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四节 茶道的礼法)

2022-09-09 23:35:2040:00 94
声音简介
第四节 茶道的礼法
礼法在日本茶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里说的礼法包括礼和规则。茶道的礼法有三个特点:
1.茶道的礼法是全面的。它包括主与客之间的礼,客与客之间的礼,人与物之间的礼。茶席上出现的人和物都受到尊重。
2.茶道的礼法是适度的,它的表现手法十分准确、适时,包括无言礼、有言礼、约定礼。
3.茶道的礼法是合理的。它用位置、动作、顺序三要素将饮食这一日常生活行为规范化、系统化。
日本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家,其礼仪的特点是极其重视上下级的关系。茶道的礼法也不例外。寻其根源,有人认为是接受了中国儒教的长幼尊卑的思想,其实,其背后有更深一层的思想渊源。
日本礼法的本山-弓马术礼法的宗主小笠原清信先生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日本人没有像基督教所崇拜的那样惟一的神,并且,也没有中国古代文明中所讲的天帝。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神、惟一的神。日本的神,像本居宣长在《古事记传》中详细考察过的那样,是与人的存在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基督教的神和中国的天帝不同的。比如,在古代的日本,从社会最下层依次向上寻其祖先的话,都可上攀到天皇。如果从天皇再往上寻其祖先,就追溯至神话的世界。在基督教的世界里,无论是国王还是平民都是神所创造的,在神的面前任何人都化作了一个普通的人。而在日本,从神至天皇,再由天皇依次排列到平民,有无数个阶梯和级别。日本人被分别划在某一个级别之中。与基督教一样,中国人在天帝面前也是人人平等的,皇帝也是普通的人,不过是受了天命才君临于人民之上的,所以、违背了天意的皇帝被真正地受了天命的他人夺走皇位是理所当然的。这即所谓易姓革命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日本是没有过的,所以,当中国的这种革命思想传来的时候,没有被日本人接受。并且,在江户时代,被日本式的儒教融合了。基督教在传入日本以后不久便被禁止了。明治维新以后,信教自由了,但日本基督教的信徒很少。佛教征服了日本的思想界,这是因为泛神论的佛教与日本的多神论有共存的余地。归根结底,日本人的深层心理中,存在着他们固有的神。
从原则上来讲,在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不允许有人上之人。但在日本,则承认人上之人,甚至再上之人,其阶层、级别是多重的。这些阶层、级别作出最典型、最细致划分的是日本的江户时代(1603-1867年),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武士阶级统治最稳固的时代,武士阶级的最高统帅征夷大将军牢牢地掌控了国政大权。但出于日本万世一系的文化传统,德川大将军们并没有触动天皇的地位,而是把傀儡天皇捧在最高的位置。规制出“天皇”、“大名”、“大名的家臣”、“人民”这样一个自上而下的社会构造。又把三百多个“大名”排序为“直参”、 “谱代”、 “外样”三个档次,把“大名的家臣”群体划分成三十多个阶层。“人民”则又被分成“农民”、“工匠”、“商人”三大档次。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是“贱民”。
①小笠原清信:《交际与礼仪》,收入《日本详解事典》,日本社会思想出版社,1971年,第430页。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廿四节气

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气。

by:常安_be

茶道

详细的介绍中国茶之魅力,从古道今对于茶道的娓娓道来。从一片树叶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

by:睿熙cat

茶道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by:瀚海星宏

茶道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by:优点频道

茶道

茶的历史,知茶,识茶,品茶,喝茶是一种生活方式。忙碌的生活里安静的喝杯茶,让自己慢下来,细细品味一杯茶的滋味。

by:月亮房间

茶道

好茶净化身心,改变命运,感谢这杯茶让我走在爱的路上感谢行家茶友们无私的分享与奉献

by:光小童

茶道

郑培凯先生著作

by:李欢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