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无所住”、自自然然】2

2020-09-01 17:27:5406:15 7374
声音简介
·出家人一切无事,住在自己的寺庙,安住自己的本份,随缘利益众生,否则即超越本份。若与信众牵扯,虽名为度众,实为尘劳之事。这样的度众方法,不但永远度不完,而且本身也会被牵入尘劳烦恼中。

·一个修行人在自度期间,必须衣、食、名、利、世间情爱种种,都能放得下、看得破。可以无挂碍,可以自处解脱,而不受牵绊、不受缠缚,才算是自身已了,才可以出来度众接受供养,再把此供养转施为利益众生的事业。

·度众生要随缘,并不存有“度众生”的心念,一切自自然然。

·度众生不是简单的,不是“社会款”像老师教学生。

·现在的寺院经营或是度众的方式,大都是用世俗法的。如果要如法,只有反求自己,自度成就,众生见了自然起欢喜心;所说的话,都能被众生所信受,且天龙八部自然拥护。度众利生,不是在口头言语上度。

·心里包藏什么都有,要用时就有,没用时就没有。这就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某居士:听说这里要重建大殿?
老和尚:信徒们发心要建,就给他们建。我没有挂碍;我不会高兴,也不会嫌烦。
某居士:假如办一个佛教教育机构或一个禅堂,在山林好呢?还是都市好呢?
老和尚:不要说我们要做什么。还有色相,就还有执着。
某居士:您老人家在这里方便说法,还不是在办教育?
老和尚:这个承天寺也不是我的,如果是,我就成了守庙的庙公了。
某居士:您这一生弘扬佛法主要的大愿为何?
老和尚:我一天到晚坐在这里,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某居士:这是大禅师的作为……。
老和尚:多大?最大也只不过我的椅子那么大。

·出家人不要喜欢衣、食、住充足,若贪享受则容易懈怠。出家更应该努力,看是否能了生脱死。受戒是修戒、定、慧,看是否能修到“到哪里都很自在”,随处都可度人,到处受人恭敬。

·出家了非比在家人,要看破名利、淡泊一切、不去攀缘。修行是自自然然的,你修到哪里,韦驮菩萨自然拥护你到哪里。要尽心常住的事情,才能增加福慧,否则一辈子不能了脱。

·在修行方面,不管走到哪里,都受到别人的欢迎,这是因为韦驮菩萨的拥护,所以到处受人尊敬。有修行的人,不一定要自己发心建个大寺庙;有修行的人,跑到深山里,不管有没有吃的、穿的,都会有韦驮护法拥护来建成大的道场。

·老和尚常提醒出家弟子不能贪求名利。
而徒弟们认为:师父如今名声远播四海。
老和尚:我也没感觉。

·不要钱,才会有钱。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无我

无我是佛发现五取蕴的共相之一,五蕴的共相是“无常、苦、无我”[1];什么是“共相”呢?共相是指共同特征。佛陀说“无我者非我、非我所,非我之我。”以不实之义为无...

by:染红尘事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世界,我们的心被牵到哪里去了?哪里去了?到底哪里去了?

by:寂静坦途

无我 韩红

在很多很多年前万里山河还在冬眠有人举星火唤春天把赤诚信念点燃在此时此刻此间大河两岸灯火斑斓风雪难掩春光绚烂美好正落满人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心愿温暖江河与原野一年又...

by:海霞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