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门关》禅宗公案第18则 ‖ 洞山三斤

2017-03-17 05:28:0341:29 3189
声音简介

洞山(洞山良价禅师)三斤


良价禅师,807869年,唐代筠州会稽(浙江会稽)人,俗姓俞。幼年出家,有一天跟随师父念《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句,忽以手扪面,问师父说:“我明明有眼、耳、鼻、舌等,为什么《心经》说无?”其师骇然,说:“我做不了你的师父”。后参学南泉普愿、沩山灵祐、云岩昙晟等,在昙晟那里因无情说法公案而有所省悟,后经过水边看到自己在水里的倒影而大悟,成为昙晟的法嗣。唐宣宗大中(847859年)未,在瑞州新丰山(今江西宜丰县太平乡境内),建“洞山寺”,接引后学,弘扬大道,天下共推为曹洞宗。赞曰:本来面目一摸便见,无情说法似乎还欠,既见云岩掀翻窠臼,过水睹影方始通透。


洞山和尚因僧问:“如何是佛(怎样才是佛)?”山云:“麻(芝麻)三斤(当时洞山正在收拾芝麻,于是洞山就以眼前之事以答:佛就是这三斤芝麻)。


无门曰:“洞山老人参得些蚌蛤禅(洞山老和尚所悟到的禅,就像是河蚌一样),才开两片(只要打开它的两片壳),露出肝肠(就能看到它的肝肠。意思是洞山一开口说话,就直接明了地呈示禅的全体,毫不迂回、遮盖,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虽如是(虽然是这样),且道向甚处见洞山(请问在什么地方可以真正见到洞山)?”


颂曰:突出麻三斤,言亲意更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颂文大意:突如其来,让人摸不着头脑地说出个“佛就是芝麻三斤”,这样的语言其实非常直接亲切,它所表达禅意也是更加地直接亲切。那些总是谈论和思量对错是非的人(比如说:如何才是佛,如何又不是?如何修行才对,如何修行不对?比如说:修行要空去执着,但空去执着本身是不是也是一种执着,那究竟应该是去空还是不去空?陷入到这样是非矛盾的迷雾之中,不知道佛法本来平常,一切现成),其实早已经是陷入到对错是非之中了,他本身就是一个纠结于对错是非的人。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叶松霖

洞山应该是指 洞山守初禅师。 与云门糊饼类似!

猜你喜欢
禅宗公案

禅宗公案佛理治愈

by:慕三儿_

《禅宗公案》

人的生命里程有多长,禅的故事就有多长,它对应着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现实故事。面对过去某个刻骨铭心的痛苦,它启发我们释怀放下;面对未来某次重大抉择,它指引我们趋吉避...

by:尚学庸

禅宗公案与故事

据计算,禅宗的公案大约有一千七百余则。通常所用也不过四五百则左右。公案的内容大都与实际的禅修生活密切相关。禅师在示法时,或用问答,或用动作,或二者兼用,来启迪众...

by:伽陵频伽妙音鸟

禅宗公案里的智慧

禅宗公案即指佛教禅宗祖师、大德在接引参禅学徒时所作的禅宗式的问答,或某些具有特殊启迪作用的动作。此类接引禅徒的过程,往往可资后人作为判定迷悟之准绳,犹如古代官府...

by:清风松韵

禅宗公案机锋故事

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舍离文字义解,直彻心源。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若识自性...

by:知音识趣001

揭开禅宗神秘的面纱—解禅宗公案

耕云导师是近代佛法修行的大成就者,是禅宗大澈大悟的圣者,也是如来禅、祖师禅、安祥禅的继承者与开创者。耕云导师为适应现代社会结构,用现代的语言诠释了禅拈花一脉。将...

by:安祥之音

禅宗公案故事‖用故事讲述禅理

简短的一问一答,道出深奥禅机!!关于禅,有情众生知之甚少,甚至充满误解,却不知它是探究人生命意义的极高智慧,可用其特有的方式打开一条心灵解脱之道。不立文字,...

by:楚人有声

禅宗公案故事300集 史壮宁主播

中国的典籍中,禅宗灯录是最难读的。禅门中师徒间对话的全部意蕴并不全在语言中,这就像戏剧的动人处并不全在台词中一样。禅僧们的话语机锋落在纸上,成了“公案”,言语而...

by:唯一雅号

禅宗公案故事 好故事还需好声音

禅宗公案,浩如烟海。这个专辑是精选的禅宗公案,主播妙音娓娓道来。有幸听闻这个专辑《禅宗公案选》,便再也爱不释手。赞叹主播妙音,法布施最殊胜。分享给各位师兄,敬请...

by:唯一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