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 生死是大事,岂能如此随意看待?

2023-07-13 21:54:1721:50 7004
声音简介



兰亭集序

王羲之



(续上篇讲解)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注释】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译文】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俯仰,一抬头,一低头,表示时间很快,转眼之间,不旋踵间。其实换个角度来理解:俯仰,有时低头看人,有时仰脸看人,有时低姿态做事,有时高姿态做事。人之浮沉穷通,不过俯仰两种姿势变化而已。



“取诸怀抱”,就是取之于人的内心。诸,一个兼词,相当于两个词的意思,哪两个词呢?之于,一个代词一个介词。“取诸怀抱”就是“取之于怀抱”,取之于人的内心。有些人把自己的想法和抱负,在室内对知友来倾吐。


“因寄所托”,就是借着外在的事物承载内心的激情,抒散精神上的压力。有人在气味相投的人中间求了解共鸣,有人向外求寄托,不在乎亲朋感受。做人有社会认可的行为模式,这些模式规范人的言语表情肢体动作,即使自己不愿意,也得装模作样,所以称为“形骸”。有人索性超越了模式,废弃了模式,以恣情任性表达他的内在,故曰“形骸之外”。


放浪形骸,王维描写一位崔居士:“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不戴帽子,两腿张开无拘无束的坐在松树下,冷眼看待世俗之人。刘伶酒壶不离手,命家中僮子扛着挖土的工具跟在身旁,“死便埋我”。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注释】

趣(qǔ)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静躁:安静与躁动。

暂:短暂,一时。

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译文】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每个人的遭遇都是不同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但是人性毕竟有共同的部分。比如,当人们过得快乐、洒脱、随性时,也就不那么害怕变老了。这一点在《论语》中也有类似表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说自己发奋用功,快乐替代了忧愁,感受不到衰老的迫近。这就是我们现在人们常说的年轻化心态。年轻或是衰老,绝不是用年龄来界定,而是取决于心态。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注释】

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译文】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



叔本华说,人生有两大痛苦,一个是得不到,一个是得到了。快乐不能持久,人的注意力不能长期贯注于一点上,大脑善变,满足生厌倦,厌倦生痛苦。好花何妨朝朝艳,明月长教夜夜圆,即使能成为事实,世界也会变得很乏味。人人希望长寿,如果他活到两百岁,朋友都死了,儿孙都死了,他岂能快乐?如果人人都活两百岁,全世界都是龙钟老人,景象是不是很恐怖?


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千里搭长棚,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纵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如果明月使你快乐,月缺怎么办?如果花开使你快乐,花谢怎么办?如果朋友使你快乐,朋友辜负你怎么办?只有感慨(付之一叹),感慨发生,快乐退位。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注释】

向:过去、以前。

陈迹:旧迹。

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


【译文】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曲终人散,尚且感触很深,何况生命幻灭。


晋大司马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前时种柳,皆已十围(围,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围绕),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无人能越过死亡一关,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一切都是五十步与百步。没有最后的笑,只有最后的泪。


以上是王羲之因修禊而思考生命的意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注释】

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喻:明白。

【译文】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读前人的诗,诗中的感情总是“没有快乐,寻求快乐,享有快乐,失去快乐”,每个人的诗大致相同。


契,古人在木板上写字立约,在木板一边刻出凹凸,两块木板可以相合,两人各执一半。履行合约时,两块木板合并。


事先追求快乐,辛苦;事后回忆快乐,感伤。古今诗人都陷入此一网罗。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注释】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译文】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一死生”:庄子认为生死都是“气”的流转变化,正如冰和蒸汽都是水分的流转变化,他看“死生存亡为一体”,“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但是王羲之认为这种说法不严肃、不负责任。生死是大事,岂能如此随意看待?


“齐彭殇”:彭祖,尧时人,受封于大彭,今江苏徐州,徐州称彭城。彭祖自尧帝起,历夏朝、商朝,活到周朝,八百岁。娶妻四十九,生子五十四。当然,也有人说,这里所说的八百岁跟我们的概念不一样,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


未成年夭折曰“殇”,二十岁成年。


八百岁和二十岁,寿命长短差别很大。但是长短从比较产生,人类的历史六百万年,地球的寿命四十六亿年。管你夭也好、寿也好,跟六百万年相比,跟四十六亿年相比,二十和八百之间的那点差距简直等于没有,这是道家的观点,但是,王羲之认为这话是乱说。


王羲之说,我们今天看从前的人,有这种感伤,将来的人看今天的我们,也会有这种感伤。“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这是名句,今天仍然不断有人引用。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的三句话:“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和王羲之的这两句似乎有因果关系,这种现象古人叫“脱胎”,我们今天读古文,要能从古文中脱胎。


王羲之认为人生是个悲剧。悲剧中的人物自己知道结局,仍要一步一步走下去,不能脱身,观众知道剧中人的结局,只能眼睁睁看下去,帮不上忙。《红楼梦》一开始就把许多人的命运唱出来、画出来,所以“红楼”是大悲剧。


王羲之能够享受人生,看得很开,但事后总是很失落、很无奈,因没有最后救赎,饮酒享乐作诗只是阶段性的救赎。


以下恢复记事,并作结束。严格地说,此文的文体并不统一,头尾叙事,中间抒情议论,一般作家这样写,文章可能断成两截。此序叙议融洽无间,浑然一体,这一点非常了不起。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

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译文】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最后说明宗旨,大处落墨,超出修禊。今天把这些人的诗编集起来,给后人看。虽然后人的环境遭遇和今人不同,但文学表现人性,古今中外人性相同,作品的内涵自有相通之处。文学艺术不受国界、种族、时代限制,前代吟咏,后世共鸣。


全文时骈时散。首尾文气舒缓,用散文句法,中间张力饱满,气象开阔,用了许多骈文句法。


东晋维持了五十二年,偏安,国运岌岌可危,《兰亭集序》所思为人类共同的命运,至于眼前个人祸福、未来国家安危,都冲淡了。他也没有找到出路。即便潇洒如王羲之,他的老年危机一样会来。尤其在那个年代,人真的很脆弱,动辄撒手而去。魏晋之际,士人们炼丹服药,只为多活三年五载。而到了老年,生死之事目睹渐多,人生有限性的悲叹,无时无之。正像王羲之的先人王衍所说:“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正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最难超越人生的苦楚,最沉浸于无穷无尽的生死悲欢里。


古往今来,无论何等伟大,中流击水的北伐诸将,“我来我见我征服”的奥古斯都,看似宏大无匹,却同样难以超越人类命数,百年之后,同为尘埃而已。这也是《兰亭序》千余年来无论是什么段位、什么年龄的研习者,都可以取一瓢饮的原因所在。


繁花落尽是枯枝,极乐之后是至悲。一纸《兰亭序》的苦闷,人类上下数千载,找不到答案。正因为提出了这个命题,人生易朽,《兰亭序》不朽。


(附原文)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下期内容预告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同学们可以先预习哦)



严鼎中学语文荣誉出品

文稿 | 严鼎

音频 | 严鼎

排版 | 张金香

统筹 | 孟滕玲 张金香

……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hope_9x

很喜欢老师的讲课风格,每天和孩子一起学习

听友223985182

这文稿,我也是服了!

1380927mnmo

生死是大事

1380927mnmo

最好的文言文学习教材古文观止

猜你喜欢
生死盟

《生死盟》内容简介:本书不知作於何时,因《生死盟》未见於诸葛青云作品编年。唯此书从风格、用字等看来,为诸葛青云亲作则毫无疑义。「生死盟」一语,实指南宫敬与顾朗轩...

by:善意流传

生死缘

一部经典作品!人物刻画细腻!情节起伏吸引人。根据听众的喜好而精选,声音清晰,感染力强。感情色彩浓厚。。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和厚爱。每天加班很辛苦,您就动动手指支...

by:永胜讲故事

生死届

一梦最新专辑上线了!请大家多支持,多订阅,多收听,首月订阅破一万,琳熙爆更20集。我的乳名叫李狗蛋,说实话这个名字确实不怎么样,但父母坚持如此,一直到十二岁之...

by:一梦LX

生死学│广州大学

死亡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死?人应该如何死?人临死会是怎样的心理?我们如何对待亲人的死?如何面对自己的死?对我们而言,死亡是那么的神秘而又恐怖。授课老师:胡宜安广...

by:公开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