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感应通纪-二十四孝之首-舜

2020-09-14 03:11:1117:05 82
声音简介

《印光法师文钞》中说:


 

孝道,广大没有边际。经营天下,治理国政,轨范圣人,塑造贤者,过去的先王修习孝道,成就至善之德,释迦如来乘孝道,以证得觉悟之道。是故儒家《孝经》说:“孝,是上天的常道,大地的常理,是人民所要去做的。”佛陀的《梵网戒》经说:“应当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乃是至道之法。孝,名之为戒,亦名为制止。”是故可知,不论是世间,或出世间,莫不是以孝为根本啊!

 

接下来我们来讲二十四孝之首——舜帝的故事


【译白】舜帝,姓姚,名重华,谥号为舜,冀州人。他的父亲个性顽劣,是非不分,犹如瞎眼之人,因此当时人都称他为瞽瞍。舜的生母早逝,父亲再娶的后妻,阴狠而口无忠信之言。后母生一子,名叫象,他狂傲骄横,为人不善。后母宠爱亲生儿子,很仇视舜,常在瞽瞍面前谗言生非。他们三人皆想杀害舜。但是舜天性至孝仁厚,对父母顺从适应,从不失人子之道。与弟弟象相处,友爱仁慈。既无过失之事,又少借口之辞。虽想杀害他,总无法得手;有事找他,却又常常在身边。舜二十岁时,他的孝行已传闻各地。三十岁时,尧帝正访求天下有才有德可以任用的人,四方群臣都推荐舜可以当任。于是尧帝先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为妻,以便观察他内在的品德。又令九个儿子与他交往相处,以观察他外在的处世才干。舜婚后住在妫汭(gui rui)(今山西永济县首阳山下),言行更加谨慎笃厚,因此尧的两位女儿,也不敢因为自己是公主出身就傲视舜和他的亲戚,反而都能克尽妇人之道。舜待人谦和,做事勤恳,到处受人欢迎拥戴。他在历山(今永济县雷首山)耕种时,历山的人都互让田边地界。他在雷泽(雷首山下的雷水)捕鱼时,雷泽的人都互让水浅鱼多的处所。在河滨(今永济县北部)烧陶器时,陶业居民都与他精诚配合,因此河滨生产的陶器都无粗疵而特别精细。凡是他住过的地方,都受他的感召,一年后就形成村落,两年后就形成城邑,三年后便繁荣成为都市。即便如此,可是瞽瞍还想杀害他。有一次让舜修理米仓,见舜上了仓顶后,就从下面放火烧仓,舜赶紧用两个斗笠护持着身子跳下,才免得被害死。后来又令舜掘井,等他深入井底时,他们立刻用土填井,幸而舜从井底旁边的洞口逃出,又脱免了祸难。尧见到舜居家和处世的一切表现,认为他确是一位有才干的贤者,对他深为器重。因此在舜五十岁时,就让他代行天子的职权,处理国事,果然天下大治,四方拥护。舜到六十一岁那年正式接替尧而成为天子。舜继位后,车上插着天子的旌旗回乡省亲,对父母恭敬孝顺,小心谨慎,还是如同昔日为人子时一样。且封弟弟象为诸侯。后来瞽瞍和象都被感化了。舜在位三十九年,活到一百一十岁。(《五帝本纪》)

 

  [注]舜在修理粮仓和掘井时,能够善巧免害,也因为他是圣人,有神明在暗中保护他啊。

 

   [评语]孔子说:“舜可称为大孝了。以德行而论,他是圣人。以尊贵而论,他是天子。生时富有四海,死后安享宗庙祭祀,子孙世代保持基业。可见德行高尚的人一定能得到他应得的地位,一定能得到他应得的财富,一定能得到他应得的名声,一定能得到他应得的寿命。”

 

   颜光衷云:《礼记》中说:“低等的孝是在经济上使父母生活无忧。中等的孝是在精神上使父母身心愉悦。高等的孝是顺父母的志,成为父母所希望成为的人,能立身行道,德被天下,世代相传,永无止尽。”孔子说舜是大孝,是指圣人的德行可作为天下人行孝的标准。品德高尚的人接受行孝的使命,分明是为报答上天所赐予的生命,以天道来奉事父母。要知道父母并不只是一血肉之躯,我也不只是一血肉之躯。所有人原本都是圆润光亮浑然一体的。父母是如此,我也是如此。天地万物,也是如此。所以说大孝,便是要我们顺亲心养亲志。顺亲心是随顺服劳奉养,从而触动他本有灵妙之心,劝他觉悟。养亲志是养他大公无私之志。若只是以体力服侍奉养父母的身体,顺从父母的私情贪欲,怎能称为大孝呢?然而要顺亲心养亲志,首先必须要做到诚身守身。守身就是要做到自身所行至诚至善。只有识得真善,才能识得父母的真正需要。所以说,自身若不能至诚至善,就不能顺父母的心。大舜从神明的角度看待父母,将瞽瞍看作是极神圣极贤明极仁慈的。

 

他觉得父母要杀自己,只是因为被后来沾染的坏习性蒙蔽了心灵,父母原本的真心并不是这样的。假如舜随顺父母悖谬的命令,图一时之快,而断结了极神圣极贤明极仁慈的真父子种子,将于心何忍?所以舜对来自于父母的责罚,稍轻点的,能扛得住的,就忍受着;太重了,扛不住的,便逃走;没有禀告父母,便擅自娶了妻室。只有如此,他自己心灵上才能求得安宁。所以《论语》中说:“事父母几谏。”(侍奉父母,假若发现他们有不对的征兆,要在事情刚刚有苗头的时候,就善巧婉转含蓄地加以劝阻。) 《易·系辞下》中说:“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几”的意思,是事情刚有发端和苗头,所以说是“动之微”。虽然是“动之微”,但是这个行动的吉凶就预先显示出来了。)父母原本的真心,只有善心,这本来就是为子女者的大幸事。因此,假如父母稍有转念,他的善心也一定不会立刻就消失。这就是转凶化吉的征兆(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几”)。子女侍奉父母,应当在此关头婉转相劝。其苗头将动未动时,要挑动它。苗头开始有动向时,要接引它。苗头将要错过时,要挽回它。如此而随顺父母,便将父母与我的本源,联到一处了。也把天地万物的本源都联到一处了。这样,又何愁性命不立,天地万物不化育运行?

 

颜先生这番议论,见识最为高超。一定如此,而后才能称得上大孝。一定如此,而后孝道才能世代流传。“不匮”的意思,就是永无止尽。以此事奉上司则为忠诚,以此侍奉师长则为敬重,以此对待朋友则为诚信,以此教化下属则为仁慈,以此广度众生则为悲悯。举一孝字,则世间一切法法头头皆可趋向于孝。这就是孔子所谓的一以贯之。所以孟子说,舜能竭尽侍奉父母的孝道,终于使瞽瞍被感化而得到快乐。能使瞽瞍被感化而得到快乐,天下百姓也都受到了感化。若能做到像舜这样,那么世间的官位俸禄、名誉福寿等,自然都能受自己掌控而稳操胜券了。所以舜做了天子,他穿着华贵的衣裳,弹着鼓琴,而且有尧的两个女儿事奉他。这一切好像本来就该如此。所以禹称颂舜说:“顺天道而行的人有吉报,逆天道而行的人会遭到凶报,世间的感应就如同影子跟随身形,回响跟随声音一样迅速。”由此可见,感应的道理,舜和禹本来就深信不疑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历史感应统纪

《历史感应统纪》是由民国一代高僧、净土宗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倡议,佛门大德许止净居士编写的一部善书。编者从二十四史、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记录中,将善因善果、恶因恶报的...

by:利人之声

历史感应统计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歷史感應統紀》一书是編者從二十四史、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記錄中,將善因善果、惡因惡...

by:清净菩提读书会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

《中国历史感应故事》,是近代高僧印光大师于民国十六年,亲自组织以前清翰林许止净为主的上海一批著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部以挽回世道人心之劝善最有力之书,纯属于传统文...

by:上海仁仁国学

改变历史的二十四场战争

日更一集【内容简介】历史是由无数偶然形成的必然,而往往战争都处于历史发生改变的拐点之上。本专辑选取中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影响极为深远的24场战争,对其进行了深入...

by:我影随风有声小说

在北大听的二十四堂历史课

虽然与北大无关,但的确是一部很好的关于历史的书籍,可以学到很多历史知识。

by:自然奔向天外

完 | 历史感应统纪(文白对照,简介配完整原文)

本书全部都是从历代正史书中,主要是从《二十四史》及其他正史中辑录,用作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鉴,以作挽回世道人心之据。本书对于当今国人的道德修养、家庭的和睦团结、社...

by:善润华年

精读中国历史|从夏朝到民国,二十四史通史解析,历史

欢迎来到历史故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太阳底下无新事我们更因牢记历史总结经验奋力铭记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人的见识和谋略可以从熟读历史...

by:边吃面边观影

精读中国历史|从夏朝到民国,二十四史通史解析,历史

立足正史,现代阐释。溯本清源,守正创新。比小说还精彩的正说中国历史。从细微处沉浸式感受泱泱中华的文化底蕴!忠于原著,丰富史料;以史为鉴,启迪人生!且以此心寄华...

by:摸鱼冷知识

近现代历史秘闻故事 |二十四史通史解析 历史大案

你从来没听过的冷门历史纪实事迹、故事,这里都会一一讲给你听。

by:背等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