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那些年躲被窝里看的小说,这个朝代人居家必备

2023-07-16 10:24:0115:34 4.7万
声音简介
前言:

前一讲,我们提到这小说到了明朝,总算是在文学史上拥有了姓名。这期间离不开印刷技术的助力。跟咱们现在短视频流行是一个道理,要是没有4G5G作为支持,也不会出现人手必备的手机app要么是抖音要么是快手这样的场景。

 

这小说自从在文学史上崭露头角后,不仅收获一堆书粉,也成为文学家笔下爱用的文学形式,在文学家的笔下大放异彩,到了清朝,小说越写越有趣,不少清朝写的小说,像《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它们跨过时空界限一直红到了现在。

 

那么本讲,我们就来唠唠这清朝的小说都写些什么?它们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下被创作出来的?这创作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这些至今仍受欢迎的小说不过气的秘诀是什么?

 

话不多说,开始今天的内容。



清朝小说家是如何拐着弯骂人的?

在开始之前,开浩想考一考大家一个问题,你猜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在哪个时期达到顶峰的?此处暂停5秒给大家留个评论区答题时间。是不是很多听完上一讲的听官肯定会脱口而出,咳,还用想嘛,肯定是明朝嘛。前一讲你都说了,这明朝动不动就送文人”文字狱“,这文学家是高危职业啊,提着脑袋搞创作。

 

要是这么想,那就是我们too young too simple了,这文人的创作环境,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到了清朝统治者这,玩专制,他们是专业的,“文字狱”那是特产,逢人就送的。听到这,前面的答案是不是也就呼之欲出了呀。这中国古代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时代就是清朝。

 

但是再高压的环境,也不会压断文学家手中的那根笔,毕竟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而且这反抗的种子早在明朝以来就已悄悄埋藏在人们心中,到了清朝更是生根发芽,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绽放出它特有的风情。

 

在小说家笔下,惨淡的现实被包装成志怪小说,愤懑不平的那些事全藏进侠义小说里,世间百态的缩影放进世情小说中,想要吐槽的话全写进讽刺小说里。大家小书系列丛书作者,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里提到,要是论小说的种类及其变化,清朝要比明朝多的多,这清朝的小说不仅写的多,还写的好。而且,不少小说,还被改编翻拍成影视剧、电影,红到了现在。比如电影《倩女幽魂》,以宁采臣和聂小倩这对人鬼cp之间展开的爱情故事就是改编自清朝蒲松龄所写的《聊斋志异》。清朝受欢迎的小说,搁在现在,也仍然没有过气。

 

这本《聊斋志异》不仅故事吸引人,明明写的是鬼故事,但这故事里的鬼却一点儿都不吓人,甚至有些鬼让人看完想哭又想笑。这让开浩十分好奇,这本书的作者,蒲松龄老先生是如何写出如此有趣的小说的,这小说里的主人公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还是取材自生活中呢?我们接着往下说。



这个鬼故事一点都不吓人

这得从一个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名落孙山的青年开始说起。这个青年呢,正是《聊斋志异》一书的作者——蒲松龄。从小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蒲松龄,也走了一条读书人都会走的路,考公。

 

但是在清朝考公,可不轻松。不像唐朝会写诗,宋朝会写词就能被破格录取。在清朝你要想科举榜上有名,先回家把八股文(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先,不光得会背,什么“之乎者也”最好能张口就来,当然了,前面这些要求仅针对寒门学子,如果你家里有矿,想要什么头衔就是打声招呼的事。钱到位,一切都好办。也就是说,你满肚子的墨水也抵不过别人出身时自带的皇冠,所以在清朝官场一度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而蒲松龄,好巧不巧,自带“一穷二白”的标签,即便拥有出众的文学天赋,学识过人,在等级森严的清朝,这些都没用。所以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在科举路上屡战屡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好在蒲松龄也不是死脑筋,既然考公无望,也不能在这条路上死磕到底,可以先找份工作,边工作边考公嘛。于是蒲松龄选择当个教书先生,工作日教书育人,带着学生们读一遍四书五经,捎带着帮自己也巩固一遍考点,休息日拿来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那他的爱好是啥呢?

 

他从小就爱听民间的鬼神故事,毕竟鬼故事总是有巨大的魅力,越怕越想听,越听越着迷。但蒲松龄跟普通人不一样,普通人最多去找个鬼故事听或者找鬼片看,蒲松龄他不光自己找故事听,还上手写起来了。

 

据说蒲松龄在22岁的时候,就开始动笔写《聊斋志异》了,要是创作遇到瓶颈了,就找个大马路,搁旁边摆个茶摊,供路过的行人休息、解渴用。而且蒲松龄还有特殊的一套收费标准,你给我钱不要,给我说个故事就成。这么一来,不少人光顾蒲松龄的茶铺,给蒲松龄的创作提供了不少素材。当然这些素材中,有的可能真的是民间传说,有的可能就是为了免费喝茶,临场即兴发挥的故事。

 

这些素材到了蒲松龄笔下,成了一个又一个生动,并且有“内味”的故事内啥味儿呢?就是话里有话,借故事来隐射社会现象。他的笔下不乏有不畏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真爱的人鬼情未了的爱情故事,什么阶级差异,什么门当户对,不存在的。在蒲松龄的笔下,妖狐皆有性格,甚至妖狐比人更讲情义;有穷其一生都在考公的读书人,被科举制度所摧残,甚至做鬼都在考试的读书人;也有遭受统治阶级迫害,含冤而死,到了阴间也无处申诉的寻常百姓,生而为人处处被迫害,死了做鬼也难逃压迫,这比窦娥还冤。

 

这写的哪是故事,是窒息的现实啊。戏剧化故事情节的背后其实是放大的社会矛盾,这也是蒲松龄的写作特色,郭沫若先生曾这么评价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作为底层百姓的一员,蒲松龄再清楚不过百姓的生存环境是如何,贪官污吏的嘴脸又是怎样,一个寒门学子想要通过科举制度走上为官之路有多难。

 

用吴小如教授在《古典小说漫稿》里的话来说,就是《聊斋志异》作为“志怪”类的文学作品,有不少值得肯定的东西,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社会上各阶级之间的种种矛盾。有些故事的出发点,明显地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相对立,是非爱憎的倾向是非常清楚的。

 

这种创作合乎情理,符合逻辑,这样写的故事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十分的符合主流价值观(因果报应,好人有好报,恶人自食其果)。你看往往被妖、鬼所害的人,大多都是心怀鬼胎,不怀好意的,而妖、鬼接近这些坏人,都是通过人性的弱点,比如说贪财、好色等。而那些抵得住诱惑,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的人,往往是活到最后,甚至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像宁采臣和聂小倩那样,宁采臣式的“好人”最后得到了好报。这种剧情,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爱看!

 

不仅故事情节深入人心,《聊斋志异》在阅读上没有什么不适感,语句上其实很接近白话了。所以无论是从文学价值上看,还是从文学形式上来看,《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是实至名归,也为“志怪"类小说拓宽了题材,提供了不同视角的写作思路。

 

压抑的封建专制下,蒲松龄把现实生活中的丑陋、阴暗化作笔下的妖鬼,他用一个又一个故事警醒世人,而不是吓人,所以读完这本鬼故事,你不觉得吓人,反而听完之后内心百感交集,它是在提醒你,为人处世的原则。

 

妖魔鬼怪来内涵人间怪象的志怪小说,同样也有把人间百态尽收书中的世情小说。那么清朝的世情小说跟明朝的有何不同呢?



文坛顶流《红楼梦》

以拥有一票书迷的文坛大IP《红楼梦》为例,(本讲的红楼跟之前的不一样,这次我们单纯的从文学角度上看红楼)暂且不说被影视剧翻拍了多少个版本,至今都有不少粉丝,对于贾宝玉应该跟谁组CP讨论的不可开交。这本自带话题度的小说,也是凭着满本大白话,成功的打入清朝民间市场,与通俗小说合流。

 

而这本书的作者——曹雪芹,他的人生履历跟蒲松龄有些不同。曹雪芹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他可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出身自带皇冠的权贵阶级,只可惜这个皇冠没有戴多久,在他十三岁那年遭遇家庭变故,家道中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些世俗的大道理,总是在人落魄的时候看的真切。

 

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特殊的人生经历,反而成了曹雪芹创作时的宝贵财富,成就了一本名著——《红楼梦》。在他的笔下,红楼梦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的,带着人物标签的,中央空调贾宝玉,玻璃心的林黛玉,双商给力的薛宝钗,这三人之间的爱恨纠缠,让我们这群吃瓜群众看的那个真情实感,没想到最后成了个悲剧,想给编剧寄刀片,才发现编剧早就下线了。

 

《红楼梦》的价值不仅于此,通过它,能看到清朝的人间百态,四大豪门家族的兴衰史也像极了清朝的衰亡史,和谐表象的背后是日益加剧的阶级差异,有吃喝不愁的贵太太,就有进了大观园合不拢嘴,一副没见过世面亚子的刘姥姥,权贵和平民之间鲜明对比无处不在。像极了一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书里揭露的还不只是阶级差异,还有官场的腐败,寒窗苦读不一定能当官,但家里有矿,就能花钱买官。钱交易的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官场简直无药可救。就好比四大豪门家族的没落早有迹可循,清朝的衰亡也有迹可循。通过这本红楼,你就能清楚个大概。

 

曹雪芹把他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的切身经历,对于社会大环境的厌恶和愤懑全写进了书里。讽刺、内味随处可见,当然了,人家曹雪芹在创作的时候,肯定是事先声明过的,我就纯粹只是在写个故事,写一个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写一个豪门家族的尔虞我诈,供大家消遣吃瓜。所有情节都是虚构,如有雷同,非常荣幸(你懂得)。



总结:

像《聊斋志异》、《红楼梦》这样有内味的小说,在清朝层出不穷,文学家内心的压抑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全成了写作时的创作素材,对现实有多无奈,这笔下的语句就有多嘲讽,比如《儒林外史》,为讽刺小说打了个样,写的就是贪官污吏那些事。

 

也有人把愤懑化为对未来的期望,笔下写的都是侠义小说,希望自己就是那个仗剑走天下,为正义而战的侠客,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当下惨淡的现实终有好转的那一天。

 

你看,封建专制达到顶峰的清朝,也没有成为文学史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反而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促成了小说百花齐放的局面。特殊的时代,成就了特殊的文学形式。玩文字游戏,文学家是专业的,拐着弯骂人,文学家也是专业的。

 

好了,这期节目到这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还是那句话,下期节目更精彩!下期呢,我们就要进入近代文学的世界了,好不容易结束封建君主专制,走向自由时代的近代文学又是怎样的画风呢?讲近代文学我们又会提到哪位文学大佬呢?这近代文学摸索发展的路上又有哪些故事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下期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渝妹子呀

朱门酒肉臭(xiu),路有冻死骨。

鱼遇愚渔欲御鱼

摇头晃什么??????

亿哥胖鱼

很喜欢听,通俗易懂。

独酌dz

朱门酒肉臭(xiu)不是chou

渝妹子呀 回复 @独酌dz

开浩,已经读错两次了。

素年锦时浅浅笑

蒲松龄在路边打卡::你有故事,我有酒!

猜你喜欢
那些年的文学心事

这是我的收藏书单,希望大家一起享受文学带给生活的美妙。

by:有风书院

那些年那些事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你们可爱的猩猩船长,欢迎大家今天来乘坐猩猩号飞船,飞船即将起飞,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抓稳坐好,以免被甩出去!~~将将将!~~~落地平安~~...

by:月亮的猩猩

那些年那些事

“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有些人在我们的生命中不曾出现,却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那些年的那些事是真实发生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是不该被我们遗忘的……

by:牛油果溪溪OYsisters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遭遇

过往的日记诵读,在广东惠州和深圳漂泊的日子。

by:补桐书屋

那些年,那些歌

快乐的时候,你听的是音乐;难过的时候,你开始懂得了歌词。一首歌,一个故事,一种心情,一段回忆!每天为您推送经典好歌,伴你重拾往日的情怀,回味记忆中的经典,感受那...

by:紫月千语

那些年的那些事

那些年说白了,也就是个七、八十年代。那些年发生在村里的那些事,现在想来、说来,算是哭笑不得也好,算是愚昧无知也罢,算是荒唐、荒谬也行。至于那些年村里发生过哪些事...

by:油海泛舟

那些年 那些人 那些事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聚焦于历史上的名人,探索那些鲜为人知、充满趣味性的传说与故事。

by:录嘢鲜衷

那些年,那些记忆

你有想考的大学吗?你现在在干什么?我们都准备了18年了,就是为了高考,既然选择了高考这条路,就要努力坚持走下去…7月考出超常成绩,8月被理想的学校录取,9月玩的...

by:21Marcia

那些年,那些歌~

岁月的年轮刻在你的脸上,核桃般的皮肤已足以说明沧桑.此时的我不会再去向往,那青涩的纯洁的事物,不会去享受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如今我只能去纪念那逝去的青春,用这淡...

by:0fancy芳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