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的隐患,将在10年后爆发

2022-09-12 03:02:2121:21 69
声音简介
鸡娃的隐患,将在10年后爆发
原创 Miss蘑菇姑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教育的目的,

本来应该是摆脱现实的奴役,

而现在的年轻人,

正竭力做着「相反的努力」:

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

——西塞罗

最近我学会了一个新词,叫做 “焦虑片” 。
指的是那些直戳社会痛点的影视剧。
不管你是剩女、还是北漂,中年危机、还是焦虑的人群,总会有一款都市剧为自己代言。
内卷最严重的父母们,最近被一部电视剧 “扎心” 了,那就是教育焦虑片《小舍得》。
这部被骂上热搜的剧,集中放大了「鸡娃」的情绪,但现实中,父母鸡娃的战况并不亚于它。
你能接受,孩子未来不如你吗?
“鸡娃和不鸡娃” 的困境
娃,鸡还是不鸡?
这是躺在父母心中的第一个问题。
剧中,宋佳饰演的妈妈南俪自己从学霸到高管,经济宽裕,因而给孩子的教育也是宽松的:
唱歌跳舞,琴棋书画,从未给孩子报过任何课外班。
直到五年级的一次数学考试,孩子只考了 45 分,哭着要求妈妈给自己要报班:
“全班包括我,只有4个同学没有报课外班。”
南俪的心顿时崩溃了。
在这种精神危机下,相信很多父母都会像南俪一样,开始怀疑自己所坚持的教育理念到底对不对?
焦虑片的意义一下子在这里呈现出来了:

你不跑,周围的孩子都在跑,
你除了加入,还能做什么?
自己那套快乐教育,
到底是为孩子好,还是害了孩子呢?
与南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蒋欣饰演的妈妈田雨岚,妈妈圈中的核心人物。
孩子考了全班第四名,她都觉得是没考好;
孩子还在上小学,她的目标就已经是通过金牌奥数班进入顶尖名校。
这个把鸡娃当成一切重心的妈妈,情绪挂在脸上:
孩子成绩考得好,马上年轻十岁;
但只要成绩不理想,亲妈的脸马上就能变成后妈。
为了孩子去奥数班,她做够一切的功课:
撸起袖子去斗争也好,不要面子苦苦哀求也好,搬出救兵骂大街也好,她都可以去做。
如上面两个妈妈一样,家长们的价值观,都体现在了鸡娃的策略上。
以田雨岚为代表的妈妈们认为,一定要在某个时间点(比如中考、高考节点上)去抢到某个赛道上的位置。
如果我们试图去理解她心中的动机,我们会看到两个关键信念:
其一是,未来收入水平,取决于今天的教育成果;
其二是,教育机会不均等,“你拿走了,我就没有了”;
所以,结论就是:一定要去拼 。
也就是说,家长越认同这两个基本判断,就越会去鸡娃。
孩子今天的一场场成功的考试,约等于未来世界的筹码。
这两个基本信念从哪里来?
自己过往的经历中来。
田雨岚这样的妈妈,有着比较高的生存焦虑。
剧中交代了她的成长背景和经济状况:
她的妈妈本来是保姆,后来以第三者上位的身份嫁给了南俪的爸爸,她则以养女的身份。
通过不懈努力才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从底层爬着到了现在的样子。
田雨岚的生存焦虑,不可避免地传递给了孩子。
她为子悠描述的是一个不能放松,必须时刻紧绷才能确保自己活下去的世界。
焦虑情绪的本质,是对 “不确定” 无法耐受。
所以,田雨岚紧紧抓住唯一看到的 “确定” ——好成绩等于好大学,好大学等于好人生。
另一部分家长是南俪这种,有一定安全感的父母。
一开始还快乐教育,后来看着别的家长 “跑起来” 了,自己也不淡定了。
因为即便是南俪这样安全感十足的人,也多少认同田雨岚心中的那两个前提。
成年人都是会衡量利弊的。
你听,南俪身边的朋友是这样帮她分析的:
你看,我们区重点高中,录取比例非常少,如果你家孩子不能排名靠前,就上不了。
上不了区重点,那一本也就悬了。
所以我们这一代人要面对的一个很可能的事实是:我们的孩子可能不如我们自己。
学霸如南俪,她身边都是本科、硕士,博士也不少,她本来认为自己的孩子混个自己的水平也不难。
但听朋友仔细 “算帐” 时,她不得不焦虑。
自己从名校毕业,一路风光,她怎么能接受孩子读一个 “野鸡学校” ?
就算人们不对 “翻身” 感兴趣,至少也会对 “损失” 敏感。
机会是不平衡的,那么不鸡娃的后果,是:未来孩子还不如自己。
这一点尤其不可以接受。
学霸父母们,都是靠考试走到更好的职位,那么顺理成章,他们坚信,自己来鸡娃多半也是可以鸡出来的。
所以,无论哪种家长,最后都走向了疯狂。
在《小舍得》原著里,作者鲁引弓提出了 “鸡娃生态系统论” 。
那些抱着理性、长远教育观的家长,
发现孩子比不上那些实用、功利中被鸡大的娃,只好被倒逼着让娃也超前学习。
教育理念形成了 “劣币” 驱逐 “良币” 的形势。
所以,父母在盘算孩子损失了多少名次、机会的时候,不是不懂最基本的常识 “尊重儿童发展规律” ;而是 “不敢” ,他们担心一放松,就把肉眼可见的机会、名次、甚至是未来赌进去了。
但他们漏算的,却是肉眼不可见的——孩子的身心健康。
而这个伤害的是不可逆的。
你准备牺牲孩子的童年,
甚至是一生?
在《小舍得》引发的讨论里,我看到某网友的评论:
家里又没有矿,所以要做好牺牲孩子童年的准备。
我认为这条评论非常典型,它也代表了当今家长的看法:
为博取一个所谓「未来」,不惜做好牺牲「童年」的打算。
其中,对 “童年” 典型的想法是 “童年不过就是玩玩而已。”
这种 “无意义的玩乐”,拿来学知识、博取未来是更值得的。
但童年的玩耍仅仅是玩耍吗?
这里,我只想引用一个在功利教育中长大的孩子,其成年后内心的独白,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回顾过去,她写道:(以下引用自《欢欢式噩梦:我绝不想重回补习班》(三联生活周刊))
一路走来,每一天好像都在针尖上跳舞。
十几年害怕一丝一毫的差错就会铸成人生大错的生活,让逐渐深入岁月的我越来越风险厌恶,谨小慎微。
这些人类生活里难以放逐的攀比,让我有时候感到生命无穷得让人生厌,需要无穷的算计。
恐惧就从心里油然而生,生活在眼中也全无色彩。
终于到了新的阶段里,往往以为自己无须攀比了,越过山丘,“还未如愿见着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
现在的她已经工作了,她的感受是:
只能感到日子的无穷无尽,被工作、自己的功利心、自身对于未知的恐惧、自己匮乏的生活想象力与行动力中裹挟的我们。
因为害怕失去的这一秒不能百分百换来一个更好的出路,所以想不出,也没有时间去想。
除去持续当下这样无望的日子,还有什么样的出路,于是就这样一路沉溺。
对于与父母的关系,她沉重地写道:
大学毕业后,我有意地远离了父母,想要脱离那些不愉快的生活日常与无法抹去的成长记忆。
如果这是你小孩未来的心声,不知道父母是否还觉得,牺牲「童年」换来的「未来」,是划算的?
功利教育的损失,是隐形的。
它保住也许是肉眼可见的「外在资源」:
学区房、奖杯、重点中学……
但损失的,却是看不见的「内在的心理资源」:
是孩子日渐丢失的活泼好奇,
取而代之的是对学习产生的厌恶感。
看看高考完那些撕掉的书,承载着孩子多少压抑?
是孩子被消耗的自主性、自驱力,
取而代之的是孩子的习得性无助。
除了考试,他们已经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反正自己说了也不算。
是孩子逐渐失去的对内在自我感受的信任 ,
取而代之的是外在的、机械的评判标准。
为了完成学习 KPI,孩子谨小慎微,看着父母老师权威的脸色生活,用外在价值(分数、业绩或他人认可)来评价自己的价值。
进一步,我们可以追问自己,更为具体的问题:
1. 长期的鸡娃,会对你的「亲子关系」造成什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鸡ni太美,鸡娃要有方法,鸡娃就变牛娃

这是一档无任何深奥不能理解、枯燥乏味的理论,全部直接实操干货,拿来就用,此鸡娃非彼鸡娃,助力虎爸虎妈们鸡娃有方法。如果你有孩子或者即将有孩子了,不知道如果和孩子...

by:荷声冻人

鸡娃还是拼娃

现在一线城市鸡娃家庭,孩子真的很牛吗?在拼娃的路上,我该怎么办?

by:学始知道

告别健康隐患,健康管理课程

你不需要自己当医生,不需要月月体检,也不需要像库兹韦尔那样每天吞150颗药片,你只需要相信科学,多懂一些健康的知识、常识,多关心一下自己的身体,活的健康,活得久...

by:金桔果课堂

本书(完)我们终将在路上释怀

这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他的雪山、湖泊、星空、牦牛、朝圣者,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神秘,我每年都去这里,去寻找我想要的东西。一个人的旅行所看到的风景,永远是单面的...

by:一朵鸢尾花

鸡娃宝典

每天不到十分钟,让你的孩子变牛娃!

by:叶子妈妈的心愿

鸡娃宝典

愿我们都能在鸡娃的道路上科学鸡娃,结伴而行。

by:纪彤

传统企业将在互联网+中优胜劣汰

欢迎你走进晨一商学院,我们相信你通过学习应用,一定能够实现你的梦想与价值。晨一老师,欢迎学习交流:15207183142(微信同步)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

by:私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