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行教化的目的

2024-01-01 10:10:1911:16 1115
声音简介


“斗变者生于相陵,相陵者生于长幼无序。”彼此会相陵不懂得退让是因为长幼的失序;“淫乱者生于男女无别”,淫乱是因为男女份位界限的混淆。古圣先王透过乡饮酒之礼、礼聘之礼来完成教化。失去教化用刑罚加之于身就是“为民设阱而陷之”,古人不会这样做的。


五刑解第三十

“斗变者生于相陵,相陵者生于长幼无序而遗敬让。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而崇敬让也。长幼必序,民怀敬让,故虽有斗变之狱,而无陷刑之民。”

“淫乱者生于男女无别,男女无别则夫妇失义。婚礼聘享者,所以别男女、明夫妇之义也。男女既别,夫妇既明,故虽有淫乱之狱,而无陷刑之民。”

“此五者,刑罚之所以生,各有源焉。不豫塞其源,而辄绳之以刑,是谓为民设阱而陷之也。”


各位听众好。


“斗变者生于相陵”,说在这个社会上那么多争斗打杀的事情发生,它是为什么呢?它生于相陵,就是我要欺压你,我要让你知道我的厉害,我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我要彰显出我的威严,让你们不敢来欺凌我,我想从那里得好处,那个叫做欺凌。


“相陵者生于长幼无序”,彼此会相陵,那就不懂得退让,不懂得退让的原因是起源于长幼的失序。“而遗敬让”,而遗忘了这个敬爱跟退让的这种美德。长幼一失序之后敬爱跟退让的美德不见了。这个美德不见的时候管你长我几岁,五岁还是十岁,反正要来卷起袖子来比比拳头看谁大,才来说谁听谁的。


所以它这个原因是很简单的,长幼有序的时候,建立这个长幼有序的时候就是以敬跟让来建立的。如果有敬让的德性的时候呢,这个跟朋友相处,跟家人相处呢,它就有一个顺序的伦常。小的会去敬大的,那就不会去有这个争斗打杀的情况会发生了。


那古圣人治什么样的礼,可以来教这个长幼有序呢?就是“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而崇敬让也。”这个乡饮酒之礼在上一章里面,我记得我们有谈过。在敬酒的时候啊,从最年长的开始敬,一直敬,敬到最年轻的,最后连那个洗盘子,洗杯子都要敬到,对不对?没有一个遗漏的,谁敬谁,谁先开始敬,谁是在后面的,谁在前面的,不必怎么教,在这一场演习演过之后,乡饮酒礼行过一次之后,是长的也知道长的该做什么,是卑的也知道卑的该做什么,该在什么分位上。


问题是这样,是你在人群中你必定也是长也是卑,对不对?你可能比别人年长,那好,别人敬你,你应该怎么回?而你比别人年纪更轻,那你应该去敬长者,而敬长者的时候,你应该是什么分位,所以你有很多角色可以扮演。那扮演到长者的时候,你要怎么样爱护这个年轻的人,扮演到年轻的人的时候,你要怎么样敬重长上的人,又有彼此有一种推让之节啊,敬爱之节就会在里面自然的显现了。所以参加过一个乡饮酒之礼,它并不是毫无目的,不是只那边狂欢,古圣先王真是厉害,该做的教育寓教于乐已经做完了,吃吃喝喝就已经做完了。


“长幼必序,民怀敬让,故虽有斗变之狱,而无陷刑之民。”说长幼有序,大家都有一种敬跟让的这种情怀,这种胸怀,那怎么会去跟这个朋友跟长上去斗争呢?不会啊,所以他斗变之狱那个刑罚是有订,但是并没有百姓会去犯这样的刑罚。


“淫乱者生于男女无别”,之所以淫乱是生于男女无别,这个无别的意思就是杂处,做的事没分开,居处没有分开。这个古人比较严谨,男女授受不亲,连男的拿给女的,女的不能直接拿,放在桌上才拿的,叫做授受不亲。你说这么麻烦啊,虽然是麻烦了,麻烦一些有好处啊,因为古人淫乱没有这么严重。


你看现在的人这个夫妻离婚率也非常的高,是不是?这些都跟这个有关,然后未婚生子的不是也一大堆吗,对吧?那古人同居的时候还会有点羞耻,现在同居的人毫无感觉,因为大家都这样嘛,是不是?那这个就是造成今日的社会的这个淫乱现象严重的地方,就是在西风东渐之后,连我们中国男女之别本来建立的好好的,这个这么好的东西,也被打散了,被拆掉了。


“男女无别则夫妇失义”,男女无别了,男有男的分位,女有女的分位,大家都平等是没错的,但是扮演角色不同,而且体质也不同,特性也不同,因此适合做不同的事叫男女有别。以前的人走路的时候男的走一边,女的走一边;在同样一个礼堂里面的时候,男的坐一边,女的坐一边,这都这样子啊。像在我们中岭山的时候,我们吃饭男的一桌,女的一桌,这都是分开的。凡事都有一个界限的时候它就不会混淆,不会混淆的时候呢,它就嫌疑的这种东西就会比较少,比较容易管理。所以男女无别的时候,夫也不晓得做什么,妇也不晓得做什么,叫夫妇失义,失去它的分位之义。


那什么东西可以来教这个男女有别呢?“婚礼聘享者,所以别男女、明夫妇之义也。”就是这个,结婚之前有纳聘,对不对?然后结婚当天有婚礼,那么这个最重的就是男女嘛,借由这个机会,把男女有别的义理,在这个婚礼,只要你参加过了之后,你就知道说,哦,男的是什么样的本份,女的是什么样的本份呢,把男女之道大概也讲明了。


“男女既别,夫妇既明,故虽有淫乱之狱,而无陷刑之民。”说男的懂得男的分际,女的懂得女的分际,这个两个人懂得嫌疑的地方,自己会把它切割开来,不让它有嫌疑发生的地方。所以虽然有淫乱的这种刑罚,可是却很少有去犯这个淫乱的百姓,所以等于设了也等于白设,其实是没有用。


“此五者,刑罚之所以生,各有源焉。”说这五者,哪五者呢?就前面说的不孝、不仁、杀上、斗变、淫乱等等这五种罪。是刑罚之所以设计是因为有这些罪,而这些人之所以犯这些刑罚,各有各的根源。刚刚前面讲到的不知节度丧失了。


“不豫塞其源,而辄绳之以刑,是谓为民设阱而陷之也。”这个各种犯罪的根源,就是因为没有得到适当的教化,没有人把它给阐明了。如果圣王治世,不豫塞它的源头,不把教化做在前面,他还没发生之前先教化好了,让他明白了,他就不发生了嘛。那又失去这个教化,动辄又把他用刑罚来把他给抓起来,把他关起来,或刑罚加之于身,这个叫做谓为民设阱而陷之。等于你替百姓挖了一个陷阱,然后全部把他们推下去,因为你没有把教化做好,对不对?


那古人不这样做,古人虽设了刑罚让你知道最后的节度在这里,你一超过这个节度,我们就有惩罚了。但是在还未惩罚之前呢,他先到它的源头把它给泯灭掉了。


怎么样从它的源头把这个犯罪的念头泯灭掉呢?就是行教化。而教化怎么做呢?不是开学堂来讲大道理。各位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现在也有很多学堂,也有很多老师会讲公民与道德,会讲《论语》什么的,你有没有发现他们听不下去呀?为什么听不下去呀?不好玩,不生活,对吧?但是有的时候我们跟某些人在一起,有时候我们参加了一个什么活动,我们常常若有所思。


我们会思考,哦,原来这种文化有这样的美德,那种文化有那样的美德,原来古人设这个乡饮酒之礼,参加完若有所思。古人这么聪明,这么简单的礼让我就开始懂得爱护弱小,爱护那些年纪比我轻的;这么简单的道理,就让我这个年纪比较轻的,我自自然然对长上生起一种敬仰,我觉得这样做才是对的。我参加了一个婚礼之后我若有所思,原来男女应该怎么样做社会才会和谐。我参加了一个朝聘之礼,参加了一个丧祭之礼,我若有所思,我回去开始会觉得对我的父母应该要更好一点,对我的君呢,对我的臣应该要更好一点。那这个就是古人厉害的地方。


那各位刚刚我讲古人厉害古人厉害,怎么个厉害?他把该做的仁义礼智信的教育透过有趣而直接落实在生活的方式,他藏在哪里啊?就礼。而这个礼,常常有礼,你说怎么那么烦,一下这个礼、一下那个礼。不会的,因为那些礼其实是很好玩的。各位我们不是常常也会有宾客往来吗?常常会,对吧?你在公司也常碰到,你在家里也常碰到的呀,对不对?你跟同学往来也常常碰到的呀,不是常常会有一些丧祭你无法避免的呀,那朋友之间也常常会有嫁娶,又不是很难避免的嘛,偶尔你也不是跟朋友呢,然后三五好友聚在一块喝喝酒,不是也是吗?不是也有这个礼吗?只是我们不知道里面可以教化,我们没有把仁义的这种概念把它教化在里面,我们没有坚持某一些原则。我们去玩这些东西的时候,放浪邪耻无所不为,那就是把天底下最好的教化的机会完全给浪费掉了。


那古圣先王的厉害、睿智,那真是我们学不来的。那现在的人治国你没有发现专家非常非常多,而世界非常非常乱,因为他们教的真的不好玩啊,对吧?听你也不想听。我说明天我要开一堂这个道德课程,然后我大大的报纸把它贴出去,各位,你想会有几个报名来?是没有人会来的,那个听的都烦了。老掉牙的事情啊,老生常谈,在那边一直讲啊,老八股了嘛,对不对?你不会想听的,那古圣先王真是厉害,然后我们真的很希望这些古礼能够复兴。问题是现在即便是有古礼复兴也只是一个形式,而没有把那个教化的内涵隐藏在哪一个重要的节点上让大家一看就有感觉,对不对?


我们少了一个这个人,而那个人,古代这个人最突出的人是谁啊?周公。周公不是制礼吗?古人非圣人不敢制礼呀,为什么?因为那个是很重要的东西,你一设计不对,百姓感受到就不对。大家设计在某一个节点上感受到仁,某一个节点上感受到义,某一个节点感受到我的兄友弟恭,我应该怎么做,某个节点感觉到男女应该有别,那不是很高深的东西吗?对,那是非常高深的东西,我们真的希望再有类似的圣人出现,为我们好好再把礼重新定一定。


好,我们今天讲到这。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panchaoyi_jm

最大的教化就是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

猜你喜欢
心理罪3:教化场

犯罪心理学必看中国人的犯罪心理学推理

by:放空time

心理罪 | 教化场

他,在教师节里亲手杀死女友的班主任,为何又在方木出庭作证,力求免死的情况下突然越狱?他,收养了多名弃儿,为何又时常面对一个孩子的遗像黯然神伤?深邃的地下迷宫...

by:凛月萧然

心理罪 教化场-雷米

他在记者的摄像机前,突然抽刀杀死被采访的老师,是发了疯,还是特地向别人展示?逛商场的小男孩突然发现巨型玩具熊内滴下血水,而且还有一颗已死男人的头颅,是特殊仪式还...

by:毛头小新

教化实例《小故事大智慧》

选自蔡老师《小故事大智慧》“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家庭教育是奠定孩子一生为人处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父母德行的提升至关重要。以身作则把孝心、爱心、感恩心...

by:心平气和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