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感应统纪-敬佛得福

2020-09-07 22:41:3718:54 89
声音简介

【敬於佛者 是为大善】


在这个世间,什么事业是第一大善的事业?第一大善是敬佛,没有比这个更大了。

因为恭敬佛菩萨、三宝,可以为我们培福。就像道宣律祖说的:“三宝是大福田,也是蒺藜园。”蒺藜就是荆棘,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能够如理如法恭敬三宝的话,在三宝门中,可以获得很大的福报,因为三宝是很重大的境界。(选自良因法师导读《南山律在家备览导读·别行篇》)

接下来我们来看因敬佛而得福的历史故事。


白居易

 

【译白】白居易擅长写文章,入翰林院为翰林学士。当时天大旱,白居易上书建议,请求完全免除江淮地区的两种赋税以救济贫苦百姓,并且多放出宫中的侍女。唐宪宗大多采纳了。后来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因为他精通佛法经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不把迁谪当回事。他在庐山修建精舍隐居,与凑、满、朗、晦四位禅师,追慕慧永、慧远、宗炳、雷次宗的踪迹。后来迁任杭州刺史,建筑堤坝保护钱塘湖(西湖),渲泄湖水灌溉上千顷田地。最后在刑部尚书任上辞官归隐。他与香山僧人如满,结成香火社,几个月不吃荤,自称为香山居士。(《白居易传》)  


[评语]《居士传》中记载:白乐天(白居易)在长庆寺受持八关斋戒,与出家人和在家居士一起,共同发愿求生兜率内院。到他晚年时得了风湿病,又施钱三万,画西方极乐世界图。重新发愿说:“愿以此功德,回施一切众生,如同我这样的老病者,都离苦得乐,断恶修善。不离开南瞻部洲便睹见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大白毫光,应念来迎接。登青莲上品,随佛往生西方。”并作赞偈说:“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老病者,同生无量寿佛所。”又有念佛偈说:“我年七十一,不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然忙似箭,不忘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又怎么样,不达又如何。普愿法界众,同念阿弥陀。”香山居士在朝为官时,则敢于直言劝谏皇帝;在郡州为地方官时,则福国利民。而发愿广大,修行精进,更是唐代名臣中所少见的,若不是深信佛法的人是做不到的。现在人把念佛看作是愚夫愚妇的迷信,试问自己的文章学问,能赶得上白香山吗?而香山的念佛偈“显达又能怎么样,不显达又如何”,已经预先对后人作了棒喝,能不说是先知先觉么?史书中有白香山的传记,唐代名臣都因此而增添光彩。


孙思邈

 

【译白】孙思邈少年时代,就很擅长谈论老子、庄子以及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隐居于太白山中。隋唐期间,朝廷多次征召他入朝为官,他都坚决谢绝。对于阴阳、推步、医药方面,无不精通。他去世时已经一百多岁了。遗嘱要求从简薄葬,祭祀不用物命。(《隐逸传》)  

 

[评语]孙思邈著《千金方》时,有神仙降临,对他说:“你所著的药方,伤害物命太多,只能成为尸解之仙,不能飞升成仙了。”思邈便用草木之药来代替虻虫、水蛭之命,著《千金翼》三十篇。此事与陶隐居相类似。杀物命救人尚且不可,何况无故杀害物命呢?祭祀不用物命,遗嘱子孙时这一条最为紧要。《大藏一览》中记载:佛与阿难在河边行走,见众多饿鬼唱着歌跳着舞前行。阿难问佛,佛说:“他们家的子孙为他们修福,将要得解脱了,所以欢喜地唱歌跳舞。”又见几百好人啼哭着走过。阿难问佛,佛说:“他们家的子孙杀生祭祀他们,有大火紧逼着他们,所以痛苦地啼哭。”又,《竹窗随笔》中记载:钱塘的金某,奉持斋戒很虔诚,死后附在一个童子身上说:“我本来在阴界很安乐,来去自由。只因为坟墓的事,妻子杀鸡祭我,现今有阴吏跟随着我,不像以前那样自由了。”周安士先生说:“世间俗人无知,只知准备丰盛的畜牲用于祭祀,就以为是光宗耀祖了,哪知反而因此拖累了自己的亲人呢?”


范仲淹

 

  【译白】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为官清廉,体恤民情,刚正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小人诬谤,数度被贬逐,却从不改初衷。他的文学素养也非常高,在著名的《岳阳楼记》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这正是他一生爱国爱民的真实写照。每当谈论起天下大事时,他都会激动不已,奋不顾身。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节操,就是从范仲淹倡导开始的。他经过多次升迁,历任经略使、参知政事等官职。范仲淹天性极为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家境很贫穷,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妻子儿女的衣服和饭食,仍然仅仅刚够御寒充饥。而对他人却慷慨施予,在乡中设立义庄族田,用来赡养族中的穷人。他博爱善施,士大夫大多出自他的门下。即便是小巷里的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范仲淹治理政务崇尚宽厚,所到之处对百姓都给予很多恩惠,汾州、庆州等地的百姓和众多的羌族人,都画他的像,立生祠,在他生前就供奉他。当他去世时,羌族的首领数百人,像失去父亲一样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范仲淹曾经上书说:“要想治理好天下,唯有地方行政长官最为关键。近来因为选择不当,使得天下征收赋税不均等,审判狱案不公平,水涝旱灾无人救济,盗贼无人铲除。假若各地的行政长官都有合适的人,那么治理国家的政务就算成功了。”他去世时六十四岁,追赠兵部尚书,谥号文正。他的儿子范纯仁,也官至宰相。范纯佑、范纯礼、范纯粹,都做了高官。(《范仲淹传》)   


[评语]范公少年时就失去了父亲,家庭很贫困,而他却把让天下人太平安乐的事作为自己的责任。他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士人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曾买得钱姓人家的南园,准备迁居过去,阴阳家说那里的风水好,将会世代出高官。范公说:“与其让我一家独自发达,何如让更多的读书人都在这里接受教育。”于是便把南园建成了学校,吴中一带的文风由此而蔚然兴起。范公曾说:“我每晚睡觉前,都要反思一下自己一天的生活花费以及所做的事情。若二者平衡合理,就能睡得着。否则,就整夜不得安宁,第二天必定要做得平衡合理。”范公深信佛法,凡是他任职所到之处,必定要建造寺院,成全别人出家为僧,兴崇三宝。他与琅琊寺的慧觉禅师、荐福寺的承古禅师,交往最深。范公当初在长白山读书时,在寺院里发现了一窖黄金,他覆盖起来没有取用。待他做官后,告诉寺僧挖出黄金来修建寺院。到晚年时,他将自己所居住的屋宅改建为天平寺,延请浮山法远禅师来做住持。他曾经请僧人诵经超度母亲,当时感得观世音菩萨示现,母亲当下便超生天道。 范公终身爱戴孝敬父母,达到了“孝”的极致;为了国家而忘记自身,达到了“忠”的极致;让出风水吉地建学校,达到了“让”的极致。更可贵的是,他笃信佛法,兴崇三宝,入世间做人民的父母官,出世间做众生的大导师。像范公这样的人,实在称得上是有宋以来的第一人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历史感应统纪

《历史感应统纪》是由民国一代高僧、净土宗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倡议,佛门大德许止净居士编写的一部善书。编者从二十四史、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记录中,将善因善果、恶因恶报的...

by:利人之声

历史感应统计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歷史感應統紀》一书是編者從二十四史、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記錄中,將善因善果、惡因惡...

by:清净菩提读书会

佛教感应故事

本专辑是专门讲佛教感应故事的,希望大家喜欢。愿大家通过学习这些故事,能够明白佛法的真实不虚,对于三宝的功德和智慧,生起坚定的信心,在菩提道上精进修行,永不退转。

by:常惭愧僧不黏

念佛感应案例

个别音频无法上传,另有该录音原视频1.2G,需者可留邮箱

by:端坐白莲花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是近代高僧印光大师于民国十六年,亲自组织以前清翰林许止净为主的上海一批著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部以挽回世道人心之劝善最有力之书,纯属于传统文...

by:上海仁仁国学

完 | 历史感应统纪(文白对照,简介配完整原文)

本书全部都是从历代正史书中,主要是从《二十四史》及其他正史中辑录,用作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鉴,以作挽回世道人心之据。本书对于当今国人的道德修养、家庭的和睦团结、社...

by:善润华年

太上感应篇讲记 和敬书院瞿群鸣老师

太上感应篇讲记和敬书院瞿群鸣老师

by:勇敢面对现实shs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