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古第一相---管仲

2021-02-28 22:24:0306:42 129
声音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CEO,他曾协助齐桓公创下治理齐国灭掉36个诸侯国的业绩。他就是管仲。管仲生于春秋时期,是周穆王的后代,帝王之后,实打实的官N代。所以管仲并不姓管,而是姓姬,管是氏,名夷吾,字仲,古人一般不点名道姓,所以大家都叫他管仲,而不是姬夷吾。

管仲的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随着周王室的衰落,管仲的家族在齐国也家道中落了。为了谋生,管仲跟着好朋友鲍叔牙一起去做了商人(在当时,商人是最卑贱的职业,士农工商,没办法的人才去做商人)。也正是有了经商的经历,让管仲明白经济和贸易可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死。下面就分享一个有关贸易战故事。

春秋时期,齐鲁都是东方大国,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齐国要称霸,就得灭掉鲁国。

鲁国生产绨织品的工艺非常先进,当时的奢侈品服装,你要是不用鲁布,那就是A货。

管仲让齐桓公带头穿鲁布制成的绨衣,还命令大臣们一起穿,有了国王做代言人,穿绨衣就成齐国的时尚。

为了保护鲁国的知识产权,管仲规定齐国人不能生产绨织品,一律从鲁国进口——果然是支持原创又打击山寨的好领导。

需求激增,又没有竞争对手的鲁国绨织品,其价格一路高涨。

为了出口创汇,鲁国也是鼓励国民从事绨织品生产。

鲁国的老百姓看到绨织品价格都涨上天了,还种啥地,织布去,卖一匹布可比种一年田赚得多多了!

鲁国上下开开心心地靠着绨织品赚了大把的钱,虽然农田荒废后导致粮价上涨,但无所谓,用卖绨织品的钱买齐国的粮食就好啦。

一年多后,在粮食收割前夕,管仲下令停止与鲁国贸易,不进口一匹布,不卖一颗粮。

顿时,鲁国国内绨织品价格暴跌,粮价暴涨,鲁国经济彻底崩溃,导致民不聊生。

这时,管仲开始有计划地接收难民,逃到齐国的鲁民可以得到粮食和土地。

鲁民纷纷逃到齐国,不仅给齐国带去了先进的绨织品工艺,还开荒了齐国闲置的土地,大大增强了齐国的实力。

而鲁国从此一蹶不振,鲁君为了保命,向齐国进贡,之前赚到的钱,都吐了出来。之后还是被齐国给吞了。

管仲是中国古代特别有智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后人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是他最大功绩。他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都很有建树。他是中国最早提出国有专营体制、法治以及用贸易战击垮他国的谋士。在选才用人方面,他也有精辟论述:“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是《东周列国志》中齐相管仲建议齐桓公广纳人才以成霸业时打的比方。意思是说,大厦的建成,不能只靠一棵树的木材;大海的润泽,也不是仅凭一条河流的归聚。

管仲也是最早倡导消费拉动经济的,他的理由是,“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就是说,只要不人为地堵塞利源,商贾就会日夜不息地从事营运而不知休息,而富裕的人只有不断地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为了强化自己的观点,管仲甚至做过极端的比喻,他建议在煮蛋之前应先加雕绘,在烧柴之前要先加雕刻。

管仲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活化石。近代,开国大典前后,陈云主政中财委工作,在长期战乱导致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等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他利用管仲治齐“轻重术”这一中国特色古典经济学思想,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突显中国传统智慧在“治国平天下”的巨大威力。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现代中国短短几十年的崛起,是中国特有政治经济学的胜利,而这种智慧可追溯到管仲治齐的政治经济学思想,最为底层的文化结构是中国象科学观(整体性思维)的具体体现。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