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期 美苏太空竞赛下催生的经典影视剧《星际迷航》系列(1966-今)

2020-08-12 01:00:0111:40 2721
声音简介


上一期我们讲了《星球大战》,这一期,我们接着聊同样是太空科幻题材的另一个系列作品《星际迷航》。
星际迷航在宇宙观上没有《星战》来得那么宏大,特效制作上也没有那么出彩,但从起源上要比《星战》更早。最初的剧本由吉恩·罗登贝瑞在1960年就完成,比乔治·卢卡斯的《星战》足足早了13年。吉恩·罗登贝瑞在进入影视行业之前,曾追随他父亲的脚步,从事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飞行员事业,上世纪40年代曾担任过美国陆军航空队的B-17轰炸机的飞行员,退役后也驾驶过泛美航空的客机,飞行经验非常丰富。正是由于对天空的向往与热爱,促使了吉恩·罗登贝瑞对科幻题材以及那时候无人涉足的太空和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创作一些科幻题材的电视剧本,反响也还不错,这更加膨胀了吉恩·罗登贝瑞想要制作大型科幻题材电视剧或者电影的热情。于是,在50年代末期,他便专心开始他的《星际迷航:原初》系列的电视剧本的创作。


但当他拿着完成的剧本试图说服各大电影电视剧公司的时候,却处处碰壁,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投资拍摄这样一部一看就是极度烧钱的玩意儿,而且,剧本中所呈现的风格与当时的电视剧也大相径庭,这在投资人看来,无疑风险极大。这一点,与13年之后的乔治·卢卡斯也几乎如出一辙,毕竟,在没有电脑特效作为支持的年代,所有的科幻题材都有着画面如何呈现的现实难题。
不过,好在,1960年代,刚好是一个对太空充满着激情的年代。那时候的美国和苏联已经在太空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时任总统的约翰·肯尼迪在竞选时就对美国人民承诺过,只要他当选了总统,就一定会在太空科技方面,全面超越苏联。所以,在1961年苏联率先完成了载人航天之后,肯尼迪总统就迅速推动了超越苏联的空间计划,宣布斥资11亿美元,启动了后来最著名的阿波罗计划,并要求在1970年之前完成登月任务。虽然肯尼迪总统在1963年遇刺身亡,但他的遗志却获得了继任总统林登·约翰逊的大力支持,终于在1969年7月11日完成了人类史上的第一次登月任务,对苏联全面超越的计划也终于达成。


所以,在这样一个对太空和宇宙有着极大热情和关注度的年代,吉恩·罗登贝瑞的剧本也终于在1965年得到了赏识,在NBC电视台内部经过了一年多的剧本改写和拍摄试播之后,最终的成片《星际迷航·起源》在1966年上映成功,并成为后续同名电视剧的第一集,这种电影和电视剧一起制作和发行的形式,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电视剧模式,同时笼络了电影院线和电视的观众,制造了一场不小的文化效应。
整个《星际迷航》系列,从1966年首部电视电影上映至今,共拍摄了超过800集的电视剧和动画片,以及13部电影。在我讲述的“电影常青藤”这个范畴里,应该算是佼佼者的行列。而且,在派拉蒙影业公司的未来拍摄计划表当中,我们依然能看到《星际迷航》系列的计划,也就是说,这支常青藤,还将继续绽放它的光彩,为我们这些科幻迷带来更多的期待。


说回到《星际迷航》的原声音乐,刚才我们已经提到过,这是一个庞大的影视系列,甚至是一种科幻文化的现象,所以,一个人是无法完成这些诸多的配乐工作的。我们这里讲的,只能是那几首有着象征意义的,具有无可比拟代表性的音乐。它们和《星战》系列一样,都有着明确的主题曲,也有着各自的系列主题曲。但只要是这首主题中的主题曲一响起,我们就马上明白了他是属于什么的。星际迷航的大主题曲,其实并不是为电视剧写的版本,而是美国著名作曲家Jerry Goldsmith为1979年派拉蒙公司出品的第一部正宗大电影而写就。


曲子说实话,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受到了比它早两年上映的《星战》第一部的影响,所以在风格上有些许类似之处。同样都是运用了进行曲的风格来彰显宇宙的浩瀚无垠,但编制上没有《星战》主题曲那么豪华,听起来的感受也没有《星战》主题那么磅礴。但在前奏过后,却运用了一大段抒情的小调把宇宙的璀璨星光表现了出来。如果两首曲子对比的话,你就会有这样的感觉:《星战》主题更加强调气势,着力通过华丽的配器和音符表现宇宙的宏大场景;而《星际迷航》的主题则更加突出细节,在他的音符之中,我们似乎能看到遥远的星辰以及人类通往太空的梦想。
这首曲子在形制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型管弦乐的进行曲。此部分与《星战》主题大体类似,进行曲的风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军旅生涯,这也正是作者想要的效果,因为《星际迷航》系列所讲述的,恰恰正是一艘艘冠以各种名称的星际舰队。诸如:航海家号、企业号(也翻译作进取号或者奋进号)以及发现号等飞船的舰队指挥官和其部属在宇宙中执行各种任务的故事。


第二部分,是一段抒情的旋律,通过清脆的打击乐器和弦乐的配合,烘托出一种史诗般的质感,刻意彰显了浩瀚星辰的美丽画面,以及置身其中的柔美安静氛围。
第三部分,再次回归进行曲曲风,重复了一些第一部分的主旋律,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理解为对人物的刻画,展现出主角们为了伟大的宇宙事业奋发图强的精神。
整首曲子中规中矩,三段式的方式也很容易让人接受,听起来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同时却又蕴涵着丰富细腻的情感。这一点是我个人认为比《星战》主题更好的地方。
第二首,Overture,序曲。取自主题曲中的第二部分的旋律,节奏和配器上进行了重新的考虑,采用大提琴这种更加深沉的乐器来开篇,小提琴则随后跟进,彷佛两个人置身在浩瀚的星海之中的一场安静的对话,但在了解了彼此的心意之后,便不约而同地看向了远方的璀璨,那种璀璨,包含了世间的一切物质,包括时间的过去与未来,以及空间的宏观与微观。
第三首,来自《星际迷航》第二部的主题曲,由James Horner创作。可以看作是大主题曲的变奏曲,也是James Horner向原作者的致敬。James Horner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我的第一期作品,里面有对这位配乐大师的详细介绍。
该曲目,可以算是James Horner的早期作品,写作于1981年,旋律上没有什么问题,但配器上还是有一些生涩的感觉,在各部位转换的时候听起来不是特别顺畅,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录音年代较为久远的原因。
曲子也采用三段式的风格来写就,开篇采用呼应大主题的方式,但通过变奏做了一些巧妙的变化,使得曲子在熟悉之中又颇有新意。第二部分也是抒情,通过弦乐和管乐的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螺旋上升的感觉,塑造出了人类对仰望天空的渴望之情。
总体而言,科幻题材的电影或者电视剧配乐,大多都会采用气势恢宏的音乐来营造宇宙的无垠和浩瀚,节奏上普遍都有着进行曲的风格,阐述着人定胜天的意识理念。这一点,我们无论在《星战》还是《星际迷航》当中都有着充分的感受。受到这两个系列的影响,在上世纪90年代,还有一个《星际之门》的电影和电视剧系列也有着类似的表现。
好了,希望您能够喜欢我本期的赏析,下一期,我们接着聊之前提到过的常青藤系列之三《夺宝奇兵》系列,在《夺宝奇兵》系列的原声音乐之中,我们又能有怎样的感受呢?欢迎您订阅并分享我的《电影留声机》栏目,我们下周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0薄冰

太棒了!

郭小闹杂记 回复 @0薄冰

感谢您的支持!

猜你喜欢
太空——美苏争霸

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的太空竞赛中,苏联人一度占尽了风流,总是与一连串的“第一次”联系在一起:第一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次拍摄到月球背面的照片,第一次载人太空...

by:嘿我会发光

《日记二十九天》

书名:《日记二十九天》作者:盒子菌有时爱一个人,可以七年痴心以对,有时一场爱情,哪怕一生终无所获。苏然被这场爱情折磨磨去了所有的棱角,直到燃尽生命的光华,最后...

by:阿目啊

抬头看二十九次月亮

我很喜欢张皓宸这位现代的年轻作家,所以也很想把他这本新书分享给大家

by:珍熹爱你

沉睡二十九天(双播)

因为一场车祸让她成为了植物人,灵魂脱离身体,她的“死亡”是个意外,所以有机会苏醒,但代价就是在她的出事地点找一个灵魂替代她是找个灵魂替代重生?还是让生命就此结束...

by:小胖有声

美苏冷战

二战结束后,美苏首先在欧洲开始博弈,苏联的一件又一件小事累积起来,深深了刺激了杜鲁门,于是美苏冷战拉开序幕。

by:小叔观影

美苏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结束,两大阵营的对抗局面就已经显现。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发表的“铁幕”宣言使双方的敌对关系陷入激化,整个欧洲逐步形成东、西方两大阵营...

by:荣华之武器堂

《刘渡舟伤寒论二十九讲》

刘渡舟(1917年10月9日-2001年2月3日),原名刘荣先,1917年10月9日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幼年时,因体弱多病,常年请中医大夫治疗,亲身感受到了中医...

by:志哥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