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调神大论37:话外1:秋季饮食养生之前,各种禁忌

2020-10-23 19:33:5321:23 4044
声音简介

大家好!

今天,我们聊一聊秋季饮食养生

1.秋天的上下半场

秋天这三个月,前半程和后半程,天气变化的反差还是很大的。

很多地方进入秋天之后,立秋之后,往往还会很热,甚至会有秋老虎的现象,也就是天气凉了几天之后,突然又热了起来,又回到夏天了。这个现象,我们在长夏养生里面探讨过了。


再比如在很多地方,每年中秋节,或者10月份前后,之前还是很热的天气,但是一到了10月,天气一下子转凉了,前后几天的时间,前面似乎还在过夏天,然后,一下子就过秋天了。还有的地方,到了10月份,甚至都开始下雪了。这样的情况也有,比如,我过去在大连的时候就经历过。


所以,谈到饮食,也得分开看。

2.秋季进补,莫要“趁早”

很多人都有一个观念,就是秋季要进补。

要多吃大鱼大肉,他的理由也很充分:

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夏天,天气热,人就容易没有胃口。尤其是长夏那段时间,三伏天的一个多月,更是如此。

还有很多人,比如身体湿气大,或者身体发胖的人,那段时间,更没有胃口,喝一口水就饱了。

然后,饿了一个夏天,到了秋天,天凉了,可算胃口好了,那就吃吧。

于是,各种大鱼大肉、烤肉串,各种烧烤就都来了。

其实,一入秋之后,像立秋、处暑、白露这几个节气,虽然天气也在逐渐转凉,但是人的脾胃一时还没有从夏天的时候恢复过来。这个时候,饮食还是适宜清淡。

3.秋天不适合多吃辣和烧烤

而且,秋天的时候,不适宜吃辛辣的,还有过于干燥的食物,所以,像烧烤这样的食物,是不太适合秋天吃的,否则的话,可能会越吃越上火。

还有的人,本来身体就容易干燥,或者一到秋天就有咳嗽的习惯,这部分人群,在秋天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饮食。要多吃一些滋阴肺阴,润燥的饮食,说白了,就是秋天的时候,多给身体补水。

而辛辣的食物,和补水就刚好相反了。

4.口淡的原因是体湿

那么,有很多人到了长夏和秋天,都会想吃辣,或者麻辣,原因是因为他平时的时候总会感觉到口淡无味,这是因为他的身体湿气大,中医有个术语叫“湿邪困脾”,湿气多了,把脾给困住了,然后,饮食就没有胃口了,这个时候,就会有“口淡”的表现,口淡了之后,各种“重口味”就来了。

脾是管人的饮食和口味的——

比如,有个中医术语叫纳呆

这个词很形象,纳把很多东西都收进来,容纳进来,呆就是停滞不动了。

纳呆,就是吃饭吃不下,没有胃口,本来很简单的一个事情,可是到了古人的口中,就变得很委婉,很浪漫的表达了。

这个词虽然是古代的词汇,但是即使现在,也有很多人有这个问题,比如,我敢打赌:

现在正在听着这个课程的人中,肯定会有从夏天,三伏天开始到现在,一直都纳呆的人,吃什么都吃不下,而且,喝一口凉水感觉都会长肉,都会变胖……

其实,这不是胖,而是虚,是阳虚了,身体湿气太大了。阳气显得不够用,无法把身体内的水分,尤其是脏水、废水,全都代谢到体外去了。

这个时候,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在饮食上,因为,光靠饮食是解决不了的。比如,很多人没有办法,就通过吃辣椒来解决问题,可是,秋天吃辣椒,吃着吃着,就上火了。秋天本来就非常容易上火,因为到了秋天,气候越来越干燥。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课堂问题:纳呆了该怎么办?

大家想一想应对的办法。

其实,这些问题,我们在前面的《黄帝内经》课程里面都有分享。

常用的办法总共就那么多,把这些办法都掌握了,应对通常的家庭健康问题,还有一些常见病的预防,其实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

不需要用针,也不需要服药。

5.脾胃寒凉

还有,很多人夏天的时候,冷饮吃得多,一个夏天过后,脾胃都寒凉了。

这个时候,到了秋天之后,适合喝些姜水。

到网上买些云南的小黄姜,现在刚好大量上市。

小黄姜:顾名思义,切开之后,里面是黄色的



然后,一次切几片,弄成碎末,加一两块红糖和姜末煮水,煮开3-5分钟之后,就可以喝。不要煮的太久。如果是感冒的情况,里面加些小葱,尤其是葱白。切成小段或碎末,出锅之前放小葱就可以了。


超市里的姜:我是调味料,不是治病用的……

超市里的姜,适合做调味料

不是大的,就是好的

它为什么颜色这么黄(新鲜)?

(疑似工业熏制,不能吃,有毒……)



或者,脾胃寒凉的人,这个时候,可以给自己艾灸。

艾灸哪里呢?

如果火大的人,怕上火的话,可以灸下半身,也就是肚脐以下的穴位,通常就不容易上火。艾灸足三里和关元穴。或者再加上肚脐。

肚脐(神阙穴)


如果脾胃寒凉较重的情况,可以灸中脘穴和关元穴,也都是可以的。

中脘穴:胸口窝中心肚脐之间1/2,中点上


这么灸,好吗?(造型给100分,但治病不是摆个POSE那么简单)



6.口淡无味,怎么办?

回到我们刚才讲的那种问题:

到了长夏,还有秋天,口淡无味,想吃辣椒的情况。

其实,这种身体情况,是身体下半身水液代谢不畅,也就是身体体质本来就偏寒,最后久而久之,导致了下半身水液代谢不出去。

然后,造成了肾系统被那些脏水废水甚至是毒水给包围了,这些废水,都是体内的垃圾,是应该把它清除出体外的。

这样的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身体补水就会出现困难,比如,很多人喝水也喝不下去,其实本来秋天的时候,就非常适合多喝水。

可是,秋天不喝水,久而久之,肺就会缺水,然后,咳嗽,皮肤干燥、口干咽干,各种上火就来了。

7.不爱喝水的人

我还见过一些人,尤其是女性居多,年轻的中年的都有:

明明嘴唇都干燥得要命了,可是就是喝不下水。

然后,这些人当中,很多人还有一到秋天就咳嗽的问题,不是百日咳那种,但是咳嗽起来也很要命,经常一咳嗽就是半个秋天。

或者,这期间,如果再不幸遇到了一场感冒,或者压力大上火了,咳嗽就会急性发作,这个时候,吃什么咳嗽药,比如,各种咳嗽糖浆,都不管用。

为什么呢?

因为根源根本就不在咳嗽上。

那在哪里呢?

肺缺水了。得需要给肺补水。

可是,这个时候,这样的人却喝不下水。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是因为她的肾系统出了问题,水液代谢不出去,很多脏水废水全都在身体里面堆积,然后,时间久了:

一方面,腰部、臀部、大腿都变得局部肥胖……

另一方面,肾脏慢慢地也被这些脏水给侵蚀了……

然后到了老年,慢慢地就会变成肾炎疾病的候选人群了。

给肺补水是必须的,

水液代谢的通道需要恢复正常也是必须的,

还有,减肥也是必须的……

现在的生活条件都这么好了,这个时候,体型管理,管住肥胖,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爱美的需求了,同时也是健康管理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肥胖可以导致很多慢性疾病,这一点每个人都知道。同时,身体发胖了,也意味着身体衰老了,阳气不足了。

阳气是身体的能量来源,只要阳气不足,身体的机器和零件带不动了,慢慢地,就会产生各种健康问题,所以,阳虚、阴虚,还有血虚,可以说,是百病的根源。

现在,解决这个问题,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就是艾灸:

艾灸的一个穴位是足三里穴

另外一个穴位是关元穴

比如,我们举个例子,同时也是做一个实验: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管北方还是南方,很多家庭都安装了空调,然后,到了夏天天热的时候,都经常吹空调,很多人都有夏天经常吹空调的习惯,然后,到了秋天,就经常会有上热下寒的问题,口干舌燥,然后,秋天吃一点水果,就会上火,就会口舌生疮。

因为很多水果都偏寒凉,属于生冷的食物。


这个时候,如果去看医生的话,医生通常会说:你这是上火了。

然后,她就非常不理解:

怎么吃个水果还会上火了呢?

我吃的明明是梨啊。这个不会上火啊。

8.艾灸实验

这个时候,我们做一个实验,给足三里这个穴位灸一灸:

用艾灸罐,淘宝网上买两个,能绑在身上的那种,很方便,然后,在小腿的外侧,找到足三里的穴位,一条腿绑一个,用艾段灸个20多分钟,不超过30分钟就可以,灸的时候不要碰水,不要吹风,不要受凉。

这个时候,灸完之后,或者灸到一半的时候,用手摸一摸穴位上面,会发现,那上面有很多的水分。很多吹空调吹得多,或者身体下半身寒气重湿气重的人,穴位上都会灸出水滴来,一片都湿漉漉的。然后,灸的时候,也没有感觉,也不会有那种热乎乎的感觉,这是因为足三里那里太寒、太湿了。

这个时候,足三里都不叫足三里了,而是成了“涌泉”了,一灸,水就从皮肤下面冒出来了。

涌泉:黄帝内经:肾出于涌泉。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身体躯干及四肢各处……



这个不是健康的现象啊,这个是出现问题了。

身体下半身太湿、太寒了。

为什么有的人要么不生病,要么一生病之后就会迁延不愈?

还有,好多的人,天气变天,别的人没事,他就容易着凉呢?

通常都是因为,他身体里面的寒湿问题太重了,然后,外面天气转寒凉之后,里应外合,身体的防线就形同虚设,非常容易就被攻陷了。

这个时候,就多灸几次,最好是连续灸10天。

灸两三天过后,就能明显感觉到热气能到达双脚了。很多人到了秋天、冬天,双脚通常是没有知觉的。

然后,把寒凉的问题解决之后,再灸1-2个疗程,把胃寒的问题解决了。

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夏天吹空调,或者秋天不爱喝水,上热下寒),千万不要等到冬天的时候再去解决,冬天天气冷,艾灸的话,效果不一定好,因为得需要灸很长时间,身体也不一定会有反应,当下的问题当下解决,才是最好的。

健康问题,尤其不能拖延,拖久了,小问题也会变成大病,我们这个课堂,只能解决小问题,如果得了大病,那就只能去医院找医生,然后还要看医生的脸色了。

我们刚才讲的这种体质情况,最好的季节是夏天和秋天艾灸,长夏的三伏天,还有秋天,都适合。

如果懂穴位和经络的人,不用艾灸罐,用隔姜灸的方法,会更好一些。

足三里穴每次灸7堆左右。关元穴也是一样。

但是艾灸的堆,足三里要比关元的用量小一些。

现在网上竟然有这种做艾堆的工具

这个堆大小适合灸关元。足三里要小一些

这个大小适合灸肚脐:下面放姜片,姜片下面洒些粗盐(这个不是烧烤,别放精盐)

极细艾绒,烟小



这是艾灸的方法——我们用它来解决什么问题来着?

为什么讲秋季饮食养生,要讲到艾灸呢?

因为很多人秋天需要补水,可是却喝不下去水,白开水喝不下,喝汤也喝不下,喝粥也不爱喝,就想吃麻吃辣。

这个时候,先艾灸,艾灸之后再补水,问题通常就容易解决了。


补水,是我们秋季养生的重点。

9.上热下寒体质

下寒:

双脚凉;

严重的情况:

双手到了冬天也是冰冷的。


+腰部以下寒凉,腰部尤其怕冷……


上热:

经常爱上火,经常失眠,或者即使不失眠,睡眠质量也不佳,经常会多梦,一整夜都在做梦,每天睡醒之后感觉非常的累。

口干咽干,口舌生疮。

经常莫名其妙地有咽炎问题。

急躁易怒,经常想发脾气。

经常有熬夜的习惯……


需要提醒一句: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就有上热下寒的体质,但是比较轻微的情况,是从上火开始的,这个时候,手脚凉的情况不是那么严重。

(女生除外,女生通常手脚凉者居多)


但是,如果经常熬夜,经常上火的人,尤其是经常有咽炎问题的人,都要给自己检查和思考一下:是不是已经有了上热下寒的问题。

这个时候,通常都是下半身的通道受寒了,被寒气湿气堵住了,然后,身体的热气下不去,就堵在上面,这个热多了,就是火。


各种上火的症状:

头痛、咽喉痛、口舌生疮、咳嗽、面部长痘痘、口腔异味、失眠、胸闷……

然后,这部分人,只要有吃冷饮的习惯,用不了多久,身体就会发胖,而且还是局部发胖。这种胖,一旦胖起来之后,是很难减掉的。除非去健身房。

所以,艾灸吧。艾灸的目的是为了补水。

先艾灸,把身体里面的脏水废水代谢出去,然后,才能补充新鲜的水。我们的身体,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水的滋养,否则的话,身体零件就会老化。

这一讲,更多分享的是秋季饮食养生的禁忌。

讲完了这些,才是秋天吃什么,怎么吃。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春夏秋冬_30y

每次艾灸都会痔疮发作是什么回事?谢谢老师!

1377665izbw

老师讲的太透彻了

猜你喜欢
黄帝内经02四气调神大论

值得用心去听的书!!!《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

by:杵峰工作室

村长侃|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四季养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by: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周美岭详解《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主讲人简介《黄帝内经》是一部关于天、地、人关系,与如何做到天人合一的伟大著作,是一部修养身心的智慧之书。作为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书四大经典之首,《黄帝内经...

by:周先生医道

有趣的凉茶《黄帝内经·素问》篇二《四气调神大论》完

1.关于篇名:四,四季。气,气象。四气,此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气候,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调,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志。清·高士宗《素问直解》:“四气调神者,...

by:導法自然1

四气调神(姒姜作品,免费单播)

作者:姒姜。代表作《上穷碧落》《情何以堪》《落蕊重芳》一个病入膏肓的大少爷遇上貌似乖巧无名的小医女,满腹权谋算计尽融于淡淡药香,最美的爱情不过是你是我唯一的药,...

by:蓦等等_白玉京

浅话二十四节气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轻松愉快的音频形式浅谈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其中包含了二十四节气的自然现象、民间习俗、健康养生等方面的小知识。每集时长约5~15分钟...

by:朝更暮云

话说二十四节气

内容简介《话说二十四节气/“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丛书》主要内容包括二十四节气历同太阴历构成了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之源与流,话说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与中国...

by:中社科有声会

诗话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不仅在农业生...

by:主播江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