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快方法,管他、管他、管死他

2020-10-11 08:00:3311:30 64
所属专辑:父母课堂
声音简介

最近,一位妈妈的做法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她在刚上一年级的女儿房间里安装了摄像头,通过手机就能随时调阅录像,查看女儿是否在学习。一旦发现女儿在玩耍、坐姿不端,她就会通过摄像头的对讲功能直接喊话:                            

“怎么又在看动画片?”

“坐直一点!”

“你在看什么书啊?”

虽然她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但她的行为却与“驯兽”无异。有了这样的经历,那个刚刚成为小学生的女孩,还会真心喜欢学习吗?还是把妈妈的监视当成一场噩梦?在无死角的监控之下,孩子仿佛成了“学习的工具”。可怕的是,不少爸妈对这种做法很是认同:

“不督促的话,孩子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啊。”“上班不监督,下班回家吃完晚饭就很晚了,来不及了。”“学校都减负,都交给家长了,可不得这么监督嘛。”

 

可惜他们没有意识到,如果所谓的“不督促”带来的只是孩子一时的懈怠,那么这种“严防死守”,毁掉的很可能是孩子的整个未来。

 

正如最初引发讨论的博主游识猷所说,给孩子空间势必是要有代价的,但紧密盯人、24小时监视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隐藏得更深。

 

这种代价暴露的那一天,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根本没办法承受。

 

1、监控背后,是孩子被剥夺的尊严

 

曾在抖音上看到一段孩子发布的视频,一个监控摄像头直挺挺地在画面中央,配上的文字是:“这是父母在我房间安的监控摄像头。”评论区无数人冒出来痛诉自己的经历。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条这样说:“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时候装的,有一天屋子里没开灯,我突然看到一个蓝色的亮点,才发现自己被监控了。”还有人心有余悸: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很害怕,因为那个监控还能说话,有时会被吓一大跳。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采用这种“监控”,是希望借助黑科技,让孩子变得热爱学习。

 

可他们忽略了,这种外力作用下的热爱,并不是发自孩子内心。一旦失去干预,孩子很可能“原形毕露”,甚至变本加厉。他们也忘记了,这种教育方式背后,是孩子被剥夺的尊严。

 

《奇葩说》中有一期的辩论话题是:如果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按下按钮吗?黄执中在辩论时提出:“什么是完美人生?那就是在人生的时时刻刻,永远都尽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选择权。”

 

无死角监控,只会让我们孩子丧失选择权、丢掉内驱力。

 

弗洛姆曾说,教育的对立面就是操纵和控制。它出于对孩子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

 

爸妈的过度监视和控制,无形之中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自觉”“不值得信任”,从而走向低自尊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孩子会按照“是否受到惩罚”去行动,而不去思考行动本身的价值与道理。这才是“监控”最大的隐患。

 

让孩子有尊严、有选择地生活,比一时的控制和顺从更重要。

 

2、那些被“死死管住”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不可否认,有些在严格管教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的确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他们的内心深处,留下了巨大的黑洞。

 

那些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缺憾,很可能要用一生去弥补和挽回。当孩子被“死死管住”,他们的行为规范能得到暂时的保证,但自主适应外界的能力,却会渐渐消失。

 

电视剧《黑镜》第四季,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小女孩莎拉曾在三岁时走失,所幸被及时找到。莎拉的妈妈不想再经历痛失爱女的恐惧,辗转找到科技公司,请他们在年幼的女儿大脑中植入了一枚芯片。从此,女儿不论身在何方,妈妈都能了如指掌。同时,这枚芯片还能把女儿看到的、想到的、身体数据,通通实时传输给妈妈。为了让女儿“不被负面信息影响”,妈妈还特地把女儿世界中的血腥画面打上了马赛克。不论是危险的恶犬、同伴受伤后流血的手还是家人去世的最后一面,在莎拉眼中都成了模糊的画面。莎拉被彻底隔绝在了“负面信息”之外,但也被隔绝在了真实世界之外。一直到莎拉长大后,她才发现,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被剥夺了许多权利。为了看到真实的“血”,她不惜自残,甚至主动接近危险。眼看着女儿情绪失控,妈妈不得不把“监控系统”关闭,但这时的莎拉,已经完全丧失了适应外界的能力。她就像是误入狼群的羔羊,过去那些被隔绝的负面信息,一下子朝她涌来。没过多久,妈妈忍不住又一次开启了监控系统,想知道女儿在做什么,却震惊于她堕落的生活。莎拉无所事事,滥交,甚至接触了毒品。母女俩爆发了剧烈的争吵,莎拉把控制器狠狠摔在母亲脸上后,甩门而去。故事的最后,那个曾经走失的小女孩,再一次消失在了街头,只剩下母亲绝望地哭喊“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伦敦大学科学家曾发表一项研究结果。

 

父母的控制行为与孩子日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确有关联:家长控制欲过强,对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与痛失至亲对人们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相近。

 

换言之,过度的控制,会对孩子的幸福感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3、学会放手,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在发展教育学中,有一个概念叫“适应力”,指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独立处理风险、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这种适应力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孩子独立判断周围环境、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的。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适应力是决定孩子未来能走多远的核心能力之一。

 

所以,学会放手,是现代家长的必修课。

 

 

其实,孩子的错误分为两类,一种是原则性错误,必须立刻纠正,而另一种则是成长性错误,与探索相伴而生。

 

生活中,后者占据了绝大多数。

 

而当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出现错误时,爸妈不妨按捺住纠正、批评和指责的冲动,控制好情绪,试着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例如没有及时完成作业会被老师批评,动作磨蹭会迟到,收拾文具丢三落四会导致无法正常学习。

 

为人父母,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清障工”,那些该由孩子自身担负的责任,就应该勇敢放手,让他们去面对。

 

当然,如果孩子知错就改,主动地解决问题,父母也要记得对过程中的努力予以肯定。

 

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养分。

 

 

学者黄澜曾说:“很多父母是对孩子有一种深深的担忧,认为孩子在做选择的时候千万不能犯错,也不能接受孩子出现错误。但是太强势的控制,反而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权利,走向更反面。”

 

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试错中成长的,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没有人天生是完美的,我们既要接受自己的不足,也要悦纳孩子的选择。

 

父母子女一程,终究只是短短数十年。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少一点控制和干涉,多一点鼓励和信任。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权“成为自己”。

 

启学之家,让我们因为爱和梦想,一起前行!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这些表扬方式,正在毁掉孩子

如何正确鼓励孩子?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教育孩子要用“正面语言”但总是把“你真棒”挂在嘴边在家长眼中孩子的成长细节都值得被惊叹和赞美...

by:育儿日历

补肾最快的的方法

在中医上,肾是五行中的水,颜色中的黑色,因此,多吃属黑色的食物,比如芝麻等,以汤液为佳。1、冬季主收藏,要收藏阳气而阳光是大自然最大的阳气,人的头、背都要多晒晒...

by:听友221690110

养出一个棒孩子

这里是为家长提供的育儿课堂,由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儿科门诊的专业医护人员原创撰稿,希望帮助家长解决育儿路上的种种困惑,帮您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棒孩子!

by:美则美兮

补气血两虚最快的方法

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类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景岳全书•血证》又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

by:德慧堂官老

一个孩子的诗园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老虎小助手”,点击右下角“会员中心”,收听超过1万个中英文有声资源。斯蒂文森的《一个孩子的诗园》是英国儿童文学中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他的儿童...

by:宠坏你的耳朵

一个孩子的诗园

纯粹的喜悦天真的幻想这些无与伦比的诗句盛放了一个孩子全部的向往(英)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著漪然译

by:果麦文化

一个孩子的诗园

本专辑作者是英国作家、诗人、音乐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这是一本写给儿童和青少年的诗集,展示童年淳朴的快乐:在小河划船、等守夜人点灯,小小河流可以摇身变成...

by:轻轻的青青的

一个孩子的诗园

——玲音相伴成长相随欢迎朋友们到玲家小舍来做客。QQ群:530784449这是一部世界经典的儿童诗集。◆在英国,它几乎每家必...

by:玲音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