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传统古村落郑魏村

2021-06-07 10:13:0911:11 284
所属专辑:南平民俗
声音简介

走进千年传统古村落郑魏村

吴志高

世界遗产地、绿色生态城,传承武夷文脉、聆听南平之声。大家好,这里是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喜马拉雅共同推出的人文荟萃、遇见南平系列节目。今天带您走进千年传统古村落郑魏村。

随着盘山公路的开通,郑魏村这个在深山老林里沉睡了千年传统古村落,被都市人彻底打破了宁静渐渐苏醒。庚子年初冬,朋友邀我一同前往郑魏村,让我真真切切地目睹了她的尊容。

郑魏村位于建瓯市迪口镇南,距集镇区十多公里。我们沿着吉溪边上的公路前行了一段里程后,遇见仙恩桥和德胜桥,她们如姊妹般默默地候着来往行人。两座“藏于山野,然历沧桑而不败,瞻风华而仍存。” 她们的仙恩桥、德胜桥南北横跨山涧,她们如姊妹般默默地候着来往行人。她们“虽无雕栏玉砌之华,却有重甍飞檐之势。”那仙恩桥长四十多米,宽约四米;德胜桥长三十多米,宽约四米。两桥均以石为基,以木为桥为廊,以瓦为盖,两侧还设档雨板和栏椅,与崇山峻岭的大自然和谐相处。她们在高山峡谷中“仰挽高天流云,俯视溪涧清波。” 

向导告诉我们,德胜桥从前也原先叫得胜桥,不过这个de字,不是现在用的道德的“德”字,而是得到的“得”字。德胜桥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德胜桥为何叫得胜桥?据说郑魏村人砍了霞庄村两棵杉木建桥,由此引发纠纷,双方官司打了五年,后来郑魏村得胜,故名得胜桥。仙恩桥又名马桥,建于清光绪三十年。廊桥,又称厝桥、屋桥、风雨桥,是桥梁和廊、屋、亭的巧妙结合。大山深处的廊桥是山野里的一道风景,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说:“闽中桥梁,最为巨丽,桥上建屋,翼翼楚楚,无处不堪图画。”迪口地处崇山野岭,山高谷深,木材丰富,因此,多产廊桥。据考证,迪口镇是建瓯目前建瓯廊桥保存最多最好廊桥的乡镇,现存的9座古廊桥中,值庆桥是我国现存有确切纪年最早的木伸臂廊桥,比浙江庆元如龙桥,还早135年。

过了廊桥,沿着山脊山谷“W”形辟出的公路向上盘旋。因为游客众多,数十部车辆早已占据了村口的路段,我们的车子只好直奔郑魏村的后山之顶。站在村庄后山公路上俯视村庄,看见村庄沿北山而建,卧靠在“u”形山坳里,村庄脚下是绕山溪流,村庄两边古木参天修竹猗猗。民居沿地势阶梯向上层层垒筑,既重重叠叠又层次分明。拾阶向下进入村中,巷缀小弄,小弄弯弯;石板巷道,青石光亮;土墙斑驳,庭院深深;古屋质朴,古庙生香。曲径蜿蜒仿佛血脉一般纵横交错,将村中众多老屋缀成一体。就风水学而言,整个村庄与地形地貌呈现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格局。这,不得不让人钦佩郑魏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智慧。走到郑氏祠堂前,看了《郑族开基源流》文字介绍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郑氏肇基者郑昊谙悉堪舆阴阳八卦之术,对地脉、山形、水流及坐向等一系列相地之术颇为精晓。

来到村口眺望远方,村庄对岸两山虽然巍峨,但两峰之间却开阔平坦。雄峰上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气与袅袅炊烟从相对开阔的谷底冉冉升起,蒸腾多姿幻化无定。我们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旷处,窥见乍现即隐的景观。但也能给人“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的奢念。村前的吉溪更像是大地的母亲一般,慈爱地拥抱着村庄,村庄又像婴孩一样,依偎在母亲的臂弯,这山形水势自然藏风聚气人脉兴盛。

在一间小店前品茶时,村民告诉我,郑魏村现保存有形制完整的民居院落30余座,大小宗祠5处,社庙4处,古桥2座,古戏台1处。古戏台也称福善庵,位于村庄中心,以戏台为轴心,三向为马蹄形的回廊与厢房,廊柱横桁雕龙刻凤;廊板檐披描花绘鸟。这古戏院,是郑魏村古建筑的一大亮点。她坐南朝北,总面阔约21米,进深约35米,面积近730平方米。沿着中轴线数来,有戏台、天井、大殿、神龛。戏台单檐歇山,面阔三间,进深两柱,正中有一插屏。戏台上方为八角藻井,绘有阴阳太极八卦图。插屏后两侧为更衣室。天井两侧为走廊,走廊上建有钟楼与鼓楼,重檐歇山顶,饰有彩图。福善庵修建于数百年前,面积达1018平方米。2017年修缮后仍古韵尤存。还有郑氏宗祠,位于村庄西北侧还有郑氏宗祠。郑氏祠堂白墙灰瓦,简朴大气,旧墙角下有一口古井。祠堂门前是布满青苔与落叶的鹅卵石古道,进门后,过一小天井,则是一个阔达30余米的大厅。

游走郑魏村,向导边走边介绍,往事如水历历进耳,让我仿佛穿越时空感知千年时空,感慨万千。郑魏村往事无限感慨。该村就地域信仰而言,村中郑魏村妇女四十五岁就“上庙”举行皈依。他们不属佛教皈依弟子,不穿大袍给人的感觉是佛教、道教互不排斥,有着极好的和谐共处性。就地域文化而言,郑魏村戏曲文化活跃,戏班越剧、赣剧都唱,有娱乐则行。这也正好体现了郑魏村人高度的包容性。

来到这传统古村落,大家都想透过尘封的悠悠岁月对郑魏村的由来探一番门道。在郑氏祠堂前,《郑族开基源流》一文介绍了郑氏一族,他们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追随王审知从河南固始县南下的郑暑的后裔,先辈中出过南宋名相郑珏。其实,郑氏家族未到郑魏村之前,郑魏村原名魏村,先是魏姓人居住的地方之地。在魏、郑两氏未居之前,就有张氏捷足先登。由此,可以推断,郑魏村最早的肇基者应该是张氏。因为郑魏村的福善庵乃张福善所建。据《张谨公世系总谱》记载:“闽七世张琼公,北宋大中祥符间(1008-1016)尊族命前往小桥王栋窠守墓而徙居建安县昼锦乡南才里下堡村(今建瓯小桥镇霞抱村)为霞抱开祖。妣氏,子三:汝蛟、汝皓、汝乐。长蛟,字致中,迁秦溪小吉。”由此推断,张琼后人迁迪口秦溪郑魏村算起,郑魏村历史有1000多年历史。 

既然张氏乃郑魏村肇基者,又何以称郑魏?据《郑氏族谱》记载:“郑氏八五公名昊,字贞明,从龙池迁外里周冯而居,后审魏村尤胜元蝉,再迁定宅。”后来,郑氏繁衍成大族。其实,在农耕时代那郑魏村并非土地平旷有沃土良田之地,生存条件是极其恶劣的。那么,郑昊为何要迁居郑魏村呢?我查阅过有关小桥百官村历史,郑昊是朝奉大夫郑君锡季子,其先祖居建州南乡里龙池村,兄弟都是官宦人家。郑君锡任朝奉大夫。唯独最小的儿子郑昊不乐仕途,追求阴阳星卜之术。郑昊在龙池看秦溪地形胜,便举家搬迁到秦溪。而后又看到魏村尤胜秦溪,再搬到魏村定居。郑魏村由此而得名。

来到郑魏村,看到传统古村落能得到完好保存下来,而且在2014年成功地被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获福建省2019年重点改善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以奖代补”资金,对郑魏村进行了保护并开通了进村公路,让古老的传统村落这一“活化石”重新“活”了起来。让更多的都市现代人留住了乡愁,护住了“根”,守住了“魂”。

今天的“遇见南平”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您的聆听,下期再会!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中国古村落

散落在中国大地上的古村落,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文化明珠。这些古村落往往选址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之中,既有江南村镇的小桥流水人家,又有皖南山区的粉墙黛瓦,牌楼戏台,既...

by:流行童声张昌尧

村落效应

面对面的接触是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最古老、深刻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际沟通的主体,人际关系的维系越来越被社交媒体上的点赞、转发、评论代替,在冰...

by:湛庐阅读

古村落里的济南

【内容简介】70个古村落的实地踏察,70段渐行渐远的乡土记忆;乡土文化读本;乡村旅游读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曾说,古村落已经处于最危急的状态。一个古村...

by:净末初心

边地遗珍古村落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太行边地左权县传统村落尚未进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榜单,但千百年来发生在村落里的故事并没有...

by:山西春秋电子书

广州-坑背古村落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全年电话暂无简介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好,欢迎您来到增城坑背古村落。关于增城坑背古村落名字的由来,主要是因为附近的金坑河产有坑贝。为什么...

by:恋景旅行APP

黄山-木梨硔古村落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全年电话暂无简介朋友,欢迎来到木梨硔古村落,我们在走进景区之前先简单的了解一下木梨硔古村落吧。木梨硔,位于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海拔近...

by:恋景旅行APP

红塔村落记忆

澄水散文作品,重温记忆中的红塔村落

by:潇潇有声

有趣恐龙村落

大家好,这个故事如果收听量达到2500人,就会更新第二季!人物简介:雷火:男,一只红色的小霸王龙,勇敢冲动,身体强壮,8岁茵茵:女,一只黄色的小三角龙,有些胆小...

by:慰心_心心少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