阳不足。

 

一方面呢,汗为心之液,发汗过多,自然会损伤津液。而阳气是无形的,需要潜藏在津液当中。我们可以想象,同样水温下,一杯子的水和半杯子的水,谁蕴含的阳气热量更多呀?那当然是水越多的时候,它蕴含的阳气热量才会越多。你把杯子里面的水倒掉了,杯子里面自然就没有阳气热量了。津液丢失了,阳气热量随之减少。因此夏天我们出汗后,吹空调,会觉得很凉,就是因为汗出,不仅仅丢失了津液,阳气也在丢失。

 

因此,发汗过多,津液、阳气都在丢失,汗为心之液,心阳受损更为首当其冲。“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都是心阳不足的症状表现。因此仲景给予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温运心阳。剂量是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

 

胡希恕先生解释到,一方面是发汗后,津液不足,津血同源,津虚则脉管内血虚,不能养心而心悸,同时发汗过多,都是人体上半部汗出最多,人体下部体液就会往上,引起气上冲,波及到心,气上冲心同样也会心悸。所以,两个因素导致心下悸,用手按着舒服一些。桂枝甘草一方面辛甘化阳,同时桂枝有平冲降逆的作用。因此选用的是桂枝甘草。关于桂枝的平冲降逆作用,我们前面也谈了,桂枝在《伤寒论》中三个作用,一个辛温解表,一个平冲降逆,一个温化水饮。其中平冲降逆可以体现在下面两条:

 

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都在说明桂枝有平冲降逆的治疗作用。

 

关于“叉手自冒心”。

 

第75条: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这一条的“手叉自冒心”,和64条一个意思。同时也解释了,“叉手自冒心”的原因是“发汗过多”或者是“重发汗,虚,故如此”。同样是汗出过多所致。因此我们得出一个道理,没有表证的时候不可发汗,有表证的时候不可发大汗,达到“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即可,“不可令如水流离”,以免损伤津液,变证百出呀。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我们发现苓桂术甘汤可以认为是桂枝甘草汤加入苓术。明白桂枝甘草汤后,我们来看苓桂术甘汤条文,就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了。首先两个方证的病位都在心下。第67条冠名为伤寒。指的是太阳病的伤寒,所谓的麻黄汤证,本来应该发汗,但是错误的给予吐法、下法呀,属于误治。

 

这个患者本身还有水饮,是从《金匮要略》的条文中看出来的,比如“心下有痰饮”、“夫短气有微饮”。本身有水饮,误治不但表不解,反而导致水饮夹气上逆,也就是水气上逆,导致“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下,也就是胃脘部,水气冲于心下,心下逆满,满是满闷不通的意思,水阻气机。气上冲于头部,影响清窍,出现头眩的症状。所以我们后世临床中,一部分的美尼尔综合征可以从水饮论治。

 

本身有水饮,表现在脉上就是脉沉紧,《金匮要略》曰: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虽然经过吐、下的逆治,但表证未解、水饮未祛,这个时候发汗则激动水饮,出现“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大家可以体会一下什么是身振振摇?是不是头晕、身体晃动呢。是激动水饮、水饮上冲所致。

 

这个时候,一方面表不解,一方面激动水饮,水气上冲。这个时候桂枝甘草汤平冲降逆,加茯苓白术利水。我们强调在有水饮的情况下,即使有表证,也要表里双解,如不解表,表不但不解,反而激动水饮,引起水饮上冲。如外邪里饮的小青龙汤,一方面要解表,一方面要祛饮。

 

苓桂术甘汤用桂枝甘草来发汗。那有人要问,为什么用桂枝来发汗呢?为什么不用麻黄呢?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原本是一个太阳伤寒,但是经过吐下的误治之后,损伤了人体津液,那么在津液虚损的情况下,即使有表,也应当微微发汗解表而愈,而不能用麻黄去发大汗了。所以我们会发现,在伤寒论中,凡是汗、吐、下之后的表未解,或者是津液已虚的表未解,都是用桂枝汤来发汗,而不再用麻黄汤了。即使在少阴篇的时候,麻黄剂量一方面要减少,一方面要用附子来配合。

 

《金匮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金匮要略的两条,也不难理解。心下有痰饮,这里的痰饮是概指,以水饮为主,水饮上逆,除了心下逆满、起则头眩以外,气上冲胸,同样可以导致胸胁支满,但注意要和小柴胡汤证的胸胁苦满相鉴别。因此心下有痰饮是本,胸胁苦满、头晕、目眩是水饮上逆所致,属于苓桂术甘汤方证。,水饮在内,气机不通,可导致短气,所以祛饮即可,苓桂术甘汤主之。也说明苓桂术甘汤是祛饮的,通过利小便以祛水饮。

 

举一个胡希恕先生的医案(见《百年百名胡希恕》):刘某,女,19岁,学生。初诊日期1977年10月3日:因眩晕、耳鸣、耳聋二月。某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中西药治疗不效,已休学两月,托亲友而找胡老诊治。近头晕不能起,睁眼则晕甚,耳聋、耳鸣,口干不欲饮,时感胸闷心慌,舌苔白厚,脉沉细。

 

本案怎么分析呢?先辨六经继辨方证。首先本案口干不欲饮、舌苔白厚、脉沉细,都说明这是一个太阴病,有水饮。同时以头晕、耳聋、耳鸣的上部症状为主,属于太饮上逆所致,符合苓桂术甘汤辨证要点,其中胸闷心慌也是水饮上逆波及心脏所致。因此是一个苓桂术甘汤方证。因此胡希恕先生辨为:此寒饮上犯,蒙闭清窍,治以温中化饮,与苓桂术甘汤:茯苓六钱,桂枝三钱,苍术二钱,炙甘草二钱。

 

二诊10月12日:上方连服八剂,头晕已,耳鸣大减,耳聋好转。前方增桂枝为四钱、茯苓为八钱。三诊10月20日:上药服六剂,诸症已,因害怕再犯要求再服药巩固,嘱其不必服药。

 

小结一下,临床上,太阴病水饮证很常见,常常表现为舌淡齿痕、小便不利、口不渴或不欲饮水。在太阴病的水饮证基础上,如果水饮上逆较为明显,而表现为有气上冲、心下逆满、胸胁支满、头晕头眩、耳鸣耳聋等症状时候,说明痰饮水湿上逆,就属于苓桂术甘汤方证。从方证角度来看,苓桂术甘汤属于太阳太阴合病的外邪里饮,但表证相对较轻,所以只用桂枝来解表,没有表证的时候,也可应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金匮要略方证

本专辑是与大家共同学习金匮要略的经典方,方证,应用目标,临床病案,可以让我们从方证角度更加精准用方,不断提升临床诊疗效果。

by:王晓军经方研习社

经方方证-黄煌

这个专辑是记录我学习中医文化的历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by:兰凹

芍药先生(芍药甘草汤医案集)

本书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方,通过辩证论治,对经方进行加减组合,介绍了百种常见病的治疗方法。书中刘老以善用芍药甘草汤而闻名,人称“芍药先生”,又因所用药味常常不超出...

by:金樱子的刺

广义经方方证讲解

邓文斌中医师从事经方实践,临床三十多年,出版专著三本,手把手教您学习经方,快速成为合格中医。

by:广义经方

离婚过错方证据

离婚时指正对方为过错方法律规定谁主张谁举证法律却没有给你调查权利...

by:听友71888815

张仲景方证化裁诠解

《张仲景方证化裁诠解》已出版为同名书籍。《伤寒杂病论》的地位无需赘述。但它著于两千年前,历经战乱焚毁,又有大量医家依己意更注增删,致使我辈不得要领,造成后世中医...

by:老袁医道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