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调神大论68:冬三月13~黄帝内经里的三个病:痹、萎、厥

2021-05-10 11:28:5821:38 3944
声音简介

第13讲:厥2:《黄帝内经》里的三个病:痹、萎、厥

我们继续说厥:春为痿厥


冬天养不好肾,春天就不能生发好阳气,然后,人就会得萎和厥这两种病,字面上理解,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萎,我们前面解释了,是肝气不足,春天肝的阳气没有生发好,然后,肝萎靡不振了,这个时候,影响到了人的筋,经筋系统也跟着萎软,萎靡不振了。

厥呢?如果是突然昏倒的那种厥,这句文字的前后意思就显得有些唐突,有些突兀。

如果我们通读整本《黄帝内经》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其实《黄帝内经》里面的文字,前后语言的连贯性还是很大的,也就是里面的内容其实讲的很细,不是跳跃性非常大。

因为毕竟,这是在讲医,是一部专著,不是在写散文,不会像我们读《庄子》那样感觉到天马行空,跳跃性非常大,如果你读到了《黄帝内经》的哪一段,感觉里面文字的意思跳跃性太大,那么原因可能会有两个:

要么就是里面有一两个关键字的字义,你不够理解,或者理解错了;

要么就是这段文字里面有漏字,古人抄书的时候抄漏字了,文字残缺不全。

所以,我们看,这个厥字,不能理解为突然昏厥,否则,前后文义就不通了。

那怎么理解呢?

《黄帝内经》里面,还真有关于厥的讨论,而且还很多,比如,我们举个例子:

《素问》的第四十三篇,是《痹论》;

《素问》的第四十四篇,是《萎论》;

《素问》的第四十五篇,是《厥论》。

这几篇,都是关于病证的专门探讨。


当然了,我们这一轮讲《黄帝内经》,未必会讲到这里,因为一来是我的功力不够,学历尚浅,不像很多大医家那样平生医人无数,有大量的经验,所以不敢乱讲,怕误导大众;

再者,我们的侧重点是这几个:

(1)阴阳:养生(阴阳之道);

(2)藏象:五脏和五行体系;

(3)运气:还有运气体系;

(4)经络:以及经络体系……

我一直相信,如果一个人把这几部分都弄懂了,认真地花上几年的时间和精力,把《黄帝内经》里面涉及到这些基础知识的每一篇,都读通读透,然后再去读那些和病证有关的内容,就会很容易读懂了,而且那些病证篇幅,每一篇的文字都不长,非常适合自学。难的是前面这些篇,还有运气学和经络部分。很多都是长篇大论,理解起来又很抽象(因为是在讲“道”)。

痹,我们都听说过小儿麻痹这个病,比如台湾的一个著名歌星,就是这个病。

痹,就是经络不通了,气血运行不畅了,堵住了。这个病的病因是身体感受了风寒湿邪,风邪、寒邪、湿邪,都会导致痹证。说白了就是这些外邪,它们造成了身体的血液凝滞了,像寒邪、湿邪,这些都是属于阴的,阴的特点就是冷淡,消极,不爱动,不活泼。

风造成的痹,和寒邪造成的痹,稍稍有些不同,风是属阳的,风痹,是人一行走的时候会感觉到疼痛难忍,这种痛还会到处乱窜;

而那两个痹,寒痹,和湿痹,都是局部疼痛,会造成疼痛像狗皮膏药一样钉在那里,粘在一个地方,赶也赶不走。尤其是湿痹。

这种痹证,如果得在骨头上,就会感觉身体非常沉重,如果得在血脉中,血脉就会堵塞凝结,身体里面就会出现血液粘稠和瘀血;如果得在筋上,人的胳膊腿就会感觉伸不直。


为什么要在这一讲加上痹这个话题呢?

因为现在得痹证的人太多了,比如,像股骨头坏死,这样的病就属于痹,骨痹,和骨头有关,骨头受寒了,坏掉了,或者骨头先坏掉了,然后受寒了,再然后,那里气血就不通了,气血到不了人的股骨头,也就是胯骨那里,那里是关节啊,每天人一动,身体一动,它就要动,又没有了血液的滋润,时间久了,就会干磨……


这和膝关节老化最后坏死然后做手术换上钢板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我每次在现场讲课的时候,都会随机给人摸一摸,用手一摸,有经验的人,都能摸到那个部位是不是有问题,有问题的人,摸上去是凉凉的,而且,还能摸到湿气的存在……我通常都是手不接触对方的皮肤,就能摸到。

不光是我,我相信,一个人如果对经络非常敏感,手部的经络是畅通的,换个人也能摸到,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试一下。


这是骨痹,关于骨痹,还有一个知识点:

通常痹,如果发生在骨头上,会造成骨头内部的脊髓,那里变寒,然后,骨头从里往外透着寒气,这种情况是非常可怕的,时间久了之后,骨头外面的肌肉的凝聚力就会消散了,就会造成“骨肉分离”了。

你看,骨肉分离最早的意思,是这个意思,而不是妈妈和孩子分开了。

还有,一个人如果肾精亏虚,或者肾阳不足,阳气衰了,严重的情况,会造成命门火不足,这个命门就在身体的后腰部,然后,命门火衰了,就会造成骨髓的温度降低,变寒,再然后,就会造成身体关节的筋萎缩,肌肉和骨头分离……然后,肌肉,尤其是筋系统,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根据地,就萎缩了……


如果大家刚刚听完上一讲,再听这一讲,听到这里的话,是不是感觉有些似曾相似?没错,就是前面讲的萎的感觉。萎和痹,是一体的两个面。身体的元气衰了,就会得萎证和痹证,还有厥。厥一会儿再说。


《黄帝内经》说过,痹这种病的治法,要坚持一个大的原则:

凡痹之类,逢寒则虫(蜷缩,拘挛),缝热则纵(舒缓)。

(或者:逢寒则急)

因此,对于痹证,艾灸无疑是个好方法,热是痹症的克星。


萎,前面我们讲了。还有,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年轻的时候,就得了肌肉萎缩性硬化症,这个病名里面有个萎字,也和萎证有关。

治疗萎证,就不能光用艾灸了,本来都已经萎缩了,无论是肌肉萎缩,还是筋萎缩,都说明缺营养了,如果再灸的话,如果灸得过猛的话,会加重病情。

还是需要滋养,需要补血补气,气血双补,这就比较麻烦了,服用中药是可以的,比如:

大补阴丸(肾虚骨痿),

补中益气汤(中气虚衰),(出自李东垣《脾胃论》,金元四大家之一)

虎潜丸、六味地黄丸(肝肾精亏)

……

还要辨证,好麻烦。

除了服中药以外,经络疗法可不可以呢?也是可以的。可以疏通经络,比如用导引的方法,然后,让身体慢慢地恢复,这是治疗的方向。我们其实给不了具体的方法,只能说大致方向,治疗的话,还得找医生,因为这个病太重了。


厥,顾名思义,按照前后文的理解,以及我们前面这么详细地介绍了痹证和萎证,现在,读到这里,有的同学大概能够猜得到了,这个厥,是不是也和人的肢体,和人的运动有关。

你看,痹证和萎证都是这样的,痹证是堵住了,不通了,人动不了了(寒痹),或者动起来疼痛难忍(风痹),萎是筋没有力量了,肌肉也没力量了,萎缩了。



厥呢?

当年,黄帝问岐伯:厥是咋回事……

岐伯回答: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哦,原来,厥还分寒和热两种,长知识了。


不管是寒厥还是热厥,都是身体衰于下,身体的下半身衰了。按照五行的划分:

身体的上半部分,归心和肺管,用中医的术语来说,也就是人的上焦,是心肺的大本营,按照阴阳的观点,心和肺通于天气,和天气相通。

身体的下半部分,归肝和肾管,用中医术语来说,也就是人的下焦,是肝和肾的大本营,按照阴阳的观点,肝和肾通于地气,和地气相通。


然后,别忘了,中医,还有古代的道家,以及还有《易经》,都是讲天、地、人,天地人三才,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宇宙:

乾卦的六爻:天地人


换句话说,宇宙不管如何精彩,假如没有了我们人类的参与,或者没有了动物植物这些生命的参与,那它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在中医中,不能光有天和地,还要有人,不能光有上焦和下焦,还要有中焦,于是,这个中焦,就是人的脾胃系统。

这样,天地人就全了,天在上,人在中间,地在下。

在一年四季当中,春夏和秋冬之间,也还要加上长夏,这是为了给脾系统留个地方。东南西北四方之中,也要加上一个中,四方变成了五方……


还有,再插一句,和中医无关的话题,但是和文化有关:

我们中国,中华民族,都是这么来的,中国是中央之国,世界的中央,文化的中心——中国人的志向,从古代到现在,一直都没变,就是天下大同,比如,儒家的圣人,说了:一个人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平天下,这就是为什么毛泽东他老人家会说:我们要解放全人类。

现在,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说了: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还有,在宋代有一位大儒,名字叫张载,他说了,一个人读书的最崇高的目标,不是为了苟且地活着,或者一夜暴富,那样太low了,而是要: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往圣继绝学——这句话一直激励我,把古代圣人们的学问,传承下去,推广普及,留给后人,让后人知道:原来,我们的老祖宗,是那么的志存高远。

不像英国人西班牙人荷兰人那样就知道当海盗掠夺他国,眼睛里只有殖民地;也不像美国人那样,就想当世界警察,谁不听话我就打谁,谁家里石油多我还是要打谁……

所以,你看,上个世纪,就连英国历史学家都说:

未来,能帮助这个地球的人类摆脱文明危机的,还要靠中国文化,中国的圣人之道



太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我厚德载物1

老师,有人说你不会看病,你是谦虚了,一般的医生是看病,你是医人,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比看病更有功德,真心希望您能继续讲下去,从天道的五运六气,到地道的风水,再到人道,法天则地。

栀子小姐姐

老师讲的非常好,比较详细,基础弱的人很容易听的明白

李l守护者

听到这理,越来越爱听了,老师讲的真好!感恩老师,用明了的语言讲解素问,

猜你喜欢
黄帝内经02四气调神大论

值得用心去听的书!!!《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

by:杵峰工作室

村长侃|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四季养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by: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周美岭详解《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主讲人简介《黄帝内经》是一部关于天、地、人关系,与如何做到天人合一的伟大著作,是一部修养身心的智慧之书。作为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书四大经典之首,《黄帝内经...

by:周先生医道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黄帝内经说什么系列》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来调整自己的饮食之道、做人之道、做事之道,以便身体更好、更快地汲取各种环境中的正能...

by:家人们谁懂啊啊啊啊

二十四节气的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它的到来预示着冬天的正式到来,让我们来听听有关冬至的来历和习俗吧。

by:未央新声

春夏秋冬 廿四节气

听听二十四节气歌,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和富含人生哲理

by:姚姚007

有趣的凉茶《黄帝内经·素问》篇二《四气调神大论》完

1.关于篇名:四,四季。气,气象。四气,此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气候,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调,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志。清·高士宗《素问直解》:“四气调神者,...

by:導法自然1

冬养精气

冬属水,其气寒,主藏。如何才能在冬季保养好自己的肾呢?食补为重。国际高级营养师,国家健康管理师,中医执业药师,研究中医多年独创“四步一体食疗法”,专注亚健康调理...

by:主讲老师的小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