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调神大论57:冬三月2~春节和文化习俗

2021-03-26 11:09:1017:41 3477
声音简介

第二讲:

一、前面讲完了春三月这三个月,最后,总结一下:

冬三月的由来,寒月,冬月,腊月,这是民俗和文化,我们要知道。

《黄帝内经》里面,字字珠玑,每个字,每个词的背后,都有文化。

如果用《易经》来解释冬三月,用十二消息卦来解释:

十月:坤卦——天地间阴气最重。



十一月:复卦——天地间阳气发动,冬至一阳生(12月21-22日);



十二月:临卦——天地间阳气越来越大了,这是临。


我们看,这就是中国的文化内涵:

本来一年中,农历的十二月,往往是最冷的时候,可是呢,中国古代圣贤们却认为,这个时候,天地间的阳气,以及我们自身的阳气,已经开始壮大了,这个时候,天地间的阳气已经是两阳了。


同样的道理:一天之中也是:

亥时(21:00-23:00)是坤卦,表示阴气最重;

子时(23:00-1:00)是复卦,表示一阳初生,阳气发动了;

丑时(1:00-3:00)是临卦,表示两阳了,阳气渐长了。

然后,是寅时(3:00-5:00),也就是一天中的五更,在古代,帝王和大臣们该早朝了。




古代的一句谚语:一天之计在于晨

讲的就是从寅时开始,一直到辰时(7:00-9:00),先是皇帝和大臣早朝,把国家大事布置完毕,然后,各个部门的官员们,回到各自的衙门,把自己部门的事情按照早朝时达成的一致,落实下去。

然后,全国的百姓,三百六十行,各司其职,就都知道这一天该做什么了。这是古代的管理学,帮助了我们这个国家几千年。

这是一天。


一年当中,寅月,是正月,又是一年的开始。这个时候,就该过春节了。

春节:三阳开泰

春节,就表示,春天来了。先过个节,庆祝一下。

这个节日,一看上去,就是农耕社会的产物。

春节这个时候,古代有一句祝福语,叫三阳开泰:

过去学书法的时候,会听到老辈说:学书法的人,一定要多读书,不能光写字,还要有文化背景依托,这样才能“学到家”,现在看来,还真有道理,中国文化,处处有内涵……


这也和中国文化,也和《易经》有关:

三阳开泰,是表示泰卦:



上面是三个阴(坤,地),下面是三个阳(乾,天)。

坤卦,经过复(復)卦临(臨)卦,一直到泰卦,解释了从冬天到春天,阳气变化的规律:




这个规律,也就是从坤卦乾卦的过程中,

阳气是怎么从的,然后,又是怎么从一到三的。


套用一句《道德经》里面的话:

道生一:无中生有——坤卦(无、0)→复卦(一阳)

一生二,临卦(二阳)

二生三,泰卦,(三阳开泰)

三生万物:一年四季(繁花似锦)……

——古人诚不我欺。


关于“无中生有”:

(1)是中国道家文化,源自于《道德经·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德经·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这同样也是(《易经》)太极文化的由来: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从零到一,从一到二,零是宇宙的起源,诞生于混沌之中;一是宇宙,二就是阴阳……



二、春节的由来:

腊月末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每年的腊月三十,或者二十九,有的年份没有三十。


除夕:

是岁除,表示这一年过去了,年的更替,这是除;

是夜晚。

除夕,是表示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要庆祝一下,放鞭炮,把一年的晦气都驱赶走,都送走,吃饺子,迎接新的一年的美好生活。


然后,就是初一,腊月过去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正月初一,在十二地支里面,也就是寅月,这就说明,其实从阴阳来说,现在已经是新的一轮循环的第三个月了。

我们前面说过,冬至一阳生,阳气的初生,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发动的。也就是说,阳气的发动,是从冬月(十一月)开始的。



三、立春和春节,哪个是一年的开始?

再者就是立春,这个话题也很有意思,立春是一年的开始。这是按照节气来说的。

正月初一也是一年的开始。这是按照国家传统的习俗来说的。

那么,在中国古代,新年第一天,是从哪天开始算起的呢?

其实,最早的时候,没有春节之前,是从立春开始的。立春就是最早的春节。

再后来,国家的法定春节,才正式定位正月初一,这个正月初一,也就是元旦,元是第一个月,旦是第一天的天明。这是传统历法中,一年的首月首日。


大家注意啦,元旦,在古代是正月初一。辛亥革命(1912年)之后,国家改为公历1月1日。这个规定,也造成了阳历新年和阴历新年的割裂,于是,现在就过两个新年了,虽然有公历的新年,可是中国的老百姓,其实并不重视那个新年。

由此可见,文化习俗,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前面说了,一年开始于什么时候呢?

在古代,有两个答案:春节和立春。

这两者,从时间上看,大体差不多。

其实,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说到中国文化,一年到底开始于什么时候?

如果按照更早的,按照阴阳来划分,毕竟,阴阳才是中国文化的基础,而且还是基础中的基础,比如像《易经》《黄帝内经》,这些经典的理论基石,都是从阴阳开始的。

还有道家讲的太极,以及儒家讲的君臣关系,等等,也都是从阴阳开始的。

按照阴阳来划分的话,其实,冬至是新的一个循环的开始。

这里面的学问很深,类似的例子其实还有一个人的年龄,是按照初生之时算起,还是按照十月怀胎开始计算?

无论哪一个都有道理。



四、十二生肖

现在,关于人的属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究竟是按照春节来划分,还是按照立春来划分,也是有两种不同的算法:

国家的标准是按照春节来算的;

而过去的黄历,万年历,是按照立春算的。



比如,如果算一个人的生辰八字,就要按照立春开始。

所以,现在就有了很大的争议。

其实,国家法定的标准,和一个事物原本的规律,有的时候是有分歧的,因为国家的规定,很多时候要服从政治的需要,或者要照顾公众的方便性。

这就讲到春天了。

五、关于阴阳,做个补充:

再者,我们之前经常提到五运六气,这是中医的基础,和天的运,地的气有关,那么,这里面的六气,也就是将地球上的一年分为六个时段。

(五运:五行,五大行星对地球的影响;六气:初之气,二之气……六之气)


其中,初之气,是开始于大寒,而不是立春。


这也和冬天最冷的时候,阳气就已经开始孕育、发动有关。

这就涉及到《黄帝内经》里面最难的知识体系了。

(我们不厌其烦地反复讲阴阳五行,也是为了将来学习《运气七篇》部分做一个铺垫,那一部分,是《黄帝内经·素问》当中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


《黄帝内经》的知识体系,大致可以分为:

1.运气:运气七篇,讲的是天道;

2.养生(阴阳):道法自然,人如何效法天道;

3.藏象:五脏六腑(的正常状态),脏腑器官的外在表现;

4.诊法:诊断(藏象的延伸),通过藏的象诊病的方法;

5.病证:探讨疾病(藏象异常状态的原因和外在表现)

6.经络:人体的系统的线索(经络)和密码(穴位)

7.针法:治疗疾病方法中一个最典型的代表。医术范畴。


或者:

取法乎上:

1.运气:运气七篇,讲的是天道;

2.养生(阴阳):道法自然,人如何效法天道;


取法乎中:

3.藏象:五脏六腑(的正常状态),脏腑器官的外在表现;

4.经络:人体的系统的线索(经络)和密码(穴位)


取法乎下:

5.诊法:诊断(藏象的延伸),通过藏的象诊病的方法;

6.病证:探讨疾病(藏象异常状态的原因和外在表现)

7.针法:治疗疾病方法中一个最典型的代表。医术范畴。

注意:这个体系里面,没有药

整部《黄帝内经》,洋洋洒洒十几万字,这在古代,绝对是一部皇皇巨著了,然而,其中所记载的药方,总共才11个。


由此可见,这部书里面讲的重点就是:

(1)知天道;

(2)了解自己的身体;

(3)从而根据天气和人体特点来道法自然,预防疾病;

(4)如果实在预防不了,那就扎一针,如果一针解决不了问题,那就两针……


这是从道到术,是以道驭术,也是中国文化中最精彩的神来之笔

总之,中医的智慧,是不吃药。

这是圣人的智慧,是取法乎上,这是《黄帝内经》。

后来……药方越来越多,中医却没落了。

(现在,中药的方剂数量已经超过了十万)

这是因为,中医的道,失传了。


我们开这个讲座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道的传承给承接上,我们是接着古圣先贤的智慧往下讲的,属于接着讲,而不是搞那些虚无缥缈的发明和创新。

在大道面前,我们都是小学生,《黄帝内经》是大智慧,如果悟道了,可以让我们获益一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111300366

老师讲的很好

LindaMa_1982

谢谢老师!

caolse

谢谢老师!这知识真好!

猜你喜欢
黄帝内经02四气调神大论

值得用心去听的书!!!《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

by:杵峰工作室

村长侃|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四季养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by: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周美岭详解《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主讲人简介《黄帝内经》是一部关于天、地、人关系,与如何做到天人合一的伟大著作,是一部修养身心的智慧之书。作为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书四大经典之首,《黄帝内经...

by:周先生医道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黄帝内经说什么系列》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来调整自己的饮食之道、做人之道、做事之道,以便身体更好、更快地汲取各种环境中的正能...

by:家人们谁懂啊啊啊啊

二十四节气的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它的到来预示着冬天的正式到来,让我们来听听有关冬至的来历和习俗吧。

by:未央新声

春夏秋冬 廿四节气

听听二十四节气歌,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和富含人生哲理

by:姚姚007

有趣的凉茶《黄帝内经·素问》篇二《四气调神大论》完

1.关于篇名:四,四季。气,气象。四气,此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气候,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调,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志。清·高士宗《素问直解》:“四气调神者,...

by:導法自然1

冬养精气

冬属水,其气寒,主藏。如何才能在冬季保养好自己的肾呢?食补为重。国际高级营养师,国家健康管理师,中医执业药师,研究中医多年独创“四步一体食疗法”,专注亚健康调理...

by:主讲老师的小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