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第7集《李白在人生颠峰,却很不开心》

2020-05-18 14:32:4010:41 108
所属专辑:唐诗和唐代诗人
声音简介

不走寻常路的李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吗?天宝元年的春天,玄宗下诏书征其入京,李白终于迎来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期——翰林待诏。李白接到诏书随即匆匆入京,临行前作《南陵别儿童入京》,其中有一句非常有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自诩不凡的李白把这次入京看作是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绝佳时机,“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先建功立业,然后功成身退,是李白一直以来的人生理想。在他还未出山之前,就已经立下大志,要辅佐帝王成就大业,使天下太平。李白多次表明,他想效法姜太公、管仲与诸葛亮等人。这些人原本沉沦于下层,一旦为明主赏识重用,便可一展平生抱负,建立不世的功业。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李白所倾慕的这些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乱世英雄,而李白所处的时代恰恰是大唐最辉煌的太平盛世,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因此李白的乱世英雄梦其实是很难实现的,他只能走心中另外一些偶像的人生之路,像蜀地先辈司马相如、杨雄等人一样,以文学博得帝王的亲近与重视。事实上,李白走的也是这样一条路,这一时期李白写了很多宫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清平调》三首,尤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广为传诵,传说这是形容杨贵妃的美貌,霓裳羽衣如云一般轻盈美妙,贵妃的容颜如花一般美丽,花即是人,人即是花,人与花交相辉映。这一时期李白任职的官署为翰林院,而正式职称是翰林待诏,或称翰林供奉。有同学可能会疑问,李白不是翰林学士吗?那么翰林待诏与翰林学士的区别是什么呢?

在唐朝,天子所居皇宫的附近,有一个地方叫翰林院,里面驻扎着许多有才能的人,给皇帝做顾问,叫做待诏之士。待诏之士都是专业人才,门类繁多:文学、经术、僧道、甚至书法和下棋的,各色人等,无所不包。这些人被称作翰林待诏。开元二十六年,又建学士院于翰林院之南,这时便选取一部分文学之士进入学士院,专门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诰命等。这些人也被称为翰林学士。而李白实际上只在翰林院供过职,并未进入过学士院。也就是说李白一直都是以文学侍从的身份得到皇帝的赏识,而并未以学士身份真正参与政治。实际上,在唐代不管是翰林学士还是翰林待诏都只是是兼职,并不属于正式官僚机构中的职位。即无论是开元时期,还是天宝及天宝以后,翰林学士以及翰林供奉(翰林待诏)都应该有正式官衔,这一方面是朝廷对其身份地位的确认,另一方面也是生活保障的依据,因为只有正式的官职才能领到相应的工资。这是一个通例,但偏偏李白除了“翰林供奉”外,什么也没有,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疑问。如果是因为刚刚被皇帝诏入,还需要一段时间考察,暂不授予正式的官职还可以理解,但整整两年多,直到李白离开长安,他都未曾获得一个正式的官职。实际上,李白在朝廷的两年多时间里。不管玄宗皇帝如何欣赏他,却始终不过把他当作一个陪同宴游的文人,吟风弄月,诗词歌赋是可以的,参与政治是不可能的。

这与李白最初的设想完全不同。他试图辅佐君王治国安民的理想抱负完全破灭。无奈之下,天宝三载(744)的春天,李白上书请求还山,玄宗准许了他的请求,并赐给他一笔资金,于是李白离开了他恋恋不舍的长安,开始了四处漫游的生活。李白并非心甘情愿的离开长安,而是他不知道自己留在这里的意义何在,理想抱负的实现遥遥无期,不甘心仅仅只是一个侍从文人的身份,成为粉饰太平点缀。在离开长安时候,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行路难》一诗,抒发了其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于对天才被弃置的惋惜,朋友们设下盛宴为李白践行,第一句便浓墨重彩的描绘了一场奢华的宴席,美酒佳肴,要是在平时,李白一定是“会须一饮三百杯。”然而此时的李白却一口也吃不下,端起酒杯,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放下了。离开座席,拨出宝剑,环顾四周,心绪茫然。这里停、投、拔、顾四个动词连用,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忧郁彷徨的悲愤之情。想要渡过黄河,坚冰却堵塞河流;想要登上太行山,山上却被积雪覆盖。诗人这里用“冰塞川”与“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诗人本来满怀理想抱负进京面圣,却不料只是被当作侍从文人对待,并未得到参与国家政治的机会,诗人内心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联想到古代的英雄豪杰,姜太公在磻溪垂钓,终于获得文王的赏识;伊尹在遇到商汤之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两位敬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诗人又增加了一份对人生的信心。而回到现实,诗人不禁发出了行路难的慨叹,前路崎岖,自己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诗人内心真实的挣扎与矛盾,然而倔强又自信的李白,绝不愿在离别的宴席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积极用世的强烈情感使得他终于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勇敢无畏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豪迈气概表现的淋漓尽致。我非常喜欢这句诗,也将这句诗送给同学们,无论今后学习和人生之路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坚定信心,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唐诗~李白

以诗观人,以人观史,以史悟道。李白作为唐豪放派诗人代表其诗词表现的非常的豪放与不羁,但细读其诗却能发现诗人是何其孤独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个性不愿与其他同流合污,...

by:三宝居

全唐诗-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全唐诗》李白卷,由白云出岫录制

by:白云出岫

粤韵唐诗/李白诗选/粤语唐诗

精心挑选最美李白诗,粤语朗读,配喜马拉雅自带音乐。

by:江汉思归客

李白 李太白唐诗赏析

诗仙李白,一生放荡不羁,留下千古名篇无数,但是我们真的能读懂他的诗歌吗,他的每一首诗都有传奇的背景,创作的每个瞬间都有精彩的故事,和我一起读懂李太白!

by:熊猫船长Captain

《唐诗是一曲风流》李白诗传

李白一个醉倒大唐万里江山的诗仙,写诗做赋,李白是奇才,而舞刀弄剑,他同样是佼佼者。相传李白的剑术在当朝位列第二,魏万曾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他自幼就受到任...

by:美霖书会

李白全集

以《李白集校注》为底本。

by:半閒堂

李白诗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by:听听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