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黄帝内针的基本特点5

2023-06-16 08:50:2306:42 4659
声音简介
第五节 神与形俱
一、君火与相火
将火分二途,并以君相命名,出自《素问·天元纪大论》,其谓:“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火的作用一个是明能,一个是热能。
所谓“明能”即是光明的来源。在《天元纪大论》里,其以君火来喻此明,君火又系少阴心主,“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所以,君火以明,无疑是强调了智慧光明的一面。
那么,热能呢?热除了温暖一面,可以祛散寒冷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它的动能作用、变化作用。
变化作用体现在很多方面,如能使生物变成熟物。另外,几乎大多数化学变化都需要热的催化,而植物的生长更需要太阳提供热能。热的动能作用在现代文明中则是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如蒸汽机的发明,几乎将热能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
回观人类的文明,每一次大大小小的进步,每一个高高低低的跨越,都没有离开过这两个火的作用!炎帝之所以为炎帝,其意义也许就在此了。所谓炎,上面一个火,创造了中华的精神文明;下面一个火,创造了中华的物质文明。
其实,中华文化讲天人合一,中医讲整体观念,它是在在处处的。人的健康为什么要讲心身健康呢?《素问·上古天真论》为什么要讲求“神与形俱”才能尽终天年?这些都是在强调两个文明。而两个文明的实现,就是以君火能够照达三部、相火能够游行三部为前提的。
二、守神与守形
《黄帝内经》中,有关针刺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评判原则,就是“粗守形,上守神”。
从一般的角度来理解,也就是上等的用针是以神为依据,下等的用针是以形为依据。其实,在中国文化里,不仅针道如此,其他的也是一样。要想达到一定境界,都要从守形上升到守神。
《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一般的厨子解牛,刀磨过一次,用不了多久就得重磨,这样的用法,一把刀当然用不了多长时间。而庖丁的解牛不一样,他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样就能够以无厚而入有间,从而游刃有余。刀用了十九年,还像新磨的一样。这就是守形和守神的差别。
为什么讨论相火的时候要谈“位”呢?因为相火的作用与位置很有关系。先以热能来说,加热煮饭的过程如果将锅放歪了位置,那么火再大也是煮不熟饭的。而在自然界,同一株果树,向阳一面的果实与向阴一面的果实,味道就相差很远。而热在动能上的效应,那更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所以,要想充分发挥相火的作用,这个位是很重要的。
也就是说,在相火这个体系,它是位用相应的关系。这亦是领悟三焦法理很关键的地方。明白了这一点,对针刺为什么要选穴也就应该能够理解了。穴的位选对与否,实际上就决定了相火在热能、动能、变化等诸多方面所发挥的效用。
黄帝内针很强调阿是穴的寻找,“阿是”实际上就是定位!就是定相!就是确定相火的作用。
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守形就是调整或者确定相火系统的作用。“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守形是基础,因为如果离开了相火的作用,就不可能有这个身体。
之所以强调守形,强调基础,因为这是下手处。但守形并不妨碍追求守神,作为中医人,这毕竟是追求的方向。而实际的情况,形神并不矛盾,形神本就一体,形中寓神,神不离形。
守神亦即发挥君火的作用,君火的作用特征是以明,以明与以位是很不相同的。
以一年四季为例,一年四季其实就是位的变化,随着位的变化,相火的作用也就跟着变化,而与这个变化相应,可以看到四时不同的万物生长状态,温度与湿度的巨大差别。
那么,明呢?明并没有因为位的改变而显出巨大的差别。只要在白天,只要有太阳,它都一样的明亮。
古语有云:“千年暗室,一灯即明。”这很形象地描述了君火以明的特征。换一个角度看,如果是千年冰川,能够一火即融吗?!当然是不可能的!
从上面这个描述,可以体会到君火以明作用特征的瞬时性,它几乎不需要时间,或者只需极短的时间。
“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在针道里面,尤其在黄帝内针里面,考量针刺的疗效,能不能立竿见影,能不能“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决闭也,犹解结也”,实在是要看看能否发挥君火的作用,能否实现守神。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黄帝内针

第一次录书,不足之处,希望海涵。

by:希静而遗生

黄帝内针

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杨真海传讲刘力红整理一部“以中为本,以平为期”的医书

by:不为良相_便为良医

黄帝内针

黄帝内针(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

by:同有三和中医课堂

黄帝内针

黄帝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

by:ElingHo的美好日常

《黄帝内针》

针道有全神养真之旨,此针即彼真,彼真亦此针。师之本愿盖为大善。而中国文化追求美的路线载于《易·坤卦》之文言,其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

by:彭艾梅北京十方缘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