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青年教师“非升即走”是高校之恶?专家:说这话的人不了解实情

2023-09-30 10:58:3108:29 12万
声音简介

体面、舒适、轻松,这是很多人对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印象。在大学当老师,社会地位高,工作和收入稳定,孩子上学有保障,而且每年还有寒暑假,简直是一片世外桃源。但现在,这样的印象在被逐渐打破。近来,对于高校青年教师,也就是“青椒”生存困境的讨论越来越多。有舆论把矛头对向了大学对于青年教师的“非升即走”选拔制度上,非升即走意思是说在6年的合约期里结束后如果不能升副教授就必须走人,舆论认为这是对“青椒”的压榨,甚至是一种“制度之恶”。“非升即走”是一种什么样的选拔机制?“青椒”群体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现在高校管理中存在哪些突出矛盾?我们也是联系到了相关知情专家,专家认为认为大学不是咬人的地方,大学在本质上从事的是三方面的工作: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个方面一个都不可缺少。科研是少数最优秀的人才做的事情,大学的机制就是要把最优秀的人留下来。所以“非升即走”这个制度是必需的,大学招进来的人,他是不是适合做科研,有没有能力做科研,是需要一个筛选机制的,如果没有筛选,是办不好一流大学的。指责大学筛选的人不了解大学的本质,大学本质就是求真,科研工作本来就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必须是那些最有创造力、想象力,最有科研精神的人,最努力的人,才能留下来。实际上,“非升即走”是一种学术鼓励,鼓励你好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如果这些做好了,未来的工作会有保障。而且“非升即走”也是有道理的,科研人员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后的这612年里,是他人生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也最容易出成果的时期,这是大部分人天然的生理规律。在他进入40多岁以后,各方面的状态都会稍微有点下降,在这个时候给一个机制保障,能让人去专注于科研。当然也有人说,国内有些学校,招10个人最后留下来一个,这种情况比较极端,也很过分。大学人才的留用不应该完全从竞争的角度出发,应该有个稳定客观、长期一致的标准,如果10个都达标那就应该10个都留下来。有的大学编制已经满了,它的副教授、教授名额就只能有这么多,导致青年教师在晋升的时候,不是因为他本人的能力不行,而是因为没有名额,或者只剩下很少的名额,最后没有留下来。这是一些学校的制度性问题,如果编制不够,就不应该招那么多人。

实际上,博士生出来后在大学的这6年,真的蛮辛苦的,这不是中国大学特有的现象,在美国也很辛苦,收入也不高。在美国,博士生的工资收入平均而言是比硕士生要低的。所以科研这条路其实是很清贫的一条路,当然它的好处是稳定、体面,对科研来说,更重要的是个人兴趣和对科研的热爱,如果不热爱研究,怎么能出成果呢?根本就不应该来做教学、科研的工作。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科研,大学是汇集最优秀人才的地方,是汇集愿意为求索求真努力奋斗的地方,不是养闲人的地方。

既然科研是一条清贫的道路,那么作为学校,应该怎样为“青椒”提供支持和保障,能让他们安心做科研呢?确实“青椒”在科研和教学上有很多工作,学校至少要给他们一个体面的生活,让他们不要为了生计而去奔波。比如至少他们要有个住所,如果有小孩的话,是不是能去上个托儿所,就是在给他基本的生活方面的满足,他才能安心去做教学、科研工作。大学要有大学精神,要用人文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员工,要善待科研人员和大学老师。现在一些学校会出现教职人员和行政人员产生矛盾的例子。比如说老师们要去报销,结果财会人员的态度特别粗暴,一遍一遍地让老师们去返工,时间都浪费在贴发票上了。要对青年学者有人文关怀和基本的尊重,一定要让青年学者们有一个体面的生活。

有一些招聘时候给青年学者的承诺,在实际当中没有兑现承诺的事情。办大学不是开公司,学校跟员工打交道,跟读书人相处不能用做生意的方式来处理。一定要让年轻学者生活无忧,在科研上得到力所能及的支持。

现在大学里教授和“青椒”两极分化的情况也很复杂。一方面,教授和“青椒”在待遇上有差别天经地义,正教授通过自己的努力到达一个高度,也为学校做了很多贡献,收入上要高一些很正常。另外一方面,正教授的很多收入来自于国家课题,社科基金等,评审机制应该要倾向于更多地把这些课题给年轻学者们,因为从科研的角度出发,,他们才是科研的生力军,他们的精力、创造力等各方面都处于一个最容易出成果,最有爆发力的阶段。而现在社科、自科基金的很多课题更加倾向于给资深的学者,这实际上不利于国家的科技政策,也不利于我们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所以应该在导向上做点事,这不仅仅是为了给青年学者们提高收入。从成果本身的角度来说,应该给年轻学者更多机会,同时也能在经济上让他们更加宽裕一些。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莫尔强

满嘴跑火车,请问主播你自己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rider2016

这次讲得一般,中国大部分大学的大部分科研工作基本都是聊胜于无,筛选当然是要的,但个人觉得筛选机制问题更大,如果真的把人才留下来,并且真的科研做得好,那么走的也未必觉得悲惨,现在的问题是,留的和走的其实大部分差不多,留下的也不是人才,中国真正的人才都在企业中,拼命想留下的基本都是一直追求安逸的人,才一直拼命读下来,其实都不是材料。

惠心惠我

此主播差!此内容无心意,也不实际!

昏君是我

主要观点还是赞同的

1376576irxv

你根本不了解高校体制

猜你喜欢
致青年教师——吴非

基础教育存在很多令人忧虑的现象,一些简约的教育常识被演绎的繁琐复杂,而教育却试图通过不必要的负担和严厉的规训把千变万化的人心简单地"统一"起来。无数的教训编织出...

by:大超有声

致青年教师

这是一本致青年教师的警醒文集,也是青年教师的职业范本。与此书同行,会让我们发现更好教育的美好。

by:静学吧

《致青年教师》

作为教师,改变不了社会,但我们能把自己改造成合格的教师,以不辜负这个职业。能做多少算多少,能走一步是一步。

by:听友261029147

王栋生:致青年教师(完)

本书是著名特级教师吴非力作。在书中,吴非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如何提高专业修养,教师心中要有阳光,要让学生喜欢*课..吴非就像是一个即将交班的老...

by:岁月2003

实中青年教师学习分享

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分享是一种学习方式

by:清酒暖风踏花行

致青年教师的信 | 于洁

1.全国模范教师于洁写给青年教师的44封信2.融合30年教育智慧和人生体悟的真诚建议3.老班真诚对话新手,青年教师不再迷茫和焦虑

by:蒸汽热敷眼袋

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王晓春

希望青年教师都成为“学习型”的教师,做一个思想者。

by:大超有声

张祖庆:给青年教师的成长建议

走出校园、踏上职场的新手教师,如何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面对繁重复杂的教师工作,内心焦虑、手足无措,怎么办?青年教师怎样尽快提高教学技能,缩短新手期?怎样做...

by:大超有声